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创新审计思维,培养“数字化审计尖兵”

2020-02-20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焦点,正在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的转变。大数据、“互联网+”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方式的深度转型迫在眉睫,作为审计人员要顺势而为,践行“科技强审”理念,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努力成为新时代“数字化审计尖兵”,行使好审计监督职责。

  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运用大数据搞好审计工作,是各级审计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运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必须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

  一、审计思维方式固有化

  开展大数据审计,审计思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基础。但目前我们有些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平台还比较陌生,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遵循成熟且固化的传统审计作业模式,未注重行业内数据的纵向特征分析及各行业间数据的关联分析,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仍停留在单纯的事后“查账”层面,遇到数字化程度高的被审计单位,部分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和怠惰思想,绕着走,不敢也不愿意尝试进行创新,影响了大数据在审计实践的应用。

  二、大数据技术建设和审计数据资源的采集积累有待加强 

  大数据技术包含的数据量庞大,同时本身的技术手段还不是特别成熟,很多的平台未搭建起来,导致很多数据都分散开来,无法做到集中有效审计。平常审计数据采集也只是限于审计项目需要,未建立部门、系统、行业间的大数据审计资源采集积累机制,未能有效地整合资源。

  三、复合型专业人才乏

  大数据审计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业务,还要熟练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结构不合理,审计队伍断层现象突出,懂财务、法律、工程建设又熟悉计算机和数据挖掘的审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造成了基层审计机关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干部屈指可数。现阶段,虽然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强,审计机关也很重视对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但由于审计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没有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审计人员仍较多,在整个审计系统中普及较高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网络信息技术等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针对目前存在的困境,审计机关必须积极探索解决对策,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升审计能力。

  一、转变和加强审计人员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将为全社会带来一场彻底的转变,审计人员应主动拆除思想上的“篱笆墙”,站在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自己,查摆差距和短板,切实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充分认识到怎样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利用大数据及其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是审计干部的基本功,不重视和利用大数据这一科技手段,审计工作难有大作为,要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大数据给人们展现的是事物在时空发展上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审计人员要思想观念需要发生根本性转变,树立大数据思维,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系统地研究数据的内涵和外延,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全维度分析处理,注重动态监控宏观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精确筛查出常规审计难以发现的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危害的风险隐患和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系统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热点问题,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问题,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数字化审计信息平台,加强数据信息的采集积累

  构建审计信息化平台,汇集不同部门的各类信息数据,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提供基础。开展大数据审计,就必须用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来归集、管理被审计单位数据以及审计人员分析结果数据。以多级数据、部门之间数据分析为平台,将现有的成熟的审计模型和方法整合到数据平台中,对此,应积极推动审计大数据平台的广泛应用。鼓励、督促审计人员直接利用平台数据开展分析;进一步创新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和管理形式,树立大数据分析的概念,探索尝试在更多的审计项目中运用大数据审计模式,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审计效能。例如整合财政、社保、地税、公积金等各类审计数据,建成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依托大数据云平台,整合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动态数据,建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平台。基层审计机关可以积极依托当地政府的公共数据整合资源的机会,认真分析基层审计业务所需要的数据,积极与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管理部门研究合理设置。通过收集整理部门行业数据与财务数据、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全面消除被审计单位数据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审计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三、培养新时代“数字化审计尖兵”

  人才兴则事业兴,要利用好大数据促进审计工作的大力开展,必须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数字化审计模式下,不但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更多的宏观经济知识,精通财会知识、审计知识,更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数字化审计模式下对审计人员的更高要求。审计机关需要大力组织线上线下专业和通过上级带动下级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使审计人员加大计算机审计学习的内容和力度,不断提高信息化知识素养和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锻炼和培养自身使用和开发计算机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能力,为独立开展数字化审计提供可靠保证。通过推动审计人员在系统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持续提升,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突破点,不断推动审计创新,强化培训,培养和造就思维创新与信息化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审计尖兵,更好地迎接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新挑战。

  大数据时代,给审计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系统研究、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大数据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监督作用,打造“智慧审计”, 通过健全完善数据采集和报送机制,加大数据采集力度,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积极大力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让数字化审计的工作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效率、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降低审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