•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2012年中新镇政府工作报告

2013-03-01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增城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镇“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以对接知识城为主方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业,优化制造业,培育发展生态农业,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抓好城乡统筹,团结奋进,克服各种困难,基本完成了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011年内要完成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1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7.94亿元,同比增长21.7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8亿元,同比增长73.99%,完成年度计划的155.35%。完成外贸出口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1%。完成税收入库3.86亿元,同比增长33.64%,其中,国税1.71亿元,同比增长11.59%;地税2.15亿元,同比增长58.62%。

  一年来,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

  工业企业优化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7.88亿元,同比增长22.71%,完成年度计划的101.20%。慧谷新材料、新昌景纺织有限公司首期、标榜汽车护理用品、源辉化工有限公司首期等项目建设顺利完成,现已进入试(投)产阶段;世达橡胶密封件、双孖钢结构、三泰实业及中新塑料扩产等项目已完成土地出让,正在办理各项用地和建设手续,希美克增资扩产项目11亩用地已出让,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其余部分土地正在办理规划征地中;万绿达复合材料高新技术项目已签约落户。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项目全年共建成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其中,恒大二期建成28万平方米并已销(预)售;侨建御溪谷二期建成23万平方米,别墅社区已全部封顶;中信香樟墅建成13万平方米并已开盘销售;恒福花园销售业绩喜人;景新四季花园正加紧施工。酒店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君利大酒家业绩逐步提升;恒大五星级酒店建设已全面完成;侨建超五星级酒店正在抓紧建设当中。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田标准化、鱼塘标准化等农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应用逐步推广,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超对接”平台逐渐完善,“一衣口田”等农业龙头企业稳步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得到进一步扶持。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11.17%。

  一年来,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突破。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建设。广汕公路和省道S118线中新段的改造升级工程顺利完成,广河高速顺利开通,市政道路和乡村道路建设稳步推进,为今后中新发展夯实了道路基础。福和变电站工程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中新镇城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积极实施,福和水厂扩容升级工程加快推进。

  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疏堵结合,大力实施城乡“精细化管理”工程和城乡“清洁美“工程,荣获2011年“广州市文明镇”称号。完善环卫和交通标志设施,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模式。加大城市主干道沿线和城乡“六乱”整治力度。完成363间农村泥砖房改造。深入开展清拆违法建设行动,拆除违法违章建筑近20000平方米。落实环境保护各项措施,加大生猪养殖的整治规范力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和污染企业的监管执法。

  一年来,狠抓社会管理和应急处置,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深入开展“人屋车场”重点整治行动,依法防范、严厉打击“黄赌毒”、“两抢两盗”等违法犯罪活动,辖区刑事、治安立案、发案数减少,破案率和查处率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切实抓好镇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站)建设,建立“五个一”信访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企业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年来,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加快推进中新医院扩建改造工程,门诊大楼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办9个“农村书屋”,实现村(居)图书馆的全覆盖。充分挖掘曲艺、山歌、醒狮等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特色”的文化品牌。充分依托中新广场、福和广场等阵地平台,深入开展广场健身、民间曲艺、歌舞晚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切实做好社会救济工作,帮扶困难弱势群体,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按时发放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和高龄老人保健金。突出抓好贫困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保工作,顺利实现35周岁以上的被帮扶农村居民100%购买养老保险。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政府监管职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顺利通过“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与“城乡一体化档案工作示范镇”验收。

  此外,我镇坚持把好“时间统筹关、人选推荐关、政策法规关、宣传教育关和综治维稳关”等五道关口,牢牢把握选前、选中和选后三个阶段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圆满完成2011年镇、村、社三级换届工作,搭建了“三套机构一套人马”的基层组织架构,强化了村级组织的管理责任。武装、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商会、残联、保密、统计、食品安全、整规打假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虽然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市委、市政府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兄弟镇街的发展,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面临的困难和制约也不少,主要是: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与发展需求矛盾突出;城乡发展的基础设施及城镇配套设施较为薄弱;村级战斗力有待增强;制度建设亟须完善。

  201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发展定位,我镇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对接中新知识城,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整合,调优、做强工业分量,大力发展商住服务业,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三高”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抓好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幸福中新。

  2012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29亿元,同比增长21.61%;完成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农业产值10.369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财政收入(预算内外)0.995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5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税收入库4.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国税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2.5%,地税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亿元,同比增长18.5%。

  围绕上述全年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提升城市形象

  综合整治城乡环境。重点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促进城乡环境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致力打造城乡形象新亮点,主要有:以崔与之文化民俗村、霞迳新农村建设为示范点,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加强广汕公路、新新公路等主干道路两旁的景观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卫和交通标志设施;加快推进泥砖房的拆除、改造和环境整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扩大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加大城市主干道沿线和城乡“六乱”整治力度;加大对“两违”的专项巡查执法力度,重点做好广汕公路两边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针对农村建设用地难解决的现状,认真研究宅基地选址规划问题,坚决实行“一户一宅”,大力鼓励“拆旧建新”,积极探索连片拆除旧村建新村的建设模式;加大生猪养殖的整治规范力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和污染企业的监管执法;建立速生丰产林退出机制,加强林相改造,保护好青山绿水。

  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中新知识城,进一步加强路网、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推进道路桥梁建设。完成中福路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学院南路建设、南城市场建设、污水处理厂连接道路建设、学园路、坪中公路及新墩路扩建改造、中新及福和城区部分街道硬底化工程、乌石桥、慈岭桥等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二是大力推进能源保障建设工程。完善中新-镇龙11万伏变电站沿线部分塔基建设,推进木棉线50万伏高压线路工程建设,启动中新第三变电站建设的征地工作、配合完成广东省天然气管道工程。三是大力推进水利、污水治理建设工程。完善中新污水处理厂管网系统建设,深入实施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加快福和自来水厂至联安水库段加铺水管的工程建设,加快联安水库主干渠工程建设。

  二、增强经济实力

  加快土地整合,留足发展空间。充分运用“三旧”政策,加快推进莲塘村251亩地块、大田工业小区、集丰工业小区、福和供销社地块、三迳奶牛场地块、广三保地块、中心小学门前地块等地块的“三旧”改造进度,尽快完成土地的整合回收和储备出让工作,力争在今年形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启动新城区征地拆迁工作,尽快完成核心区3300亩用地的征用工作及其范围内村社安置小区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工作,突出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

  调优、做强工业。集中整治散乱化工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高端产能腾出空间。充分挖掘现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潜能,力促慧谷新材料、新昌景纺织、标榜汽车用品、源辉化工等项目尽快投产运营。加速推进世达橡胶、三泰实业、双孖钢船舶构件、中新塑料和希美克扩大产能项目的建设进程,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面动工建设。抓紧跟进万绿达复合材料签约项目和林达电子等在谈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优、做强工业分量。

  大力发展商住服务业。做好现有五大房地产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快推进侨建商贸城、景新四季花园等在建商住项目的建设进程,力促今年下半年开盘发售。

  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三高”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借助福和片区良好生态优势,以联安湖和白洞水库为核心,着手谋划福和片区的生态旅游业、“三高”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规范和扶持“农家乐”的发展,大力扶持“一衣口田”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扶持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搭建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加强社会服务管理

  信访维稳方面。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工作的领导定期接访制度与领导包案制度。要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便群众、解决问题”的原则,对接访时间、地点、方式予以公示;要带着责任和感情耐心听取群众诉求,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社会救助及思想教育等手段,力促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严格落实村(居)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落实首办责任制,推进信访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计划生育方面。进一步落实层级责任制,积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计生工作合力,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和综合治理。逐步推动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对村(居)计生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严格落实奖罚措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认真落实好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计生奖励金、农村纯女户节育奖等多项计生惠民措施,逐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同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扎实开展“三打两建”工作,创造良好市场经济环境,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提升民生福祉

  扎实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一是扩建中新广场;二是实施农村路灯光亮工程;三是解决福和片区用水难问题;四是实施中新中学综合楼建设工程;五是整治散养生猪;六是关停中新奶牛场;七是建设中新镇政务服务中心;八是实施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九是完善重要地段治安视频安装;十是完善重要地段交通视频安装。

  加大福和片区扶贫开发力度。做细做实福和片区在扶贫开发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加大镇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在资金、项目及政策方面的倾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完善福和片区文化、教育、医疗、体育、道路、路灯、供水、农村污水处理、农田标准化、危房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福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利用增城市财政下拨给每条贫困村的50万元帮扶资金为贫困户进行泥砖房改造,并为符合购买新农保条件的贫困户对象连续购买5年新农保。同时,统筹结合剩余资金,在全镇范围内积极探索房地产开发、“三旧”改造与扶贫开发相挂钩制度,通过物业性经营收入,形成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渠道。建立扶贫帮困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服务台账,加大对贫困群众、弱势群体的就业、创业扶持和教育扶助,确保2012年全镇贫困家庭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建立健全以养老、医疗、民政、住房、就业、教育扶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多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以阵地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关爱外来人口,继续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商会、残联、保密、档案、统计等工作。

  五、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充分利用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压任务、打硬仗、练队伍,以时限倒逼进度,以目标倒逼责任,把工作压力传送到每个环节和岗位,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干劲,并逐步健全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完善各项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为民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坚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顾所盼,对群众讲真话,为群众办实事,以实绩实效取信于民。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针对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抓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坚持廉洁办各项事业,建设节约型政府。进一步完善《中新镇财务管理制度》、《中新镇人民政府接待工作制度》、《中新镇人民政府车辆管理规定》及《中新镇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加强村社管理。紧紧抓住2012年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一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进一步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落实挂村工作责任制,强化镇对村、村对社的常态化管理和服务。深入实行村(居)干部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合理的保障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村(居)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逐步完善党务、村务、财务等各项农村工作制度,以制度来约束村干部权力和规范村干部的工作。全面推行“村账村财镇代管”工作,试点推行“社账社财镇代管”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合作社的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从源头上维护好农村稳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