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关于印发《新塘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的通知

2018-10-18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各村、有关部门:

  现将《新塘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17日

  新塘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

  ( 2018-2020年)

  根据省、市和区有关工作部署,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推进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全面建设基层组织领导有力、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村容整洁有序,生态环境良好、农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岭南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二、组织领导

  成立新塘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组 长:李永强

  常务副组长:潘 国

  副 组 长:李洪源、黄冠强、罗 明、赖国辉、吴革生、袁 龙、钟世德、李焕柯、刘 汉、何成敏、方永湘、黄雁云、林 菡、黄炳雄、刘谋锋、黄志刚、吴仲均、文荣欣、朱燕玲

  成员单位:党政办、组织办、规划办、建设办、农办、水务办、财政所、国土所、市政所、环保所、城管中队、党政办(宣传)、经济办(整规)、城管中队(环卫)、各挂村部门、村委会。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办),负责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部署和任务目标,建立监督考评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三、目标任务

  以行政村为实施主体,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为目标,开展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实施范围包括全镇32条行政村。

  2018年全面铺开。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到

  2018年底,全镇32条村庄完成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全镇26条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16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2019年基本完成。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到2019年底,全镇32条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22 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2020年巩固提升。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到2020年底,全镇29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2条村庄率先创建省定特色精品村。实现农村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主要交通干道、河流沿线连线连片建设初见成效,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

  四、主要工作

  (一)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整治计划,建立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重点推进沿江、沿河、主要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村庄交界处的综合整治。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拆除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户外广告、招牌等;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三线”(电力、电视、通信线)乱搭乱接。2018年底,基本完成全镇32条村庄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责任单位:各村委会,配合单位:水务办、城管中队、城管中队(环卫))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加大中小河流和乡村水体生态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保护好村域水面、水质,实现河道清洁,水体流畅,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向小微水体(鱼塘、风水塘、边沟边渠等小微水体)延伸,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小微水体整治任务,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小微水体“三无”目标(污水无直排,水面无垃圾、水质无黑臭),基本消除村庄黑臭水体。(责任单位:水务办,配合单位:农办、环保所、城管中队、各村委会)

  (二)全面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城乡一体、设施共享、经济适用原则,编制区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和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体系。到2020年底,各村委会根据实际需求,按照每个自然村有1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1个以上资源便民回收点(活动板房或回收箱)、1个以上保洁员标准配备。有条件的村可将村庄卫生保洁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范畴,边远村庄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保洁员(优先安排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残疾人),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小范围试点、部分推广、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化、回收处理。到2020年底,农村保洁覆盖面达到100%,资源回收服务覆盖率总体达到100%,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5%,资源化利用比例达20%,不断提高垃圾有效处理水平。(责任单位:城管中队(环卫),配合单位:各村委会)

  (三)全面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统筹规划、连片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和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优先治理主要河流干流沿线村庄污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有条件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优先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不具备条件的,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按照标准化与规范化要求,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养维护水平,确保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2018年底前,力争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行政村全覆盖。到2019年底,实现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0%以上。到2020年底,实现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责任单位:水务办,配合单位:环保所、各村委会)

  (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护运。以创建“四好(建好、

  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为目标,统筹规划区域道路建设,全面推进镇通行政村公路改造、村委会通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三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底前全镇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92%以上,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加强村道建设管理。(责任单位:建设办,配合单位:规划办、各村委会)

  (五)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污染耕地防控治理行动,推进农药化居减量使用,到2020年底,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推进新一轮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2018年底实现畜禽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场、规模养殖户。(责任单位:农办,配合单位:城管中队、各村委会)

  (六)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简便实用,节约美观、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全面普及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厕所。建立健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衔接生活污水处理,推进厕所污水和粪便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2020年底前,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场所建设A级以上厕所,每个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建设1个标准化公厕,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城管中队(环卫),配合单位:水务办、规划办、各村委会)

  (七)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原则,统筹推进镇村集中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边远村庄自来水供应工程,有序更新替换残旧输水管道,定期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检测。(责任单位:水务办,责任主体:各村委会)加大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力度。(责任单位: 环保所,配合单位:水务办、农办、城管中队、各村委会)

  (八)加强农房建设管理。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程序,基本实现外观整洁、建设有序和管理规范。到2020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农民住房基本需求得到保障。(责任单位:国土所,配合单位:城管中队、各村委会)消灭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房,加大对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2019年底前,落实整治农村历史违法用地和违建分类处理指引,2020年前,基本化解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责任单位:城管中队,配合单位:国土所、各村委会)

  (九)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以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农户庭前屋后和村庄周边山地为重心,着力建设一条进村绿化景观路、一个乡村森林(湿地)公园(公共休闲绿地)、一块庭院绿化示范区和一片水源涵养林(风水林)。到2020年全镇形成完善的绿化管护长效机制,构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新格局。鼓励有条件的村在主干道和村民聚集地安装路灯等夜间照明设施。(责任单位:市政所,配合单位:国土所、规划办、各村委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统筹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负责总体规划的制定实施,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督促检查等,推动工作落实。深化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职能转换、重心下沉,提高组织服务能力,激发各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各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建设各项工作,负责项目设计、施工、监管等全过程管理。各村委会作为建设责任主体,履行主体责任,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由村书记担任组长,逐级压实责任,把责任传导到基层。切实加强各成员单位统筹协调与技术指导,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规划引领,分类指导

  加强村庄规划编制,2018年底前,完成乡村规划编制或修编,村庄规划基本全覆盖。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摸底。从村庄的自然地理条件、文化特色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出发,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乡村自治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的农村组织体系,使各类组织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村规民约相融合的乡风民风,抵制陈规陋习。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

  (四)健全机制,管护并重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整治任务完成并长期管护到位。镇要安排专项工作资金,按照分级负责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原则,将农村基础设施养护和环境卫生保洁纳入常态管护及运行经费保障。按照村集体筹集、政府支持、群众出一点、社会资金参与的方式,形成经费稳定、职责明确、运行良好的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管护机制。

  (五)大力宣传,广泛动员

  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进展和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整治建设的良好氛围,按照轻重缓急,优先解决群众反映最普遍、最迫切的民生问题。支持各村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争先创优评比机制,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

  (六)强化督导,定期考评

  每年按照工作目标要求,由镇统一组织考核验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的督查、验收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村社干部管理,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开展专项检查,按照“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年度考核”的要求,定期评估督查各村委会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考核督查结果纳入干部考核、村委会年度考核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范围,作为每年村党支部书记和部门负责人向镇党委汇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行为的村党支部书记和部门负责人,要向镇党委、政府提交书面说明和整改承诺;连续两次督查结果较差的,对村党支部书记和部门负责人进行问责。

  附件:1.新塘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表

  2.新塘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年度任务分工表

  3.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

  4.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5.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附件1

  新塘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表

镇街
           
名称

整治行政村

个数

完成“三清三拆
           
三整治”村

达到省定干净整治村

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

创建省定特色
           
精品村

2018年

2018年

2019

2018年

2019

2020

2020年

个数

村名

个数

村名

个数

村名

个数

村名

个数

村名

个数

村名

个数

村名

新塘镇

32

32

南安村、南埔村、新墩村、
           
西洲村、东洲村、白江村、
           
群星村、新何村、甘涌村、
           
坭紫村、东华村、新街村、
           
石下村、瓜岭村、大敦村、
           
田心村、白石村、上邵村、
           
塘美村、官湖村、瑶田村、
           
久裕村、乌石村、巷口村、
           
上岭村、长巷村、塘边村、
           
岗尾村、三安村、上基村、
           
官道村、黄沙头村

26

南安村、南埔村、新墩村、东洲村、
           
坭紫村、新街村、
           
石下村、瓜岭村、大敦村、田心村、白石村、上邵村、
           
塘美村、官湖村、瑶田村、久裕村、乌石村、巷口村、
           
上岭村、长巷村、塘边村、岗尾村、三安村、上基村、
           
官道村、黄沙头村

6

西洲村、白江村、群星村、新何村、甘涌村、东华村、

16

新墩村、新街村、
           
瓜岭村、田心村、白石村、上邵村、
           
塘美村、官湖村、
           
久裕村、乌石村、
           
上岭村、塘边村、
           
岗尾村、三安村、上基村、黄沙头村

6

巷口村、长巷村、石下村、瑶田村、大敦村、坭紫村、

7

西洲村、

群星村、

东华村、

东洲村、

南安村、

南埔村、

官道村、

2

瓜岭村、上邵村

  备注:

  1、目标任务实施范围包括全镇32条行政村;

  2、省定美丽宜居村必须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的基础上才能填报。

  附件2

  新塘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2020年)年度任务分工表

序号

任务

牵头单位

总目标

分年度量化目标

2018

2019

2020

1

编制村庄规划。编制覆盖自然村的区域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各类规划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

规划办

2018年年底前,完成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村庄规划基本全覆盖。

完成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村庄规划基本全覆盖。

 

 

(一)全面整治村容村貌

2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整治计划,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拆除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户外广告、招牌等;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三线”(电力、电视、通信线)乱搭乱接。

各村委会

2018年底,基本完成全镇32条村庄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

基本完成全镇32条村庄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

巩固环境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巩固环境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

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加大中小河流和乡村水体生态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保护好村域水面、水质,实现河道清洁,水体流畅,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向小微水体(鱼塘、风水塘、边沟边渠等小微水体)延伸

水务办

2020年底,基本完成小微水体整治任务,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小微水体“三无”目标(污水无直排,水面无垃圾、水质无黑臭),基本消除村庄黑臭水体。

完成我镇20182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水环境治理。

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水环境治理。

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和2条创建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的村庄水环境治理。

(二)全面整治农村生活垃圾

4

编制区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和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体系。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小范围试点、部分推广、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化、回收处理。

城管中队(环卫)

2020年底,各村委会根据实际需求,按照每个自然村有1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1个以上资源便民回收点(活动板房或回收箱)1个以上保洁员标准配备。农村保洁覆盖面达到100%,资源回收服务覆盖率总体达到100%,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5%,资源化利用比例达20%,不断提高垃圾有效处理水平。

编制区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和工作方案,完成我镇20182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垃圾处理。

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垃圾处理。

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和2条创建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的村庄垃圾处理。

(三)全面整治农村生活污水

5

统筹规划、连片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和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优先治理主要河流干流沿线村庄污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有条件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优先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不具备条件的,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按照标准化与规范化要求,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养维护水平,确保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水务办

2018年底前,力争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行政村全覆盖。到2019年底,实现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0%以上。到2020年底,实现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

力争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行政村全覆盖。完成我镇20182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污水处理。

实现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0%以上。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污水处理。

实现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和2条创建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的村庄污水处理。

(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护运

6

以创建“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为目标,统筹规划区城道路建设,全面推进镇通行政村公路改造、村委会通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三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道建设管理。

建设办

2020年年底前全镇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92%以上,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完成我镇20182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村道硬化。

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村道硬化。

全镇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92%以上,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和2条创建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的村庄村道硬化。

(五)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7

开展污染耕地防控治理行动,推进农药化居减量使用,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推进新一轮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

农办

2018年底实现畜禽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场、规模养殖户。2020年底,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

2018年底,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推进新一轮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全镇畜禽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场、规模养殖户。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

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

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

零增长。

(六)推进农村厕所改造

8

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简便实用,节约美观、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全面普及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厕所。建立健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衔接生活污水处理,推进厕所污水和粪便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城管中队(环卫)

2020年底前,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场所建设A级以上厕所,每个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建设1个标准化公厕,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完成我镇20182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厕所改造。

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厕所改造。

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厕所改造。

(七)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9

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原则,统筹推进镇村集中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边远村庄自来水供应工程,有序更新替换残旧输水管道,定期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检测。

水务办

2020年,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

完成我镇20182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集中供水。

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集中供水。

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集中供水。

八)推进农房建设管理

10

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基本实现外观整洁、建设有序和管理规范。

国土所

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程序,基本实现外观整洁、建设有序和管理规范。到2020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农民住房基本需求得到保障。

完成我镇20182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住房管理。

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住房管理。

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住房管理。

11

消灭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房,加大对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城管中队

2020年前,基本化解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

部分化解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

部分化解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

部分化解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

(九)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

12

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以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农户庭前屋后和村庄周边山地为重心,着力建设一条进村绿化景观路、一个乡村森林(湿地)公园(公共休闲绿地)一块庭院绿化示范区和一片水源涵养林(风水林)。形成完善的绿化管护长效机制。

市政所

2020年全镇形成完善的绿化管护长效机制,构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新格局。

完成我镇2018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美化绿化。

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美化绿化。

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和2条创建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的村庄美化绿化。

(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13

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的农村组织体系,使各类组织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村规民约相融合的乡风民风,抵制陈规陋习。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

组织办

2020年,完成我镇32条行政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和29条行政村乡风文明建设。

完成我镇20182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1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基层组织建设及乡风文明建设。

完成我镇20196条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和6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的村庄基层组织建设及乡风文明建设。

完成我镇20207条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和2条创建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的村庄基层组织建设及乡风文明建设。

  附件3

  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

创建类别

创建指标

创 建 内 容

村庄规划

编制整治

创建规划

突出环境整治,明确整治项目名称、整治内容、整治主体、资金筹措、整治时序等,纳入村规民约。

整治村容村貌

三清理

1.完成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

2.完成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

3.完成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清理。

三拆除

1.完成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工作。

2.完成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工作。

3.完成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拆除工作。

三整治

1.整治垃圾乱扔乱放。

2.整治污水乱排乱倒。

3.整治“三线”(电力、电视、通信线)乱搭乱接。

补齐基础设施

短板

村道硬化

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化,通200人以上自然村完成村道路面硬化,乡镇(街道)通行政村公路达到安全通客车条件。

垃圾处理

基本完成村庄收集点、保洁员及相关清洁设备配置,没有乱扔乱放垃圾情况。

污水处理

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和人畜分离,家畜集中圈养,没有出现污水乱排乱倒情况。

厕所改造

自然村按需求建有1个标准化公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集中供水

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

住房保障

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农民住房基本需求得到保障。

推进基层治理

基层组织

建设

村党组织具备领导和发动村民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村党组织能充分发挥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新乡贤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组织村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公益设施建设、日常维护管理和保持村内稳定。

  附件4

 

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创建类别

创建指标

创 建 内 容

村庄

规划

村庄规划

完善

编制特色精品村创建规划,明确村容村貌提升以及文化特色、生态建设、产业发展、风貌整饰等要求,并纳入村规民约。

提升村容

村貌

生态环境

优美

1.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全面治理。

2.美丽庭院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庭院经济持续发展。

3.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地闲地实现绿化美化,村庄绿化美化实现全覆盖。

长效管护

完善

村道养护、村庄保洁、垃圾污水处理长效管护机制比较健全,各类基础设施持续有效运营,村民参与村庄基础公共设施运行维护共管常态化。

村庄布局

合理

完成住房风貌整治,民居岭南特色鲜明,外立面基本统一。

提升乡风

文明

文化特色

鲜明

1.实现文明和谐,形成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

2.建有小公园、球场、广场、礼堂等文体活动场所,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3.传统民居院落、古建筑、古驿道、抗战文物、红色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扬。

产业特色

发展

特色产业

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具备一定规模。

集体经济

做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村内资产和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集体资产稳定保值增值,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加。

农民持续

增收

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加,农民实现广泛稳定就业,创业创新氛围较好,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比重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强化基层

治理

基层组织

坚强

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有力,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具有较为健全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机制,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升,村内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

健全

群众需要的公益设施基本齐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村公共服务平台,村庄行政服务、金融保险、卫生、供销、农技推广、法律、旅游咨询等社区公共服务健全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