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风促作风优政风 为高质量发展强势能增动能
干部作风是引领党风、政风、社风的“风向标”,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增城区市场监管局以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锚定“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目标,持续优化干部队伍行风作风,提升干事创业能力实力,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强势能增动能。
一、以行风建设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大力锻造市场监管铁军
深化开展行风建设行动。突出忠诚和担当,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环节,建立调度分析、工作抽查督办、“两书一函”、日常谈话督促、典型案例通报等五项推进机制,开展多渠道公开征集行风问题、科所长“走流程”、执法案卷评查、市场监管体验日等多项活动,推动干部队伍作风能力明显提升。深入实施行风监督检查。累计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和市场安全监管领域纪律作风监督检查、政务服务窗口作风建设、巩卫、中小学校外供餐、上下班和值班纪律等明察暗访50多次,以优良作风推动履职尽责。全面推行廉政风险排查。将行风建设融入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实践中,组织内部各单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查找制度漏洞、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共查出廉政风险点290个、岗位风险点438个,全部划定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堵塞漏洞,防范风险。修订完善廉政纪律制度。制定规范廉政谈话落实抓早抓小工作制度,修订谈心谈话工作制度,坚持以纪束行,做到执规必严。
二、以行风建设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用心培育新质发展动能
强化优企服务政策支持。锚定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和区委“十个奋勇争先”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6.0改革,接连出台优化企业服务15条、支持“个转企”13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3.0版)等硬措施,围绕市场主体关切,从准入准营、日常监管、涉企服务三个方面着手发力,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厚植投资兴业沃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政企互动闭环服务。“前端”发挥注册窗口优势,为重点招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中端”建立企业常态化走访帮扶机制,主动听意见、问需求、想办法、解难题;“后端”畅通线上线下企业投诉渠道,闭环式跟踪督办企业诉求,去年以来妥善解决企业群众诉求1000多宗,累计服务26家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快速完成商事登记,25项涉企审批服务实施“一照通行”,72项商事登记事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我区新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创历史新高,企业迁移连续五年保持顺差。布局助企质量提升战略。推进质量强区、标准化、知识产权三大质量提升战略向纵深发展,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实现零的突破,4家企业12项标准上榜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增速全市第一,以优良行风、实干作风推动市场监管服务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以行风建设夯实监管为民基础,深入推动市场规范运行
大力推进执法能力建设。出台行政执法程序工作指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立案调查、法制审核、裁量处罚、文明执法等进行具体规定,为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399名公职人员学法考试优秀率100%,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优秀率达90%,执法队伍质量效能持续提升。持续严抓民生领域执法。加强校园食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执法情况督导检查,大力推进民生领域“铁拳”“清源”“蓝天”等多项行动,建立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严防有案不立、执法不严问题,去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285宗、移送公安涉刑案件7宗,一批大案要案入选国家、省、市优秀案例和典型案例。积极创新高效监管手段。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实现“名单一次性抽取、人员一次性选派、检查一次性完成、结果一次性公布”,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同时在全市率先推广应用智慧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的能力大大提升。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涉及企业登记、电子商务等60项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免处罚、免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容错纠错机制,一体推进“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有力有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