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树立“过紧日子”意识 规范“三公”经费管理 ——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5-26 来源: 增城区审计局办公室
【字号: 分享

  《国务院关于编制2020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19〕27号)提出,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确保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的支出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结合审计职能与在审计实践中发现预算单位在“三公”经费的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几点建议。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审计任务,是区审计局每年计划内的重点工作之一,2019年我区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依托大数据为核心的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审计实施工作,实现区一级58个预算单位审计监督全覆盖“三公”经费审计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一部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一是充分关注“三公”经费预算编报、调整、执行、效果等各个环节;二是采取多种审计方法和手段,关注“三公”经费的支出范围;三是从绩效审计的视角进行“三公”经费审计。其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公车的运行维护保养费用远远超过预算定额标准、公务接待费用核算科目五花八门等较难解决。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等重要指示精神,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深化思想认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充分认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综合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的收支活动。一是细化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标准,健全各项资产配备标准,完善“三公”经费管理的支出管理规范,从制度层面约束支出行为。二是加强资金支付审核。强化预算刚性,对“三公”经费严格控制调整追加,完善公务卡使用和结算制度。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不符合财政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做到不予报销。三是健全预算公开制度。明确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公开的时间、形式及细化程度应规范统一要求,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逐步扩大公开范围。

  二、细化落实措施,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一是增强绩效管理意识。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二是厉行节约规章体系。根据职能分工,财政局、外事办、公车办等相关部门在集中检查、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公务用车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三是进行科学全面评价。合理利用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管理,才能够客观公正的表现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考虑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上,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趋势。

  三、加强监督检查,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一是强化日常监督力度。严格财经财务纪律,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既要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又要在预算执行环节予以适时控制监督,还要在事后跟进查处违反“三公”消费规定的行为。二是引入有奖监督机制。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凡是举报有违“三公”消费行为的,予以适当奖励,并且严肃追究“三公”消费当事人以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在扩大监督面的同时增强惩处力度。三是推进部门业务协作。大力推进财政部门与审计、人大、纪委监委、组织、宣传等部门单位的业务协作,要加大监督力度,强化问责力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三公”经费问题进行长期的全方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