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尽心尽责 无私帮扶——我区第三批赴毕节市结对帮扶医务人员工作纪实(下)
仁心仁术真诚帮扶 望闻问切情暖小坝
——仙村镇卫生院主治医师、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小坝中心卫生院挂任副院长刘远航

2018年7月起,刘远航被选派到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小坝中心卫生院挂职帮扶锻炼。在帮扶期间,他通过开发新项目、自发研制项目、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举措,使小坝中心卫生院中医馆提早开业,中医适宜技术有效开展,惠及群众,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系统的中医中药、中医适宜技术的诊治。在方便病人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转诊,也节省了上级医院的医疗资源。
倾心打造 中医馆从无到有
小坝中心卫生院之前没有开设中医科,中医类的人才也相对不足,在中医适宜技术方面开展较少,致使大多数需要中医药治疗的病人只能舍近求远,前往毕节市中医院就诊。刘远航了解情况后,首先着力建设中医馆。在建设过程中,他与其他院班子成员一起加班加点,从馆内布局、中医文化氛围营造到人员、设备的配备都亲力亲为。经过1个多月的筹备,中医馆终于8月4日开馆。据统计,中医馆开业后住院人次较往年同期增加约40%,目前,小坝中心卫生院住院患者中接近1/2是中医馆的就诊病人,切实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中医就诊难题,让小坝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接受系统的优质的中医中药诊治。
开发项目 中医适宜技术从少到多
鉴于小坝辖区比较多颈肩腰腿痛以及关节炎的患者,且大多数没有规范治疗,疼痛严重的时候就吃止痛药、贴药膏,致使很多患者病情越来越重。刘远航从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出发,着力开展了骨伤科常见骨折整复、颈肩腰腿痛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等20余项新项目,惠及广大患者。76岁的苏伯因脑梗塞后失语2年多,曾在当地二、三级医院多次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2018年8月,苏伯来到小坝中心卫生院就诊,经过刘远航三周的精心针灸治疗和中医药调理后,患者再度发声,能够说出简单的词语、短句。为此,患者及其家属非常感激,并赠送锦旗以表谢意。
外敷疗法 疾病疗程由长到短
在帮扶的3个月里,刘远航还因地制宜,开展了穴位贴敷疗法、调配骨伤科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疗法等3个项目,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相关疾病的疗程。针对几位骨折错位较严重、用药屡次不见效的胸部挫伤患者,他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实施了骨折整复后予经验方中药外敷,康复效果良好。该经验方是刘远航在仙村镇卫生院工作的时候,结合广州市正骨医院的跌打外用方剂经验,经过反复的加减药物组方而成,一直都没有公开过配方。来到小坝中心卫生院后,考虑到中医馆一直没有一剂镇馆外用药方,就很难解决急性外伤病人肿痛的问题,刘远航便把药方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小坝中心卫生院。
同时,中药熏洗疗法也是中医骨伤科传统特色的外治法。考虑到毕节的冬天比较寒冷,有很多老年人都是以冷痛为主。刘远航为解决老年人的关节冷痛问题,在小坝中心卫生院开展中药熏洗疗法。在辨证施治调配中药组方的基础上,是大多数关节冷痛的患者得到好转或缓解。
用心带教 业务水平从粗到精
刘远航牢记“授之以渔”的理念,在日常诊疗中,注重实例带教。三个月来,他对颈椎病针灸、腰椎间盘突出针灸、周围性面神经瘫痪针灸、中风后遗症针灸等8种病例进行了实例带教。同时,他还组织教学大查房,通过住院病人实例带教,从内科以及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以及具体治疗方案等方面深入带教。通过多种形式的带教,中医科医务人员从之前的略知一二,到可以独立进行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目前,刘远航还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小坝中心卫生院继续挂职开展帮扶工作。
为护理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
——派潭镇中心卫生院护理部主任、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张利珍

张利珍于2018年7月至10月对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人民医院进行了挂职帮扶。三个月来,张利珍先后在门急诊、内儿科、ICU、供应室、中医科等科室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医务人员的配合下,张利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认真开展护理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将个人在护理实践中的所学所悟传授给百里杜鹃理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据统计,帮扶期间,张利珍开展新技术2 项(压疮治疗与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进行护理教学查房14次,进行讲课(小讲座)16次,向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3次,针对各科室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技能培训8次,参与疑难重症救治11 例,下乡下村2次,参加大型医疗保障1次。
加强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面对没有设立医务科和护理部以及院感科刚成立的情况,张利珍采取组织集中学习、举办护理讲座、开展护理技能培训及考试等形式,督促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形象教育。同时完善各科室医嘱查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理念;坚持每天参加晨会,每周组织并指导护理教学查房和业务学习,每月开展全院性的操作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月10日,张利珍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除颤仪培训,在培训之后的第三天晚上,有一位不明原因昏迷的中年男性,由家人送到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当晚值班的医护人员给病人进行了除颤和胸外按压,使这个病人恢复了心跳和呼吸,之后顺利转到了上一级医院进行治疗。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为了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学习,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张利珍为全院进行心肺复苏、意外伤害应急处理及AED等急救技能培训,同时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指导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进行操作。8月8日,百里杜鹃管理区首届以乡村形式举行的马拉松比赛在百里杜鹃湖举行。管理区人民医院接到医疗保障任务的通知后,临时从外科、内科、急诊科抽调6名人员(1名工作了半年、2名实习医生和3名年轻护士)组成医疗保障小分队,让张利珍担任现场总指挥。为此,张利珍马上利用微信平台组建了一个工作群,在群里将现场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突发的事情以及怎样处理一一说明,并将参与人员分成3个小组,自己则与一位实习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女子组,及时做好在医疗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比赛期间,她通过手机沉着、冷静地指导男医疗保障小组人员抢救了一例过敏性休克病人,使病人及时入院抢救并康复。在她的领导指导下最终圆满完成了“首届环百里杜鹃湖马拉松”的医疗保障工作,受到当地领导的表扬。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促进医院护理工作上台阶
内儿科和ICU的急危重症的病人比较多,住院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当地的压疮病人比较多,但现有处理压疮的方法只是给一块纱块盖上,并没有采取其他护理措施,这样对于压疮的愈合效果非常不理想。为此,张利珍带领科内护士运用湿性愈合理论作为指导,以促进愈合的手段和方法,使得科内护士在压力性损伤治疗上有了新的理念,逐渐积累了临床经验,方便了当地的压疮患者。同时,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家属基本掌握了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护理技巧,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
完善工作方案 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实际工作中,张利珍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治疗室、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的管理进行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大部分建议得到该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采纳落实。比如,各科室在不影响加床的情况下统一在走廊右侧末端设置了一个简易的小储物间,便于工作服和物品的存放;在不影响消防安全的前提下统一在走廊左侧末端设置了医疗废物回收室,便于医疗废物回收;完善医院感染的各项标准和操作流程,制定了培训及考核标准。在具体操作中,张利珍适时指导该院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标准预防、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事宜,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对医务人员耐心指导,用心沟通,逐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意识,有利于减少并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同时保障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