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大数据审计在部门预算审计全覆盖应用中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

2020-12-25 来源: 增城区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科
【字号: 分享

  2018年3月,胡泽君审计长在2018年两会中强调,要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2019年,在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下,增城区审计局开始首次尝试运用大数据筛查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对全区58个一级预算部门201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实施了全覆盖审计,审计发现存在问题单位有28个共63个问题,涉及金额合计9.18亿元。2020年,增城区审计局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审计全覆盖,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方式,努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审计监督大格局,实现了对全区53个一级预算部门(机构改革后为53个部门)的全覆盖审计,促进部门规范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审计在部门预算审计全覆盖应用中的局限性。

  大数据审计技术在部门预算审计中的应用,有效地满足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海量数据的处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而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但大数据审计在部门预算审计全覆盖项目的实际应用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门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数据分析效果。

  2019年1月1日起,增城区区一级预算部门开始统一使用广东省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进行财务核算。但有些部门由于对财监系统不熟悉,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不熟悉,在新旧衔接时出现原账科目余额重分类错误、调整分录不完整等问题,在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经济分类错误、会计科目不对应、漏录财务会计或预算会计等问题。部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较粗放,影响大数据分析的效果。如有的单位有启用辅助项目核算或明细核算,有的单位未采用,形成的数据表精准性不一样,在分析过程中,影响了形成的疑点。又如,有的单位会计摘要过于简短,未客观真实地反映关键信息,不便于大数据检索关键词,影响形成的疑点。

  (二)按照统一的审计重点进行审计,难以做到应审尽审。

  预算部门全覆盖审计项目涉及了全区53个一级预算部门,审计对象多,审计范围广。运用大数据审计方式能够对各部门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推动部门预算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各部门职能和业务各不相同、收支规模大小不一,而大数据审计只能按统一的审计重点建立审计模型,不能兼顾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全面浏览账套,根据每一个部分的具体特点、审计发现的存疑事项,有针对性的设计审计重点,因此对一些重要的问题事项可能存在疏漏,一些审计疑点受限于审计时间不能延伸,难以做到每一方面应审尽审,全面覆盖。

  二、针对大数据审计存在局限性的应对措施。

  大数据审计技术在部门预算审计中的应用有效地扩大了审计监督的覆盖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针对大数据审计在部门预算审计全覆盖中存在的疏漏,增城区审计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弥补大数据审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一)科学统筹安排审计项目。

  增城区审计局在制定增城区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充分考虑一级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的特点和审计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针对重点领域、重大资金、重要部门、重大项目,科学统筹安排审计项目。将部门预算审计与财政审计、公共投资审计、民生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各个审计项目中,根据被审计单位及所属领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审计重点,对重要事项进行延伸追溯相关年度,并根据项目特点安排专业审计人才,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在部门预算审计中对部分单位进行全查。

  在区一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区审计局灵活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对区级部门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筛查疑点。但除了对大数据分析的疑点进行核查外,2020年度区审计局还抽取了部分预算部门进行全查,全面审核部门的预决算执行情况以及财政收支情况,主要从财政收支和工程基本程序等两个方面审查有无其他模块的疑点,进一步减小审计监督盲区。同时,针对此次审计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或领域,除了安排专人积极跟进其整改落实情况外,下一步也将对其单独安排审计项目进行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