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仙村镇推行“一核引领、四治支撑、多元融合”模式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新途径

2022-12-09 来源: 仙村镇
【字号: 分享

  今年来,面对城中村治理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仙村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城中村治理新模式,探索推行“一核引领、四治支撑、多元融合”党建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能力。

  一、“一核”引领实现上下贯通

  今年来,仙村镇通过明确党建引领任务,采取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城中村治理工作,完成沙滘村、岳湖村两个城中村“大党委”建设,8个经济社全覆盖组建8个“大支部”,强化中心工作有效落实。在沙滘村、岳湖村建立“镇-村-社”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搭建“镇党委-村党组织-综合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责任区”五级基层组织架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

  二、“共治”支撑实现治理成果最优化

  结合村情民意,在仙村镇指导下,沙滘村、岳湖村依法依规修订村规民约,首次将来穗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实施管理,组织驻村法律顾问团队对村规民约进行合法性审查,加强村民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提高城中村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法治”保障实现治理模式多样化

  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驻村法律顾问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法治宣传活动,同时为村民解答法律难题,为村民“烦恼事”提供法律意见,助力村民矛盾不出村。

  除了法律顾问进驻外,今年,仙村镇在沙滘村、岳湖村建立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实施方案,明确议事决策范围、村级集体资产标准,统一台账样式,实现大家的事共同议,共同定、共同办。

  四、“智治”支撑实现盲区死角可视化

  今年下半年,仙村镇扎实推进城中村各类视频补点项目,在村口、路口、巷口、卡口、入口安装高清智能摄像枪,扩大监控范围,累计安装视频监控312支,推进52套出租屋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发挥出租屋技防建设优势,大力推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在沙滘村,仙村镇还投入13万元建设城中村警务室并配备2名民警和2名辅警,派出所下放权限,使警务室成为治安巡逻、流动人口管理、防诈宣传、推广粤居码、警情防范、调解纠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战斗实体,进一步提升村民安全感和幸福感。

  五、“德治”固本实现乡风文明现代化

  仙村镇积极倡导文明乡风建设,每周开展2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形塑现代村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规范村民行为,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培育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公共精神。

  六、“多元”融合实现参与主体最大化

  12月6日,区社会组织党委与仙村镇沙滘村党总支结对共建活动在沙滘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区社会组织党委与仙村镇沙滘村党总支结对共建,是为了积极探索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工作互助、资源共享、经验共鉴、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党建工作基础更扎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明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更突出、党建资源整合更优化、共建共享城中村治理成果得到更全面实现。

  沙滘村、岳湖村强化属地企业共建,打造地区“党建联盟”,推动“两新”企业党组织与城中村党组织共建管理;依托“羊城先锋”等“数字化”平台发动居住地党员150人、居住地团员29人下沉报到参与志愿服务。建立“一图、一表、一册”台账,发动党员、村民、大学生志愿者、退伍军人等多方力量参与,全面摸查城中村“人、屋、物、车、场、网”基础底数;建立《党员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党员每周下村、每月入户,多元融合,共同治理,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