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属相关各部门:
根据《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大力推进森林小镇建设的意见》(粤林〔2017〕75号)要求,现将《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森林小镇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人民政府
2018年4月18日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森林小镇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森林小镇建设,根据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森林小镇建设规划》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向城镇和乡村延伸发展,融合森林、绿地、湿地资源,统筹城镇和乡村生态建设,保护自然生态风貌,促进均等化生态服务,弘扬乡土生态文化,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村庄、古村落、自然生态村落为依托,提高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培育特色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休闲宜居的森林小镇。
1.打造宜居森林小镇
建设城镇内外部生态环境和绿地,构建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镇绿地系统,提升中新镇整体生态环境,加快中新镇绿化、美化、景观化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多更优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景观格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森林小镇。
(二)分期目标
(1)攻坚期(2017—2018年)
完成基础建设,达到广东省森林小镇各项指标要求,申请“广东省森林小镇”荣誉称号。
(2)巩固期(2019—2020年)
继续进行森林小镇生态环境、乡村环境、休闲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项目等建设,巩固提高森林小镇建设成效,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创建森林小镇氛围。
(3)提升期(2021年)
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周边森林景观,镇区绿地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乡镇森林生态环境,全面实现森林小镇的建设目标。
二、建设任务
中新镇各单位依据森林小镇的建设要求,明确各自在森林小镇建设中的位置和作用,围绕规划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实施森林人居环境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和森林生态标志系统建设等任务,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对规划所列的项目结合城镇建设优先安排,列入年度重点建设投资项目。
(一)森林人居环境建设
有效打造和改善整体城镇环境,通过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充分发挥镇域绿地的生态效益,增加镇区绿地量,完善中新镇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城镇,打出中新镇郊区生态居住的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升入驻房产社区的品质和环境品质,探索适合居民游憩放松的绿地系统,提高绿色公共空间的品质。同时增强中新镇综合服务配套能力,发展商贸服务,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二)森林生态旅游建设
利用区位优势,改善山水资源环境条件,发展短途休闲旅游,围绕水库等核心资源开发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实现与北三镇的差异化竞争。并利用现有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实现与二三产业实现产业联动促进乡村现代化,以“旅游休闲+乡村体验”为主题开启中新的泛旅游时代,增强中新镇北部区域旅游吸引力。同时结合中新镇田园景观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逐步融入增城北三镇大旅游区,打造增城北部第四个旅游镇。
(三)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指导下,把中新镇建设成集生态林业建设成就展示、林业科研科普与生态道德教育、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休闲度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森林生态文化示范基地。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社会实践和生态活动,宣传生态文化思想,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建立中新镇区域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核心文化品牌体系。
(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中新镇森林改造和质量提升工程,优化重点区域树种配置,改善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强化生态功能;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及制度的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公益林经营方案;扶植林业产业发展,提高自然保护小区生态功能,逐步构建中新镇“结构优、健康好、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森林生态体系。
(五)森林生态标志系统建设
融合当地地域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设计森林小镇整体标志形象系统、森林小镇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志系统和森林小镇生态导向标志系统,加强游客旅游有体验,展现中新镇形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
为积极推进森林小镇建设工作,成立中新镇森林小镇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分管领导任组长,镇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整个中新镇森林小镇建设工作。根据规划要求将工作任务逐步分解,明确创建目标、工作重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细化工作任务。联同增城区、中新镇多个部门,在森林小镇建设的宣传、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资源管护等方面工作群策群力,建立沟通顺畅、衔接严密、强而有力的部门合力。
(二)重视科普宣传
1.广泛宣传发动,弘扬生态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森林小镇”宣传报道力度,在森林公园、社区公园、镇文化广场等公众游憩地,设有专门的科普小标识、科普宣传栏、科普馆等生态知识教育设施和场所。每年举办镇级生态科普宣传活动3次以上,向居民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弘扬生态文化,让广大居民了解和认识中新镇的“森林小镇”工作,扩大建设森林小镇的影响。
2.塑造特色品牌,提升科普水平
对镇内各个生态文化基地,完善图片、文字资料、声像影音等,对公园内广场及主要游道两侧的树木上悬挂植物标识牌,实现植物知识的全民科普,提升广大群众爱绿、护绿的意识。结合每年3 月份的植树节,镇委镇政府领导每年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引领社会各界履行法定义务。
(三)加大资金投入
森林小镇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中新镇政府要根据规划建设的内容与工程建设实施情况,将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保证森林小镇建设资金的落实,由各牵头单位纳入本部门专项预算,再统一纳入政府年度预算。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自身职责,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造林、生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采取社会捐资、吸引闲散资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向森林生态建设。同时需要探索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可采用设立森林小镇发展基金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工程建设,建立健全资金使用规范,明确规定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实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绝不允许挤占挪用、截留拖欠或改变资金投向,保障森林小镇建设的顺利进行。
附件:广州市中新镇森林小镇重点工程年度任务分解表
附件:
广州市中新镇森林小镇重点工程年度任务分解表
序号 | 工程类型 | 工程名称 | 年份 | 项目数 | 单位 | 项目明细 | 建设内容 | 负责部门 |
1 | 森林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 城镇风貌整治 | 2017-2018 | 1 | 区 | 中部福和片区,改造区域内的老旧建筑、街道立面包装、提升绿化水平。 | 以各自然村的整体环境为主,包括道路系统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的完善、绿地与景观的改善、建筑物的整治与更新、河塘水域风貌的整治、重要开放共建的整治与更新 | 城管中队 市政所 建设办 农技中心 |
2019-2020 | 2 | 区 | 西北官塘片区及东南坑贝片区,大力发展原生态的乡村风情 |
2021 | 1 | 区 | 南部中新村片区,修缮改造旧房、重点整治建筑立面色彩及风格 |
| 街道绿化美化 | 规划期内 | 9 | 公里 | 在镇区主要道路两侧缺少绿区域补植乡土树种和花灌木,到规划期末,共规划改造完善镇区道路绿化长度约9公里。 | 农技中心 道路养护中心 |
2 | 绿道建设 | 2018 | 2 | 条 | 五联村、三星村,4个服务节点 | 在镇内规划2条绿道,4个服务节点 | 农技中心 |
4 | 乡村绿化美化 | 2017—2018 | 6 | 个 | 濠迳村、联安村、里汾村、五联村、三星村、心岭村 | 做好“四旁”绿化,实现森林村庄景观风貌,提高村民居住环境,规划增加美丽乡村9个 | 新农办 |
2019-2020 | 2 | 个 | 安良村、南池村 |
2021 | 1 | 个 | 田美村 |
5 | 绿地系统建设 | 规划期内 | 1 | 个 | 文体休闲公园 | 对现有绿地质量进行提升,新建8个绿地 | 农技中心 |
1 | 个 | 福和森林公园 |
1 | 个 | 大田河、西福河145.24 hm2绿带 |
2017-2018 | 2 | 个 | 在五联村和三星村建设2个文化公园 |
2019-2020 | 3 | 个 | 大田村、九和村、官塘村3个村居公园 |
6 | 城镇立体绿化 | 规划期内 | 25000 | 盆 | 每年开展“最美阳台”活动,赠送5000盆绿色植物 | 农技中心 |
7 | 环境卫生整治 | 2019-2020 | 1 | 座 |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 规划建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加强庭院卫生、河涌整治、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和推进改厕工程。 | 建设办 |
8 | 基础设施建设 | 2019 | 1 | 个 | 1处地面停车场 | 修建文化、体育设施和停车场 | 建设办 农技中心 |
2017 | 1 | 个 | 中新镇体育场 |
规划期内 |
|
| 在主要交通口设置游线导览,在联安水库、白洞水库、西福河等景点设置森林驿站。 |
9 | 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工程 | 生态旅游基地 | 规划期内 | 1 | 项 | 联安山水生态旅游基地,整合周边酒店、生态、乡村等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产品,增强景点连通性,开设休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体验 | 农业办 |
10 | 1 | 项 | 白洞西福河山水田园生态旅游基地,围绕白洞水库建设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建设休闲绿道,连接景观节点 | 农业办 |
11 | 休闲度假基地 | 1 | 项 | 以数家休闲度假场所为重点示范对象,不断加强环境建设以及提升服务,发展更多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区 | 农业办 |
12 | 乡村旅游建设 | 1 | 项 | 官塘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区,保留并大力发展原生态的乡村风情,在“美丽乡村”的指导下开展各个村庄的整治工作,重新整合区域内的各类用地 | 农业办 |
13 | 1 | 项 | 花山—山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区,以农家生态体验游为主题,结合山水资源打造能够吸引外来游客进行短期游同时又可作为镇域内居民休闲娱乐场所的主题公园 | 农业办 |
14 | 1 | 项 | 九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区,打造区域内的生态廊道,挖掘水景内涵,利用现有农林资源,设置以体验果园、水稻田园为主题各类农家田园活动区,参与性项目和游乐设施 | 农业办 |
15 |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 1 | 项 | 健桥芦荟休闲度假区,结合芦荟美容体验、芦荟饮食体验、芦荟养生体验等,建设纯天然主题的度假村。 | 农业办 |
16 | 1 | 项 | 一衣口田养猪生态园,以保留原生态机理为前提,在永兴村设置养猪生态园 | 农业办 |
17 |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 科普教育宣传 | 2017-2018 | 4 | 个 | 联安水库、白洞水库2个以湿地、森林知识为主题和坑贝古建筑群、莲塘古村寨2个以人文历史建设为主题的科普宣教基地 | 科普宣教基地建设 | 组织宣传办、农技中心 |
2019-2020 | 2 | 个 | 坳头光布围龙屋以人文历史建筑为主题、健桥芦荟种植基地1个以生态农业文化为主题的科普宣教基地 |
规划期内 |
|
| 建立1个网站、1个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中新森林小镇微博 |
|
| 拍摄1部森林小镇宣传片,在各大电视台与网络媒体播放 |
每年2000份森林小镇宣传手册 |
|
| 每年2000份森林小镇宣传海报 |
|
| 每月1次森林小镇新闻报道 |
|
| 每月1期森林小镇建设简报 |
|
| 在全镇各主要交通节点,贴20 个以上大型宣传标语、广告 |
|
| 规划期内每年举办各类森林小镇宣传活动3次以上,活动形式及地点根据活动主题而定,积极组织大众传媒宣传中新森林小镇 |
18 | 客家文化保护 |
|
| 掘传统民俗文化,积极引导和开展不定期推出放天灯、舞春牛、果脯制作、腊肉晾晒、农家秋晒、客家山歌等民俗活动 | 科教文办 |
19 | 古村落保护 |
|
| 对坑贝—莲塘村,坳头光布客家古村落进行保护 | 科教文办 |
20 | 义务植树 | 2017-2018 | 2 | 处 | 新建或扩建义务植树基地 | 农技中心 |
2019-2020 | 2 | 处 |
2021 | 1 | 处 |
21 |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 森林质量提升 | 2017-2018 | 66.8 | hm2 | 人工造林 | 农技中心 |
2019-2020 | 66.8 | hm2 |
2021 | 33.4 | hm2 |
2017-2018 | 6.28 | hm2 | 低效林改造 |
2019-2020 | 6.28 | hm2 |
2021 | 3.14 | hm2 |
2017-2018 | 1850 | hm2 | 封山育林 |
2019-2020 | 1850 | hm2 |
2021 | 1850 | hm2 |
2017-2018 | 355.6 | hm2 | 森林抚育 |
2019-2020 | 355.6 | hm2 |
2021 | 177.8 | hm2 |
22 | 森林资源保护 | 规划期内 | 1 | 项 | 规划在镇区林地范围营造防火林带30公里,20平方米防火储备库一座,添置各种防火扑火设备,完善队伍建设,建造瞭望台哨2处,完善交通、通讯与火灾报警监视系统。 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组织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 农技中心 |
23 | 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 | 2017-2018 | 32 | hm2 | 生态公益林扩面调整 | 农技中心 |
2019-2020 | 32 | hm2 |
2021 | 16 | hm2 |
2017-2018 | 210.4 | hm2 | 林分质量提升 |
2019-2020 | 210.4 | hm2 |
2021 | 105.2 | hm2 |
24 | 古树名木保护 | 每年 |
|
| 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研究工作,古树名木保护率保持100% | 农技中心 |
25 | 自然保护小区建设 | 2018 | 1 | 处 | 建设自然保护小区1 处,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小区的组织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 建设办 农技中心 |
26 | 森林生态标识系统建设工程 | 大型广告牌 | 2018 | 1 | 个 |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森林小镇的主要出入口 | 森林小镇形象口号、旅游策划口号 | 组织宣传办 |
2018 | 1 | 个 |
27 | 主题宣传栏 | 2018 | 10 | 个 | 学校、机关单位、汽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 | 森林法、“创森的要求”、森林生态功能、森林的社会功能、森林与人文精神 | 组织宣传办 农技中心 |
2018 | 10 | 个 |
28 | 科普宣传牌、标识牌、指示牌 | 2018 | 20 | 个 | 联安水库、白洞水库、西福河等 | 森林文化、湿地文化、森林知识、湿地知识、物种知识等 | 农技中心 |
29 | 指引性宣传牌 | 2018 | 30 | 个 | 公共场所,交通站点、交通路口、各旅游景点的主要入口及主要通道口 | 引导图、公园平面图,出游览线路、各景区(点)的位置和名称,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位置 | 农技中心 |
30 | 科普宣传牌 | 2019 | 70 | 个 | 70棵古树名木 | 树种名称、识别特征、保护级别、古树文化 | 农技中心 科教文办 农业办 |
2019 | 30 | 个 | 坑贝古建筑群、莲塘古村寨、坳头客家围龙屋等 | 建筑建造年代、结构特点、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作用;介绍农业品种、工具、生产的方式等 |
2019 | 30 | 个 | 森林公园、联安科普宣教基地等 | 以“森林知多少”为主题,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线,重点介绍森林的结构、演变、功用等知识。森林生态系统、濒危种、稀有种、渐危种、顶级群落、森林小气候、外来物种的入侵、昆虫等 |
2019 | 10 | 个 | 乡村旅游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等 | 介绍农业品种、工具、生产的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