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羊城更安全!广州争创全国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因贸易而兴盛,如今已经发展成人口规模超1600万、市场主体达200万户、机动车逾290万辆的国家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
就在这个夏天,全市50多个大型商圈、商业综合体、文化旅游场在广州2020“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节的号召下,开启了长达5个月的相关活动。当夜幕降临时,人们忘却一天的疲劳,走出家门,在徐徐夜风之下,开启了精彩的仲夏夜生活。在一些推出夜游项目的商场,甚至还出现了排队买票的现象。
有数据显示,广州是国内开行夜间公交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22点之后仍在运营的地铁站点超过200个的3座城市之一。来自广州市商务局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广州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与总便利店数额的占比超过71%,领跑全国。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夜间经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生产动力,但同时也考量着城市安全体系的完备性。广州大力发展夜经济的底气正是来自于此:广州一直把城市安全当作是城市发展的底线,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尤其是从2013年起,广州市还定下了“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宏大目标。2019年11月,又部署启动了新一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对照新标准、新要求,加紧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申报和创建工作。
在向着这一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城市安全从主观评价渐渐具化成一条条标准,一项项指标。
“城市安全”如何评价?量化打分更具可操作性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话出自《周易》里面的《易传》,是先贤对“安全”的最早概括。但是古往今来,问起对“安全”的理解,人们的回答通常都是切身感受和主观想法。
“不论是坐在家中,走在路上或者工作在外,当人们不会受到更多的伤害就会觉得安全。但对于应急管理部门而言,城市安全的实现却不能靠感觉!”广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城市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它是‘因变量’,与城市的规划、城市的设计、城市的建设以及城市的运营管理都密切相关。哪个环节做不好,最终都会在安全这个因变量里反映出来。”
那么,如何评判一个城市的安全体系是否完善?城市管理者又如何将其作为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交出一份让民心满意的答卷?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创建正是最好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它为“城市安全”建立了一个满分的模型,将城市安全的评判变成相对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
在国务院安委办下发的《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中可以看到,这套评判体系设有6个一级项目,16个二级项目,47个三级项目,评分点多达157项。涵盖了城市中的安全规划、安全建设、安全设施、安全服务、安全产业等多个方面;同时涉及交通、建筑、危化品管理、矿山、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消防、应急救援、安全执法。条目更清晰,也更有针对性。
一个城市在发展中,总会不断迎来大考和检验。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评价体系更像是为这个城市开出的“体检套餐”:157项目要逐个去验,看看哪些指标良好,哪些超出正常值。在百分制的评分体系中,只有达到90分,这次的“体检”才算健康,才能获得最基本的申报资格。
广州做好城市安全有多难?难到超出你想象
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一直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动力的城市之一,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人类发展指数在中国城市中居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
1500多万人口在这里生活。据统计,全市共有燃气管道8787公里,供水管线2.02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超290万辆,客运车辆6100台,普通货物运输车8.3万台。
每一天,有约1.4万辆的公交车行驶在这个城市,公交线路超1200条。而在地下空间,已建成开通14条地铁线路,线网总里程达515公里,居世界前三,运能利用度连续3年全球第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行业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广州地铁客运增量、客运强度、单站最高日客运量等多项指标全国第一。2019年,广州地铁累计完成客运量33.1亿人次,客流总量占全国的13.97%,去年最高单日客流达1113万人次。
这是个生机勃勃的城市,2000多个在建工程热火朝天地为广州描绘出更美好的明天。城市高楼不断涌现,城市地标不断刷新。福布斯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内地已经建成的摩天大楼总计942座,其中,广州有121座,位列全国第二。全市有特种设备29.8万部,其中电梯15.4万台。一台台电梯将人们的生活从地面向上拓展,它的正常运行,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广州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之一、世界前五十位主要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达254万吨。广州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年货物吞吐量6.25万吨。
“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以及生产活动的频繁都和城市安全有关。”广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作为超大城市的广州,经济体量越大,经济活动越频繁,安全风险就越大。
不仅如此,城市安全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安全建设工作难度很大。第一“难”,体现在范围上:它涉及面非常广,和各行各业以及每个人都相关。第二“难”体现在时间上:一件安全事故,它的前因后果可能会牵扯很长的历史时间。今天发生的事,很可能是若干年前埋下的隐患。而现在的工作做不好,也会对未来产生一定影响。
以建促治敢为人先,让广州“城市安全”的难题不难
经济活跃度的提升,增加了城市安全的风险。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广州GDP保持了每年6-8%的增长,而安全事故发生率却保持了每年6-8%的下降。可以说,在GDP一路飙升的同时,广州的事故发生数量几乎是保持同样速度在减少。两者形成了漂亮的剪刀差关系。
实际上,广州的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在持续好转,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第18年实现双下降,并且连续8年未发生重大事故灾难。这得益于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安全建设的重视。近年来,广州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自2013年启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创建以来,更是以此为引领和契机,坚持以建促治,大胆探索创新,在城市安全领域形成了一些具有广州特色的做法。
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工业产值较大,制造业基础雄厚,但这也带来了城市的工业企业风险。目前全市范围内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2852家,危险化学品纯贸易企业1731家,化工及医药企业1400多家,危化生产车间386家,化学品储罐3066个。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建设了全国首个危险化学品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危险化学品按照“来源可循、去向可循、全过程可控”的全链条管理。平台以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为基准,以涉危企业和涉危运输车辆为监管着力点,结合企业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等数据的自动核算和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等方式,实现对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废弃全生命周期的实时动态监管。不仅如此,通过这种全链条的监控,还挤压了危化品的非法获利空间,让违法行为无处可藏。
作为一座千年古城,广州有着无法忽略的面积巨大、人口密集、商旅集中的众多旧城区,这是城市安全管理的重大挑战。据了解,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广州市累计投入数千亿元资金,对272个城中村加强综合整治和分步骤实施改造,着重解决危旧房屋、“三小”场所、“三合一”场所、“住改商(仓)”、出租屋、老化线路、违法搭建和违章建筑等问题,消除了突出隐患。
在解决石化围城方面,广州着重对黄埔区以广石化为中心的化工聚集区开展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估,科学设置化工聚集区安全防护距离红线,严格审查红线内新建项目和土地的开发利用。针对化工聚集区存在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不足问题,投入财政资金23亿元搬迁广石化周边新围、旧围、合庆围三个自然村。根据国家规定,加快小虎岛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严格控制园区相关企业和人员数量,加强一体化建设,优化危运结构,建立预警预报机制,保护重点设施设备,建立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化工园区规范化水平。
针对在建地铁工程多和通车里程长、线路多、车站多的实际情况,广州出台了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和“推进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工作方案”,创造性推行在建地铁施工“安全官”管理制度,制定《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部门更是将市地铁集团作为安全监管重点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建立监测研判地铁风险、整治隐患的工作制度,通过检查、约谈、督办等方式,指导解决地铁安全方面的问题。
广州是省会城市,央企和省属企业驻穗单位较多,也容易出现安全监管盲点。对应建筑工程、水务工程、交通运输等行业,广州建立了相关企业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部署和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并设立安全监管联络员加强日常沟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州城区和周边林区较多,像从化区,森林覆盖率已高达67.2%。为做好森林火灾预防措施,广州提出和落实了管住野外火源的“五头一口(村居头头、人头、山头、地头、坟头、路口)”。更将无人机普遍应用于林区野外火源的巡护监控,提高了森林防火的有效性。
城市安全建设永远在路上,每个市民从“我”做起
根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的内容要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经城市自评、省级复核、国家评议后,由国务院安委会统一命名授牌。获得命名的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三年后复评,符合条件的继续保留命名,未通过复评的由国务院安委会撤销命名并摘牌。
可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广州应该把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不是把牌子领回来就算了。”广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创这个示范城市,就是希望能够发现城市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快速破解,最终推动城市安全的建设。
今年4月份,根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分标准》广州进行了自评,为了让问题尽量暴露出来,在对照标准严格细抠的情况下,狠心地为自己扣掉了26分。这并不表明广州的城市安全体系很脆弱,而是因为在自评中提高了合格的门槛。在这次严格的体检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仅2个月时间就解决掉了大部分问题。在随后的第三方评价中,广州获得了94.6的高分。
这也是举全城之力,聚万众之心的攻坚之战,不论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是市民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个人就是这个有机体的细胞。只有每个市民“从我做起,遵章守纪”,才能真正的实现“居家安全”、“出行安全”乃至“社会安全”。
《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对“城市社区安全网格化”也提出了专门要求。而在广州成立市应急管理局之前,城市安全体系的末端更多的是触达到工业企业层面。但是,只有当城市安全建设下沉到社区,这个城市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完善。
安全社区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基石,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黄埔区是广州市较早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一级行政单位。该区自2009年开始引入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后,全区已有多个街道、社区获此殊荣。作为配合区政府招商引资而建设的员工公寓乐飞家园社区,就是其中之一。结合社区住客年轻化的特点,社工机构——乐飞社工除了基础服务之外还提供心理疏导,关注年轻群体的心理健康。通过社区社工的整合,小区成立了十多支义工服务队伍,进一步推动了安全社区的建设。
如今,全城上下一心,都在为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广东派出的代表队,广州的胜出就是广东的胜出。在向着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广州信心满满!同时也清醒和自省,创建活动的目的是让这个城市更安全,广州的城市安全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