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23-01-19 来源: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分享

增府函〔2023〕1号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各部门、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区人民政府同意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出的第五批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2处),现予以公布。

  请各镇街、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促进文物保护与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区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1.第五批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2.第五批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1日

附件1

第五批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共计12处)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地址

备注

1

庚堂阮公祠

明、清

古建筑

增城区仙村镇

巷头村巷头自然村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

龙归古庙

古建筑

增城区派潭镇旧高埔村

牛骨岭合作社侧边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3

白江左坊炮楼

古建筑

增城区石滩镇

白江村左坊社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4

文昌阁

古建筑

增城区石滩镇

岗贝村南华社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5

阮海天故居

古建筑

增城区仙村镇

竹园村东升街二巷6号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地址

备注

6

竹林中共增城县委旧址

古建筑

增城区正果镇

正果洋村竹林自然村右侧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7

罗岗村徐氏宗祠

古建筑

增城区荔湖街道

荔湖小学旁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8

东洞朱屋建筑群

古建筑

增城区派潭镇

东洞村朱屋自然村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9

棠荫楼

中华民国(1927-192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

旧村区四、五巷之间村后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10

豸山碉堡

中华民国(1938-194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增城区荔城街

沿江居委南面豸山顶

2005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

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11

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增城区仙村镇

竹园村东升社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12

新塘革命烈士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增城区新塘镇

甘涌村沙园街48号

2010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

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附件2

第五批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一、庚堂阮公祠

  庚堂阮公祠位于仙村镇巷头村巷头自然村,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广府特色祠堂建筑。该祠始建于明代,后期有维修,建筑规模为五间四进,总面阔19.9米,总进深47.1米。该祠立柱为花岗岩质,封檐板、步梁施彩色木雕,架梁施瓜柱,墙楣施彩色壁画。现公祠活化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庚堂阮公祠的规模大,历史沿革清晰,祠内建筑构件做工精致,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龙归古庙

  龙归古庙位于派潭镇旧高埔村牛骨岭合作社侧边,是一座广府特色庙宇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后期有维修。坐北向南稍偏东,五间三进,左右为衬祠。主体建筑面阔三间,由山门、拜亭、后殿组成。山门、后殿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穿斗与台梁混合式梁架,青砖石脚。石门匾刻“龙归古庙,万历二十六年建,道光辛丑孟春重修”。门左右有石刻门联“座镇三乡德并鸪峰耸峙;门开众妙恩同沧水汪洋”。拜亭设在天井中央,为四柱六架卷棚顶。衬祠辟为房,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横檩直入山墙式,以山墙承重。头门虾公梁原为木质,较早时已腐烂,2005年维修时改为水泥质。

  三、白江左坊炮楼

  白江左坊炮楼位于石滩镇白江村左坊社,是一座砖木石结构楼阁式乡村防御建筑。始建于清代,后期有维修。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脊,碌灰筒瓦,平铺一叠青砖出檐,檐口上建女儿墙,青砖石脚墙,砖墙搁檩。楼门用红砂岩条石砌筑,设有铁趟拢。四面墙上一至三层前后墙每层分设3个、左右墙分设2个窄长形射击孔。第四层前后墙分设3个、左右墙分设2个方形了望窗。该炮楼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广府特色乡村防御建筑,坚固结实,保存良好,为研究当地古代乡村安全防卫设施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研究价值。

  四、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石滩镇岗贝村南华社,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六角三层楼阁式风水塔。始建于清初。塔平面呈六角形,高三层,向上每层有收分,每层腰檐以七叠灰塑仰莲叠涩出檐,檐面铺瓦,檐角起翘倒钩。颇有特色的是第三层为重檐。塔顶在日本侵华期间遭日军炮击被毁,后于2020年修建。门的左右有一石刻门联,联曰“五区气象乾坤壮;一洞文章日月光”。左右两面墙上各开一方形砖雕花窗,第三层正面和左右两面墙上各开一圆形窗,其中正面窗额石匾上刻“月楼”二字。二、三层其余各面墙均密封。该塔建成年代久远,至今历史悠久,塔身造型独特,具有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五、阮海天故居

  阮海天故居位于仙村镇竹园村东升街二巷6号,建于清代,是原粤中军分区副司令员阮海天的故居。坐西朝东稍偏南。四间两进,总面阔15.5米,总进深11.3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红阶砖铺地。门为凹斗门,正面为水磨青砖墙,花岗岩石墙脚,两侧有看墙,花岗岩石门框,门内为小客厅,左侧为房,右侧为天井,花岗岩条石铺地。阮海天故居陶塑花窗、灰塑壁画精致,古居保存较好,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六、竹林中共增城县委旧址

  竹林中共增城县委旧址位于正果镇正果洋村竹林自然村右侧,含竹林四角楼、竹林祠堂等共5座建筑。竹林祠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西北朝东南,五间三进,是一座客家祠堂建筑,整体结构简单,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四角楼共有4座,分别位于竹林村的四角处,两座朝南,两座朝北。4座炮楼的建筑形制、结构和规模一致,均为砖、木、石和灰砂三合土结构乡村防卫建筑,整体结构保存较好。

  七、罗岗徐氏宗祠

  罗岗徐氏宗祠位于荔湖街道荔湖小学旁,坐西朝东稍偏北。始建于清光绪戊子年(1888),后期有维修。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头门黄色琉璃瓦脊屋面,中堂、后堂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石门匾阳刻“徐氏宗祠”楷书。封檐板施龙凤、花卉纹彩色木雕。墙楣遍施戏曲人物、山水、花鸟彩色壁画和诗文。徐氏宗祠壁画、木雕、石刻精致,具有艺术价值。头进屋顶在2001年维修时用黄色琉璃瓦替代了灰筒瓦,改变了原貌,后期需将黄色琉璃瓦复原。

  八、东洞朱屋建筑群

  东洞朱屋建筑群位于派潭镇东洞村朱屋自然村,含朱屋大宅院、朱屋村朱屋炮楼、朱屋书房等3处原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朱屋大宅院建于清代,坐西向东偏南,总体布局呈罕见的“T”字形。朱屋炮楼位于朱屋书房与大宅院的西北角,楼高三层,屋顶瓦面及楼墙保存较好。朱屋书房坐西南向东北,面宽五间深两间,整体木雕、灰塑精美,具有一定艺术价值。三者共同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的防卫网,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九、棠荫楼

  棠荫楼位于新塘镇瓜岭村旧村区四、五巷之间村后,是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正方柱状平顶更楼。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动工,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竣工。坐西向东稍偏北,面阔进深均一间,边长5.85米,楼高四层14.5米,建筑占地34.22平方米。楼的四面墙上设有窄长形射击孔。顶层东面墙上塑有“棠荫楼”三字。四角处各有一分立的柱状外飘堡自棱外跳挂出,直达三楼后收分为尖锥状,远观酷似捆绑式火箭造型,十分独特。楼内首层有水井,其余各层设有炮台和土制铁炮。混凝土楼梯设在楼的后部,攀梯可直上楼顶。棠荫楼是海外华侨为保家振乡而建,结构独特,造型别致,造工精细,有建楼碑记,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十、豸山碉堡

  豸山碉堡,原名日军侵华遗址(一组),位于荔城街沿江居委南面豸山山坡上,建于1939年。碉堡平面前后以中线为界,前半部分为梯形,后半部分为长方形,整体呈不规则的六角形,青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堡门向东北,门洞上原安装铁门,现已不存。顶部有三个品字形透气天窗,前面梯形的三面墙上各开一个外“广口”射击孔。堡内空间宽敞,射击孔的下方各建一个长方形混凝土射击依托,可容纳8-12人,可贮藏弹药、粮食和食水,可以固守。该碉堡保存状况较好,原是用于扼守县城南部增江河及增滩公路等主要水陆交通要道的军事建筑,是日军侵华的历史罪证,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十一、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

  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位于仙村镇竹园村东升社,是一座清代建筑,中华民国时期有维修。1938年,阮海天、陆松亨、杜娟、徐文、杨步尧等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在此指挥作战,打击日寇。主体建筑是一座三间两进民宅古建筑,头门九架出后廊。天井左右为四架卷棚廊。后堂十一架前出四架轩廊,檐柱、金柱为红砂岩质。在主体建筑南面建有面阔一间深两间的建筑用作厨房和贮藏室。该旧址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有历史价值。

  十二、新塘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新塘镇甘涌村沙园街48号,始建于1980年。坐东向西,纪念碑建在边长10.63米的台基上,建筑占地113平方米。碑呈四方塔状,实心,共分三级,第一级边长2.4米,第二级边长1.36米,第三级边长1.15米,逐级收分。碑的正面竖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在碑的底座南侧镶嵌一方纪实1967年11月2日在国防施工中光荣牺牲的“王同生烈士”生平的石刻匾。新塘革命烈士纪念碑保存较好,该碑是新塘人民为纪念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对教育后代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