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增城区荔城街作为增城区垃圾分类示范镇街之一,在2017年9月就全面取消上门收垃圾服务,先行推行全街范围的垃圾分类工作。近年来,增城区荔城街进一步统筹组织开展了多项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创建一批样板居住小区、以点带面辐射推进周边居住小区,城乡统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并通过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发动社会群众积极参与,营造人人参与的好氛围。大家的分类意识逐渐增强,从消极参与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主动分类、主动宣传。
统筹组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工作,荔城街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街镇组织、全民行动”为基本原则,成立了领导小组,严格监督和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的进度。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13场垃圾分类会议,明确了样板小区餐厨垃圾收运、样板小区创建工作、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等工作内容,推动了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荔城街已实现8个创建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59个物业居住小区(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同时,增城区荔城街把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年度工作,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街道党建工作中来。建立了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垃圾分类2019年预算资金4736800元,其中,垃圾分类支出预算资金1236800元,垃圾分类试点运营预算资金3500000元。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垃圾分类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规范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大类垃圾的处置和管理。
积极创建新一批样板居住小区
“今年,我们将继续做好创建金竹家园、怡康华府、碧桂园岭秀苑为第二批创建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的工作。”荔城街相关负责人说。
增城区荔城街去年先后投入约112万元推进金竹家园、怡康华府、碧桂园岭秀苑三个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系统,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建设。为融合各小区景观环境,荔城街在小区内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和指引、宣传标语、横幅等设施,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并通过志愿者日常宣传,让居民融入其中。目前,三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均达100%、参与率均达80%以上,投放准确率达均70%左右、分类减量率均达68%左右。
此外,增城区荔城街还通过强化社区党员、志愿者、环卫作业人员、物业公司队伍等发动的创建行动,进一步突出政治功能,发挥组织优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三位一体的基础治理格局,争取小区成功创建样板居住小区。
推行农村垃圾分类逐步覆盖
增城区荔城街把棠厦村、群爱村、莲塘村、金星村等9条行政村作为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以棠厦村为先行先试,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制定实施方案,铺开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开展建设分类收集点、宣传栏、有害垃圾投放点、可回收物回收点等设施设备,共设了2个垃圾分类宣传栏、垃圾收集点13个、垃圾分类桶64个,并开展了1场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活动和1场垃圾分类考核。荔城街通过一系列的设施设备建设、宣传发动、培训考核,推动棠厦村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工作。
与此同时,增城区荔城街加强指导群爱村、莲塘村、金星村、迳吓村、廖村村、夏街村、新联村、廖隔塘村共8条行政村进行设施设备建设,选取合理位置安装垃圾分类宣传栏(橱窗)。
广泛发动社会群众积极参与
“垃圾分类的难点在源头,现在大家分类的意识还不够强,需要我们不断地宣传和推广。”荔城街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全民垃圾分类工作,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对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处理,荔城街多方面、多方式开展宣传工作。
一方面,增城区荔城街积极指导辖区内各社区、物业小区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在小区建设安装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标识标牌、宣传用语标识,配置垃圾分类桶等设施设备,营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目前,共安装宣传栏13个,有害垃圾桶51个,其他垃圾桶51个,餐厨垃圾桶54个,可回收物桶48个。
另一方面,增城区荔城街以社区为单位,联合社区党员、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团体、物业公司、公益性团体、学校等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向群众讲解垃圾分类标准和操作规范,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截至今年5月份,荔城街共组织开展了超过90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