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推进大数据审计
近几年,基层审计机关顺应时代要求,从多方面对大数据审计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大数据审计得到了广泛应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在大数据审计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基层审计机关运用大数据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审计理念薄弱
目前很多基层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受传统审计思维的局限,仍围绕着单位的财务账表审计,对相关的业务数据、其他部门单位的关联数据信息等重视不够,对所需数据的采集范围不明确、审计思路不清晰,不能很好的引导和指导数据分析人员达成审计目标,存在大数据审计实施不到位的现象。
(二)大数据审计资源匮乏
一是基层审计机关在调取数据资源时具有局限性。基层审计机关调取数据时,往往会因为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数据信息共享程度低且基层审计机关权力受限等因素,而无法有效、快速地进行信息的采集和调取。同时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往往存储在上级,基层机关仅拥有业务系统使用权限,无法提供完整数据给到基层审计机关,这都极大地阻碍了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基层审计机关在采集数据资源时制度不完善。在大数据审计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数据的采集、使用、安全保密等相关法规制度仍存在缺陷,需不断健全与完善,基层审计机关亟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流程和操作方法。
三是基层审计机关在数据存储方面硬件资源不够。在大数据审计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囿于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限制,多不能采集、存储数据量达到TB以上的被审计单位数据,普通的办公电脑只能勉强承载TB以下的数据量分析。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只能尽量选择数据量少的被审计单位来进行大数据审计,在向大范围的大数据审计拓展的过程中,数据存储硬件资源是亟待解决的一环。
(三)大数据审计力量不足
一是大数据审计专业技术力量薄弱。近两年,尽管审计署、审计厅等上级审计机关积极推进审计所涉行业的数据标准化并推行给市县审计机关使用,但仍然还有大部分行业数据未纳入标准化范畴。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某些未被标准化的行业机关单位或国企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行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可用于审计模型的标准化数据。目前绝大多数基层计算机审计人员不具备专业数据分析能力,能使用的审计数据分析工具也有限,只能简单的使用AO采集转换各预算单位的财务账套或使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关键信息筛查与汇总。
二是大数据审计人员业务经验不足。近几年国家倡导审计全覆盖,政府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行政事业机关单位,更包括国企、金融、安居工程等,涉及到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大数据审计技术人员在面对不同行业的审计项目时,会因为审计业务经验和行业专业经验不足而无法快速满足其他专业审计人员对业务数据的需求。审计机关需不断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工作需求。
二、推进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的几个想法
(一)加强大数据审计经验分享和交流
一是大数据审计技术人员多向审计业务人员分享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思维、运作流程,将信息技术领域前沿理论、主流数据库软件及有代表性的软件系统,如投资审计的建筑信息建模系统(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自然资源审计的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企业ERP等知识内容纳入日常培训,提升审计业务人员对大数据审计概念的理解。
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给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如: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市审计局、审计厅、审计署)举办的大数据审计培训班;请上级单位派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上门指导等,深入学习借鉴分享大数据审计的典型案例、审计经验及注意事项,切实提升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大数据应用能力。
(二)数据先行,提前做好数据归集整理
基层审计机关人力少任务重项目紧,我们要摒弃“进点后再采集分析数据”的模式,提前做好大数据审计规划。按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规划出数据采集分析方案,提前做好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调研,建立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归集有关数据信息,并按具体审计项目的先后顺序,预先做好对应单位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分析工作,梳理出审计业务人员能看得懂的业务数据流图,助力审计业务人员真正解读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提升根据审计目标、业务需求拟定大数据审计思路的能力。
(三)“上下联动”加强统筹融合,优化资源配置
面对基层审计机关在大数据审计时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数据存储资源不够、数据调取局限性等诸多问题。一是应该形成“上下联动”的机制,统筹融合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资源和力量,首先我们可以从小范围的大数据审计开始做大数据审计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其次我们可借助上级(市审计局、审计厅等)专业技术力量、大数据平台及信息化设备方面的优势完成数据归集、转换、分析和处理,本级审计人员再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级实际审计需求,修改、调整和增加相关模型,形成适用于本级的审计模型。二是要在机关内部形成“全员数据分析”的氛围,加强数据分析平台和工具的使用。三是以审计项目的实战来推动人员的成长,打破专业审计分工界限,将业务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实现通力配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快速提升审计业务人员的大数据审计应用能力和审计技术人员积累审计业务经验、行业经验的目的,用最优的人力资源搭配,实现最大的审计成果。
在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大数据审计,不可能仅靠自身力量,也不可能完全依赖上级,一方面要避免盲目投入,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消极等待,因此要立足自身,着眼全局,找准路径和着力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推动大数据审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