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入选广东“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
9月10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0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名单,广州市增城区挂绿小学的剪纸优秀案例《“披红挂绿,美丽童年”剪纸实践案例》入围10个优秀案例之一。这是增城区又一次获得非遗方面的省级荣誉。
今年7月,由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的“非遗少年说”首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中,增城区文化馆获得“优秀组织奖”,增城区文化馆业务干部彭小荣、剪纸传承人何丹凤和荔城街中心小学教师赖惠兴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少年选手王鐿演说非遗《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和潘艺心演说非遗《剪纸》入围全省500强。
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旨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脱颖而出的20个案例将被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并将在“南方+”客户端“活力非遗云课堂”栏目进行集中展示,向公众宣传与推广富有岭南特色的非遗技艺、知识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保护非遗,传播非遗。
这次入围广东省“非遗进校园”10大优秀案例,为增城区非遗传承与保护添上了浓墨重彩一笔。近几年,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筹各方资源,整合各方优势,推动全区非遗活化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该区邀请省市权威专业研究团队,充分发掘区域人文、历史、产业等资源,通过科学规划、项目合作、产业对接和文创开发等方式,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体制机制,做好非遗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时,在全市率先出台《增城区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研报告》《增城区非遗传承基地管理办法》等。
为走好非遗传承、传播、文创、创新、融合之路,增城区开拓创新非遗活化渠道,细化非遗发展方式,以创新活动促发展。该区先后参与中国丹寨非遗文创节、第三届文化产业大会、全国首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等,积极参与省级非遗项目——“非遗课外时,进校园百校百场活动”、亚洲美食节、首届粤菜师傅大湾区厨王大赛及广州农鲜电商节暨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
增城区还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举办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如推荐传承人何丹凤首次担任“增城荔枝 世界畅享”2019增城荔枝推介会的形象大使,首次把“邂逅增城非遗之美”展览搬到广州塔和花城广场,首次开展非遗榄雕展览、好手艺传统手工展览,首次开展增城有礼文创大赛和舞渔灯文创开发活动,首次尝试开展非遗少年说、非遗打CALL等新传播活动等。
增城区还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创新活化非遗。如加强和高校研究团队、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开辟非遗文创、活化新路子,力促非遗事业出新出彩。该区连续安排两场非遗文创直播带货,把榄雕、剪纸、新塘鱼包等非遗、美食和文创产品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和商业化推送,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认可度。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增城区非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项目从9项提升到35项,代表性传承人从11人提升到32人,传承培训基地从2个到15个。有8篇非遗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有5个非遗课题结题,获得广州市以上非遗作品获奖31项,均实现了零的突破。(来源:文旅中国、文中图片由增城区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