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村镇精准帮扶梅州市白面村 用心用情铺实致富路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激发发展活力
白面村,是距镇圩约3.5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经过仙村镇扶贫工作队的充分走访,并与白面村委会反复研究、商议,一致认为,白面村要改变面貌,必须从基础设施入手。
2016年,投入43万元将废弃的白面小学改建成白面村文体活动中心,让村中老人小孩有个休闲活动场所;2017年,投入近26万元完善白面村中心公园绿化工程,建设标准塑胶篮球场;2018年,投入超过74万元完成白面村道路亮化工程,安装了210盏路灯,照亮村民回家之路;2019年,投入超过13万元修复水灾后农业设施,投入超过30万元修建白面村圳顶松东陂桥梁和茶园光明片桥梁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如今,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硬件建设的逐步完善,该村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村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白面村村民对仙村镇近年来的扶贫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增强“造血”机能
脱贫,农民增收是核心。白面村地处偏僻,土地分散,一无主导产业,二无村集体收入,贫困户因病、因残造成家庭负担很重。若只是不断“输血”,不求“造血”无法根本改变贫困的状况。只有在增产增收上下功夫,才能达到真正地脱贫。
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仙村镇充分征求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意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确定了优化资源利用、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经过多番调研并邀请技术人员考察,扶贫工作队发现温暖的气候适合灵芝的生长,发展灵芝种植产业或许是村里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2017年,扶贫工作队将白面村废弃小学的闲置用地开辟出来,建起一座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体中心,并在其中腾出两层楼,搭建共1000平方米的赤灵芝种植基地。当年2月,工作队购买了1万多个菌包,开始了第一批的赤灵芝种植;当年年底,合作社产出了65.5斤灵芝孢子粉,通过消费扶贫和企业定向采购等方式,白面村集体获得了第一笔2.781万元的项目发展资金。根据贫困户种植意愿,2018年、2019年,白面村分别向22户、20户有劳力贫困户发放种植1000包灵芝菌包,这样,灵芝孢子粉培植成了白面村的高收益发展产业。与此同时,扶贫工作队积极对接商会、展会、企业等渠道,大力拓宽产品销路。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19年,白面村的灵芝实体产能已达到500斤左右,产出灵芝孢子粉300多斤,纯利润达到8万多元,为参与种植的村民每户每年带来3000元的收入。2020年,白面村除了继续种植19000包灵芝菌包之外,还拿出11万元资金新建灵芝破壁房,并购入破壁机、烘干机、切片机等机器设备,开拓灵芝深加工生产线,致力打造灵芝种植的全产业链条。截至目前,该村产业帮扶累计带动贫困户37户98人,初步实现了贫困群众人均增收的目标。
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白面村实现了脱贫摘帽,正踏着铿锵的步伐向着小康生活迈进。仙村镇在“扶真贫、真扶贫”的奋进路上,继续发力前行!
三、真心帮扶显真情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白面村的曾繁亮,两夫妻属于年满60岁以上的无劳动力贫困户,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平时就靠种柚子获得微薄的收入,生活比较贫困。作为村里的贫困户,曾繁亮的帮扶责任人是仙村镇吴晓琼。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一次次的关心问候,帮扶人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繁亮两个女儿也会主动联系吴晓琼,沟通交流父母的情况,节假日互送问候。这是仙村镇结对帮扶的一个缩影,用真情拉近距离,用真心打动人心,以吴晓琼为代表的仙村帮扶工作人员的无私付出,获取了帮扶对象的充分信任,相互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