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镇: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路子
新塘案件类警情五年连续下降
近年来,新塘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立各方参与、群众自治、开放包容的治理模式的目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突出平安新塘主线,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努力探索和实践“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作,精细化开展网格管理等措施,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科技运用,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平台管理、群防群治、融合服务、强化队伍、协调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行效率,案件类警情实现了五年连续下降。
探索“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新塘镇扎实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程并取得良好成果,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夯实。高标准建设镇、村综治中心,同步建立群防群治指挥、联勤执法指挥、天翼对讲等三大系统,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指挥“中枢”,强化各级力量的互联互通,整合提升了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协调联动等各区块联动效能,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落实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深化网格管理,精细开展社会治理。全镇科学划分为216个网格,按照“一格一员一终端”配置了网格员和移动终端,构建了以村(居)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基层精细化治理网络。截至2018年3月底,该镇录入网格事件21674条,办结21672条,网格事件总量和办结率均位于全区前列。
该镇还强化技防投入,提高智能化水平。2016年以来,该镇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综治视频监控建设,将一、二、三类共4800多路视频整合接入综治视频应用平台,推动镇内视频监控“一张图”融合;辖区的大敦、塘美、上邵三个村率先完成了村级综治视联网建设,实现了省、市、区、镇、村五级视频应用平台的互联互通。
探索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平安新塘大格局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新塘镇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镇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探索发挥民力民智维护特大镇社会稳定、改善治安环境的有效途径,逐步推进社会治理从依靠政府牵头向群众主动参与转变,并向常态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群防群治工作开展以来,该镇群防群治队伍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676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40名,协助扑灭火灾162宗,处置突发事件517宗,多名志愿者的见义勇为事迹获得市、区表彰,连续荣获了增城区2016、2017年度群防群治会操比赛第一名,成绩斐然。
该负责人说,在新塘,有7000名志愿者守护50万人平安,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行业与群体,却都为平安新塘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该镇特别注重抓牢骨干队伍,压实社会主体防控责任,积极发挥村(居)群防志愿队伍和保安队伍等骨干队伍作用,提升队伍的积极性和履责能力;重点部署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发动群众参与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物流寄递行业等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构建“一、二、三、四、五”禁毒模式,制定禁毒和扫黑除恶奖励办法,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积极举报涉毒、涉黑恶信息线索等。
探索具有新塘特色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新体系
新塘镇还以打造特大镇来穗人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化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人屋”服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均等化水平,构建具有新塘特色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新体系。积极探索社区融合基地创建工作,打造东华片区“创业港湾”,建设一个集居住、商务办公、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小区和流动人员、出租屋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区域创业活力和创业氛围;强化全镇出租屋管理站人员和硬件配置,营造出租屋及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的新模,积极探索推进来穗人员特大镇“一六三”综合治理体系,着眼打造来穗人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同时,该镇多渠道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力量,通过“六联”工作机制进行资源整合、实施“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创新“警调对接”机制抽调公安辅警担任人民专职调解、开设办好“平安新塘”“活力新塘”等公众号,将平安建设广泛宣传,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成立东华片区流动党支部和36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成立了新塘平安促进会,探索开展异地商会面向地缘性务工人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充实壮大了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力量;以共建共治为方向,充分发挥前线指挥部作用,协调环保、安监、人社、公安等多方力量,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稳定,重点推进环保工业园综合整治工作。
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新塘镇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辖内的大敦村被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授予创建无邪教示范村称号,该镇综治办被广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维稳及综治工作先进集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该镇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说,该镇将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步一脚印把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努力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