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挂绿人文讲堂”带你聆听历史回响

2024-07-18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记者陈颖诗 通讯员陈端华文/摄)回望时光,念念不忘。7月8日,区文广旅体局在区图书馆举办挂绿人文讲堂第十六期“时光深处的回响”主题讲座。活动特邀增城党史专家黄卓夫担任主讲嘉宾,与市民读者一道重温波澜历史,感受时代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增城是广东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6年建立了中共新塘支部,1928年成立了中共增城县委。”黄卓夫介绍,在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增城党组织带领增城人民浴血奋战,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黄卓夫的字句讲述中,市民群众共同回看“英雄浴血汇山川,功勋卓著贯云天”的峥嵘岁月。

黄卓夫与读者一道重温增城波澜历史

烽火岁月:追寻增城的英雄足迹

  踏古寻踪增江畔,前尘往事如云烟。位于增城北部的竹林村,谱写了增北革命的开篇华章。1938年,中共竹林支部在此成立,是增城北部山区首个中共地方组织。支部建立了增城青年战地服务团“三枪队”,团结广大进步青年,深入开展救亡图存运动。此后,增城的党组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迎来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竹林支部、中共增城县委旧址,是一座客家祠堂建筑——竹林祠堂。2021年2月,经过专家研究论证,“竹林祠堂、竹林左炮楼、竹林右炮楼”合并为“竹林中共增城县委旧址”。

  “在增城,不论是穿行石阶木檐之间,抑或是漫步林间小道,浓郁的革命气息总能扑面而来。众多的革命先烈,在这块热土上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的红色印记。”主编过《增城市志》《中共增城地方史·二卷》等地方文献、对增城党史与红色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研究的黄卓夫如此感叹。

  抗战初期,一大批革命者踏入增龙博地区,发动、宣传、教育群众,建立基层党组织,培育出一大批本地区抗日骨干,陆续奔向沦陷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在严峻的战火考验中不断发展壮大队伍。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州大亚湾强行登陆,剑指广州。20日凌晨,日军潜入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英勇无畏的革命军奋起反抗,打响了“广州抗日第一枪”。

  烽火燃烧岁月,气概烙印春秋。白面石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藏着一段大历史。1940年,中共东江特委决定以增城县委为基础,成立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增城、龙门、博罗三地的党组织。

  黄卓夫介绍,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成立于极端困难的历史时期,是当地领导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是团结广大群众齐心抗日的坚强堡垒,是凝聚广泛爱国热忱的精神高地。其位于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地处增城、龙门、博罗三地交界,以及罗浮山与南昆山的连接点,以教学培训作为掩护,为保护并壮大组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45年,为统一领导增龙博地区的武装斗争,中共增龙县委在派潭镇小迳村成立,拉开了解放增城的序幕。1946年,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在增博边留下精干武装力量,坚持斗争。三年间,增城人民浴血奋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迎来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翻开了增城历史崭新的一页。

信仰之源:历史长河的红色印记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炮竹声里,遥寄情思。革命年代,增城作为战略要地,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这方热土前赴后继,留下无数英雄故事与传奇足迹。位于东湖公园对面凤春山的增城烈士纪念碑,为纪念烈士们的功绩而建,顶部红星闪耀,庄严肃穆。

  如今,碑上铭刻增城“英名录”:郭继枚、伍来城、郑贵章、卢显华……每位革命烈士生平的两三句介绍,却浓缩了他们波澜起伏的一生。纪念碑两侧松柏盎然挺拔,如一簇簇青翠的绿色火焰,生生不息,蓬勃永恒。

  其中,郑贵章是增城增江人。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增城,福和沦陷。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派中共党员徐可生组建福和民众抗日自卫游击队,挑选精锐60余人作为常备队,任郑贵章为队长。1939年,日军千余人进攻增城北部,郑贵章率领常备队员抗击敌军,被弹片击中牺牲,年仅27岁。

  黄卓夫介绍,在小楼青迳村群众的支持下,地方党组织创办了贵章纪念学校,吸收增城沦陷区的青年学习军事理论、政治和射击等课程,同时作为沦陷区地下党组织的一个交通联络站,该地后来改为青迳村革命历史纪念馆,以此纪念郑贵章在内的增城革命烈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告成立,辖下独立第二大队以阮海天为大队长,在增博边开展群众工作,活动范围由最初的联和、南蛇洞、大埔围、四升平(现四丰村)一带,逐步向增城的三江、石滩和博罗西部扩展,有力巩固并发展了增博边抗日根据地。作为增博边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大埔围村以红色故事和美丽花海为特色,重现了东江纵队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史。

  增城,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处处闪动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历史气韵,见证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

薪火相传:英雄赞歌的传承回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年6月,增城区推出环南昆山——罗浮山增龙博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增城、龙门、博罗三地众多代表性的红色主题景点串珠成链,宛如一条穿越时空、串联名胜的红色纽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上蔚然成形。

  从增城到龙门再到博罗,沿途共有16个红色景点。其中增城10个,分别是:红色印记(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抗日首枪(广州中国军队积极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竹林堡垒(竹林中共增城县委旧址)、闪闪亮星(正果革命烈士纪念碑)、贵章故事(青迳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官塘夜袭(七区福和民众抗敌后援会旧址)、小迳光芒(中共增龙县委旧址)、七境天空(东江纵队联络点旧址)、灵山密码(樟洞坑革命老区展馆)、青松花海(增博边抗日游击根据地)。

  红色文化是增龙博地区的鲜明特征,光辉灿烂的红色历史,滋养着这片携带革命基因的大地。近日,区文广旅体局还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开办“为党庆生 致敬先辈”研学营,邀请南方报业小记者,沿着增龙博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温那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正值“挂绿之夏”2024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季,南国荔枝次第熟落。如今,增城居民、外地游客闲坐在火红荔枝树下品尝甜蜜的荔枝,畅享一场场荔枝的文化盛宴。这些安康甜蜜的生活图景,离不开革命先烈们的浴血拼搏。

  铭记初心传薪火,奋楫扬帆启新程。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革命先烈们用宝贵的青春与滚烫的热血,铸就了今日的山河无恙。他们的革命精神如火炬,照亮了当代人的前行道路,激励增江儿女接续奋斗,书写崭新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