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区政数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政务服务实际,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现将本单位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的情况
区政数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始终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抓落实,以“四个强化”持续推进,不折不扣把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情况,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推动法治增城建设的具体部署
区政数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推动法治增城建设的具体部署,切实增强法治增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压实责任,细化分工,形成合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标对表加强整改,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务服务改革、“数字政府”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各项任务全面落实,致力开创全区法治建设工作新局面。
三、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情况
局主要领导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一)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落实局党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和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以身作则,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党内法律法规、学习信息公开、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最新法律条例。
(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加强区政数局自身建设和业务管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听取法律顾问对各类决策、重点项目、合同审查的专业法律意见。严格按照决策法定程序,对区政数局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点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会前充分酝酿、会中集体决策、会后规范执行,确保各项决策落地落实。
(三)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畅通政务服务“好差评”、“增心办”微信小程序、区政府门户网站、实体服务大厅、12345热线等政民沟通渠道,组建现场巡查督导组,积极配合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调研活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自觉接受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司法机关、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2023年法治建设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塑造政务品牌效应,在推动发展中倍加“给力”
1.打造“增心办”政务服务品牌。通过统筹多方人员,整合壮大服务力量,融合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窗综受”的服务途径,依托“增心办”小程序,打造“政事随处办”移动服务平台,将区、镇街、村居、云窗口和自助服务终端等各类政务服务点位上图,实现群众办事“上图点”,精准定位“一键达”的“就近办”便利服务,被列为2023年广州市“一区两品牌”改革项目、2023年增城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和2023年增城区“一专项小组两亮点”项目。11月,在2023政务服务博览会荣获全国“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单位”“政务服务综合能力示范单位”和“智慧政务数据应用示范单位”称号。12月,在第三届数字政务发展年会上荣获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创新实践典型示范单位”“提升智慧服务能力典型示范单位”称号。
2.试点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编制区、镇(街)、村(居)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施三级同源管理、统一标准,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政务服务矩阵,纵深推进石滩镇便民服务中心市级“三化”创新试点建设,推动打造增江街、荔城街便民服务中心为区“三化”创新试点,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
3.推进“政务服务+”服务新模式。推出“政务服务+商会”“政务服务+园区”“政务服务+重点企业”“政务服务+党群”“政务服务+特殊人群”等服务模式,将区政务服务平台资源不断向外延伸。
4.全省率先实现6种基层证明全流程无纸化“掌上办”。结合目前群众使用频率高、办理跑动多等证明事项,通过优化审批环节和业务流程,明确服务标准,全省率先实现经营场所场地使用证明、居民充电桩报装证明、监护人证明、气象证明、犬只免疫证明、经营场所注销备案证明(内资娱乐场所)等6项证明业务在线申办、审批、领证全流程无纸化“掌上”办理。截至目前,共开具电子证明53851件。
5.持续拓展异地事项跨域通办。联合云南昆明、四川成都、贵州毕节、江西井冈山、湖南岳阳、湖北黄冈、安徽合肥、福建龙岩、河南周口、广东韶关等10个省、22个城市26个区县达成“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户口迁出、不动产登记等2369项事项跨域办理。
6.开展特色专窗服务。设立“企业开办”专窗、“医保+税务”联办窗口、政策兑现专窗、跨域通办专窗、“粤港澳大湾区”专窗、“一件事”服务专窗、“办不成事”反映专窗、企业金融服务专窗等特色服务专窗,为市场主体从设立登记到政策咨询、事项审批、问题解决等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全力塑造增城“有温度”的政务服务品牌。
7.启用区首贷服务中心。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增城支行、区发改局开展“增融易”金融暖企专项行动,建设运行“增城区首贷服务中心”,将银行服务引进政务服务大厅,在区南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开办+开户”专项窗口、提供“惠企+融资”专项服务、组织“政务+金融”专题活动,推动增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统筹数字政府建设,在城市数智化治理中激发“活力”
1.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统筹部署。制定《增城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规划(2023-2025年)》,牵头召开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会议,统筹全区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目标、“数智化”城市建设和信息化项目建设规划布局。
2.建成增城区“增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紧扣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建设了集“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辅助、指挥调度”五位一体的区“增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构建增城概况、智慧交通、数字乡村等9大专题共计1298个指标,推动大、中、小屏建设,实现“三屏”协同联动,提供全域运行态势实时感知监测。3月,在2023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会上获评为年度优秀实践案例。10月,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发布的《2022-2023 年度全球微笑城市百强和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 指数)百强成果》中,增城区排名全国第三十名。11月,入围广东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大赛(2023)决赛,并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峰会上入选2023年度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数报告(简称“数标指数”)。
3.扎实做好“百千万工程”数字化支撑。牵头成立以区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区“百千万工程”信息化建设专班,制定印发信息化建设专班工作方案,明确专班工作职责,全面梳理摸查区重点场所优质视频点位,推进无人机视频采集接入工作,提高“百千万工程”数据资源服务支撑能力。
4.推进党建引领城中村专项治理数据管理组工作。依托区“增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基础平台能力构建区级城中村综合治理平台,推动“人、屋、车、场、网”五大主题240多项指标数据上屏,建设区级和村级定制化看板,上线城市部件、态势感知等功能,对接集中充电点、消防栓、消防措施、积水点、水库等5类物联感知设备,提供动态感知隐患防范、安全生产排查等功能。
5.规范政府门户网站和新媒体管理。对标考核指标要求,完成对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已备案的五个政务新媒体的月度、季度检查工作,在2023年广东省季度检查和广州市月度、季度检查中均取得满分。2023年,区政府门户网站累计发布各类信息21,347条,区政府门户网站年浏览量约2125.3万人次,日均浏览量约5.9万人次,年访客量1502.6万。12月,在数字政府清华论坛发布的《2023年网上政府创新发展报告》中,增城区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各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所辖区县中位列第七,是广州市唯一进入全国前十且综合指数为优秀的区。
(三)稳抓热线工作质效,在政民沟通中同心“聚力”
2023年,增城区办理工单207677件,依时办结率为100%,上半年热线工单满意率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三名;受理涉整改工单2306件,满意率94.11%,在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涉整改问题周报通报情况中,增城区在广州市各区排名第六。
1.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热线联席会议制度,印发考核办法、热线工作机制和工作简报,制定“五一个”工作机制,做到一单一台账、一单一报告、一单一包案、一单一督办、一月一通报,提高热线工单办理实效。
2.实行接诉即办。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借助机器人智能对热线工单自动下派、自动审核,提升工单转派效率,实现接诉即派、接诉即办,确保工单“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全年智能派单机器人自动下派工单近14.65万件,占总工单量的70%,自动审核近13万件,一次性审核通过准确率为88.28%。
3.强化跟踪督办。落实专人跟踪部门办件,现场协调督办。2023年,组织召开协调会37次,其中包括疑难热点事项承办责任主体审定会议2次,群体性投诉事项协调会议20次,疑难工单协调会议15次。
4.创新“15分钟夜间响应机制”。针对夜间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投诉工单增多问题,建立“15分钟夜间响应机制”,联合全区各镇街城管综队成立“热线+城管”夜间投诉处理工作小组,推动投诉问题零流转、零延迟,工单交办直达一线承办人员,15分钟内抵达现场处理,做到“即接、即办、即访、即结”,工单办理时长从1.5天压缩至0.2天,夜间投诉量明显下降。
5.建立企业专家座席工作机制。印发《增城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企业服务专家座席工作方案》,建立12345热线企业服务官体系,推动与涉企诉求承办单位加强协同联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企业版12345服务体系,提高企业诉求响应质效。
6.落实“群众有诉求、纪委快出手”专项工作。与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诉求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和12345热线日常工单快速移送查办机制,以强有力的监督问效促进群众诉求的处理工作。2023年移送工单10次,涉及人才引进、营商环境、游商乱摆卖等问题工单近4万件。
(四)加大普法用法宣传,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增强“内力”
1.持续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策解读”栏目,协助各有关单位采用政策图解、文字解读、音视解读等多种形式对政策文件进行解读。2023年,协助相关单位共发布解读稿件37篇,其中文字解读20篇,图片解读11篇,音视频解读6篇。
2.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专栏和政务服务大厅政务公开专区,主动公开重点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建设、采购招标、基层政务等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2023年,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共发布39条政府信息,并按时公开、及时更新单位组织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年报、财政预决算等国家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内容。
3.强化政务大厅普法宣传。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增城区专栏)详细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审批依据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利用“增心办”微信小程序、大厅电子屏等平台,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新举措、新法规、新政策普及宣传。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3年,区政数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一方面是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与法治建设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是把法治思维全面融入政务服务工作各个方面、贯穿政务服务工作各个环节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法用法普法制度,通过支部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载体,主动带头开展专题学习,形成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法治意识。
(二)持续加强普法宣传。积极将传统普法方式和新媒体普法技术相结合,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创新普法形式和手段,进一步强化普法效果。通过区政务服务大厅、区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法治增城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