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2012年3月15日在新塘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刘杨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塘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紧紧依靠全镇人民,经受了宏观经济调控的考验和挑战,克服了“6·11”大敦村聚众滋事事件带来的影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我镇经济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现代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12.66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9.39%,其中,工业总产值898.61亿元,增长16.81%,农业总产值14.05亿元,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4亿元,增长22.67%;服务业主营收入31.47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1亿元,增长20.05%;两税收入44.97亿元,增长10.78%。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总体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二)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原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上市,广州立中锦山合金有限公司、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我镇被评为“首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2011年共引进了广州通用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天天安娜投资有限公司等新落户项目4个、签约项目2个,另有4个意向落户项目正进一步洽谈中;同时推进了21个重点在建项目,投资总额达158亿元;通过利用“三旧”改造政策,盘活土地和闲置厂房,启动了45宗改造面积达16200亩的“三旧”改造项目,另外还有一批项目正在申报中,土地整合取得新突破。全镇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三)社会服务管理有效创新。自“6·11”事件以来,按上级有关工作要求,我镇痛定思痛,针对社会服务管理薄弱环节,积极探索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了分片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新塘划分为永宁、仙村管理区和中心城区、沙村、沙埔片区,实行分片区管理,成功创建了大敦村社会服务管理示范点;按照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前移、重心下移的思路,在片区建设“一站三中心一队伍”。同时,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创新工作,实现以民警牵头负责,出租屋巡查员为主,村(居)、社协同管理的模式,全镇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面排查、突出重点,铁腕治理各领域安全隐患,全面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投入5000多万元,发现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0万多处,成功摘掉全省火灾隐患重点整治地区“帽子”。全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镇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启动了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广州地铁13号线的规划,新塘汽车客运站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了投资共1.37亿元的新塘大道西二期、环城路一期工程等6项市政道路和桥梁建设,累计改造和新建市政道路16.3公里。投入1350多万元推进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和市政设施维护;全面完成了新塘及永和两个污水处理厂首期配套管网建设;220千伏庙岭线、500千伏双回北增甲乙6基塔及110千伏2基塔全线通电,全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五)城乡宜居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推进“名镇名村”工程建设,西南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沙头村被评为第六批广州市文明示范村,重点推进了被列为2011年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百湖村、十字滘村等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官湖村、久裕村污水治理项目;扎实推进“创文”工作,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完成了14个环境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0多万平方米,依法拆除违章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全年投入环卫经费5692.8万元,将107国道新塘段、东江大道等14条路段纳入政府环卫管理范围,采取压缩运输的方式将新塘部分地区的垃圾外运处理,积极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实有人口管理、道路交通秩序、治安环境专项整治,完善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补点建设,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三级平台作用,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和维稳力度,及时处置各类矛盾纠纷1321宗,保证了社会面的和谐稳定,促进了新塘地区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六)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统筹发展,新塘镇中心小学建设工程及校舍安全整改加快推进,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高中、中专学生教育帮扶政策全面落实,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新塘图书馆、广东文联艺术馆新塘艺术中心免费开放,让市民共享文化资源。医疗卫生事业统筹保障,新塘中心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100%覆盖,全镇农村参合率达99.83%。各项民生事业统筹兼顾,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落实“六大保障”,全镇低保户、五保孤儿、特贫户、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均实现应保尽保;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加强本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全年推荐本地劳动力就业4251人。着力抓好计生工作,有序开展人口出生缺陷干预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此同时,人大、武装、监察、组织、宣传、统战、工青妇、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迈上了新台阶。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新塘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全镇人民和关心支持新塘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仍然是我镇亟待破解的难题;二是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三是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软环境治理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政府执行力和干部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此外,许多具体工作也有待加强,如计生工作面临严峻形势,违章建筑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管理、政府管理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新塘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工作部署,以“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幸福新塘”为主线,建设文明宜居有活力,承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东江新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推动新塘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38.28亿元,增长13.76%,其中,工业总产值1024.09亿元,增长14%,农业总产值14.19亿元,增长1%;两税收入49.467亿元,增长10%。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扎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在全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土地、项目等单元规划,利用“三旧”改造,进一步优化全镇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高端商贸、现代服务业等大型优质龙头项目,培育新的产业体系;切实加快在建项目的进度,着力推进中电热电联产、驭风旭铝铸件等12个项目建设,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产业规模。
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区域品牌。全力做好企业的服务和帮扶工作,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促进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上市经营,鼓励民营企业园区化、集约化发展,优先推荐民营自主品牌企业申报名牌产品,打造和推介区域特色品牌;重点加快牛仔服装研发中心、牛仔服装检测中心、牛仔信息商务平台“三大平台”建设,促进牛仔产业升级,扩大“新塘牛仔”品牌的影响力。
加快“三旧”改造步伐,增强发展承载力。把“三旧”改造作为优化城乡布局和产业布局的“突破口”,制订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房屋拆迁安置方案,积极协调解决“三旧”改造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通过实施“三旧”改造,全面增强新塘发展承载力。今年,要重点推进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太平洋工业片区、白江村等成片“三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水南涌安置区建设,以点带面推进新塘地区的整体改造和城市更新。
加强市场秩序整顿,优化发展环境。以开展“三打两建”行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严防依法关停的水泥厂和洗漂印染企业死灰复燃;坚决打击走私非法行为,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经营环境,积极开展“打四黑除四害”(即整治黑作坊、黑工厂、黄赌毒窝地和盗窃销赃黑市场及其造成的危害)行动,切实维护良好发展环境。
二、着力优化城乡规划建设
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改造升级、农村建设等一批载体平台和发展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规划满足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深化2.7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新塘)交通枢纽中央商务区规划,整合新新公路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新塘城区“三旧”改造规划,确定新塘“东江新城”规划框架和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着力优化城乡发展布局。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积极配合、主动服务,切实做好轨道交通和交通枢纽中心的征地拆迁和用地保障工作,确保穗莞深城际轨道、广州地铁13号线顺利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广州地铁16号线和广深铁路和谐号停靠新塘的立项和规划等工作,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珠三角城市群城际轨道、城市轻轨等轨道交通同城化。
加快道路改造进程。重点加快在建工程速度,完成新新公路标准化改造、凤凰城上跨广深铁路立交桥拆建、国道G107线新塘段改线一期等5大续建工程,抓紧推进广园东与香山大道出入口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塘骨架路网,畅通与高、快速路的便捷通道。实施茅山大道、南碱北路、新塘大道南段、仙村一马路等道路建设,规划建设新新公路上跨广深铁路立交桥拆建等8项预备工程,缓解新塘地区交通压力,解决部分区域交通拥挤、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以提升城市功能为目标,重点推进新塘客运站、旺隆线、穗增容线及宁沙线电网建设;加快推进仙村大围、东江西岸鹅桂洲等一批水利防洪及生态景观项目,以及白江公园、交通枢纽中心公园、仙村公园、永和广场、盛世名门广场等一批公园广场规划建设;优化镇域公交站点、站亭设置;加快推进新塘污水主干管东延工程、源章大道截污干管工程建设,尽快规划沙宁路、新新公路截污干管、新塘镇太阳能光伏基片项目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探索新塘垃圾处理新途径,深化陈家林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加强沙埔、仙村漂印染企业污水治理;抓好东江堤路整治工程、雅瑶河防洪应急工程等一批河涌整治工程;全面整顿辖区内养殖场,完善城乡环境保洁制度,优化城乡生态环境。
三、深化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针对当前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管理区和片区社会服务管理,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推动服务资源下沉、管理重心下移,确保队伍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一站三中心一队伍”为抓手,整合配备社会服务管理资源,以点带面为片区居民和外来人员提供“一站式”社会公共服务。
加强基层服务管理建设。结合实际,增设或调整社区居委会设置,完善居委会管理职能;建设村级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健全社区运作机制,建立常规性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切实加强村级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管理、政绩考核等制度,让村级组织成为党的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村级事务的忠实管理者,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头人。
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整合辅警、治安联防资源,在全镇治安复杂地段增设治安岗亭,提高街面见警率,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多发性犯罪;完善交通电子抓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确保社会治安和交通环境持续稳定好转;全面排查矛盾隐患,落实维稳层级责任,立足公平公正,化解社会矛盾,立足解决问题,化解历史积累,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稳控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社会综合管理。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落实村(居)属地管理职责,构建镇、村、社区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落实层级责任,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局面,切实扭转计生工作被动局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政府监管力度,提高事故应急处置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外来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建立联动巡查、整治机制,推进驻村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示范点建设。规范农村建房,遏制违建、抢建行为。
四、切实保障民生福利福祉
着力搞好扶贫开发。围绕实现全镇15条贫困村的脱贫目标,强化扶贫“双到”一对一帮扶,积极发动社会帮扶,确保年内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以推进“名镇名村”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整修农村道路、水利等设施,加快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进程,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鼓励、扶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免费培训和推荐就业力度,增强农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残疾保障服务等社会保障机制,力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高标准建设新塘中心医院,深化各卫生院站建设,扩大医保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强科教、文体、法律、初级卫生保健“四进村社”等活动并延伸到企业,深入推进文化、健康、就业、社保服务进村进社进企业,让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充分共享发展的成果。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优质学校和规范化学校建设,重点推进镇中心小学的建设,构建幼教、普教、职教、成教相互协调的教育体系。落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品牌示范、群众文化流动服务、特色文化人才培养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切实发挥新塘群众文化基金的作用,培育和扶持群众文体协会组织,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促进体育休闲产业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责任政府。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主动承担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公义的职责,强化依法行政,开展阳光政务,高度重视人大、政协议案、建议、批评和提案,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的制约性;树立发展为民的理念,真心实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建设诚信、为民政府。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政府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与管理区、片区、责任区、村(居)之间的工作机制,完善挂村(居)工作机制、首问工作责任制和跟踪到底责任制,推进属地管理和条块结合工作责任落实;完善干部队伍管理、培训、监督、激励机制,改善干部福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工作效率低、作风漂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加强纪律教育,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激励勤政廉政,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法纪观念淡薄、脱离群众、干群关系不融洽的问题,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确保党员干部在社会转型期中的优良本色。
六、切实办好民生十件实事
1.推进新塘“东江新城” 规划工作。
2.启动新塘交通枢纽中心建设。
3.规划建设一批公园广场(白江公园、四望岗公园、交通枢纽中心公园、仙村公园、永和公园、盛世名门广场等)。
4.推进一批市政道路建设(茅山大道、南碱北路、仙村一马路、铁塔路等道路)。
5.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深化农村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规范养殖行业管理)。
6.推进新塘行政区划调整。
7.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8.完成全镇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脱贫目标任务。
9.加快“三旧”改造步伐,优化城乡布局。
10.完善区域内交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各位代表,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关键在于抓落实。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开创建设幸福新塘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