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粤地优品——广东高品质地理标志”名单出炉 增城丝苗米上榜
近日,广东商标协会发布了“粤地优品——广东高品质地理标志”公示名单,增城丝苗米榜上有名,获评首批“粤地优品——广东高品质地理标志”称号。
据悉,为提升区域品牌价值,突出品牌价值提升,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保护和促进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广东商标协会组织专业力量,通过产地走访、行业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制定了《广东省地理标志评价体系》,凭借该评价体系,开展了首批“粤地优品——广东高品质地理标志”评价活动,从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五个维度对广东省地理标志进行评价,全省共有符合申报条件的地理标志22个,最终有12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其中,增城丝苗米成功入选。
优化产品质量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增城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中国丝苗米之乡”等美誉。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区及时挖掘增城丝苗米特色农产品,于2004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并于2018年8月7日经商标总局核准,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双地标”保护特色农产品。为优化产品质量,我区积极组织专家持续通过系统选育方法、双亲杂交育种方法、野生稻多元配组杂交等育种途径,培育出30多个适应性广、各具特色的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丝苗米”品种,先后获评“全国首届优质稻米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等多个国家、省级奖项,被全国13个省(区)广泛引种。
同时,我区标准化水稻种植和管理,制定并推广《地理标志产品 增城丝苗米》(国家标准,GB/T 23402-2009)和《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广州市农业技术规范,DB440100/T 62-2005),引导农户实施标准种植,有效提高种植效益。印发《水稻测土配方与“三控”施肥技术建议卡》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施肥技术手册》,指导农户、企业加强生产管理、科学合理用肥用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做强做大地标产业
近年来,我区引导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镇街为主体进行土地集中流转,交给企业经营,在朱村街、派潭镇、石滩镇建设多个增城丝苗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提高丝苗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同时,分别从产业园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租金、肥料和地理标志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对农业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为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此外,我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地标产业+现代物流”新型商业模式,引导地标产业做强做大。将地标产品品牌优势和“互联网+”服务再造功能相结合,鼓励发展农业电商,截至目前,共发展“创鲜商城”“京东中国特产·增城馆”等22家规模农业电商企业。结合商超、餐饮、机团、社区、电商、进出口、批发、贸易等传统销售渠道开拓市场,在珠三角地区、华南地区等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产品在全国140个城市的400多家超市销售,同时供应省内众多机关单位、企业饭堂等。
严格监管 保障地理标志产品质量
地理标志产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地理标志是表明产品产地来源的重要标志,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我区严格地理标志监管,对5家地理标志授权企业产品质量等级进行控制,不同产品质量等级明确区分,不得混等混级进行包装和销售。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制、发放、使用必须统一管理登记,严格监督。建设农产品溯源平台,所有增城丝苗米均可溯源生产过程和源头。
为净化地理标志市场,我区以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等地理标志为重点,加大地理标志市场管理,严厉查处滥用和乱用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加大地理标志案件查处和区域联合执法,将增城打造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依法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信誉和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
发挥地标效应 助力农民增收
我区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以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抓手统一对外推广增城丝苗米特色品牌,并获得“中国丝苗米之乡”荣誉称号。通过加强“新三品”(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建设,增城丝苗米也先后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第二届亚洲国际名优新产品新技术新发明博览会国际金奖”等称号。作为南方“籼米”代表,增城丝苗米的品牌价值高达51.5亿元。
同时,举办以增城丝苗米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丝苗米文化节、丝苗米开镰节等节庆活动,通过多种区域品牌发展营销模式,积极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