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派潭镇政府工作报告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抓经济、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以非常之功破解发展之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成功创建森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顺利完成市“百千万工程”现场会考察点调研任务,派潭“村晚”文化活动深受好评。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抓招商强服务,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坚持“项目为王”。以产业项目作为发展“倍增器”,建立招商项目预审制度,举办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大会,洽谈引进壹心国际棒垒球训赛基地等产业项目72个,意向总投资194亿元。强化项目挖潜育新。创新探索农村集体历史宅基地确权登记及农转用报批,鼓励各村盘活空心村等沉睡资源,引进500万以上中小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17.16亿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森林海休闲旅游、白水寨自来水厂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2亿元。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与广州农商银行联合发行“文旅卡”,举办首届温泉文化嘉年华等文旅活动,完成规上住宿业营业总额4.6亿元。
(二)凝心聚力抓品牌促发展,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文旅品牌逐步打响。创新举办15场派潭“村晚”文化活动,入选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镇内各大酒店、民宿等农文旅企业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相继展示。文化内涵日益彰显。深挖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增至22个,数量全区第一。舞貔貅、舞春牛等“非遗”文化亮相广东省“非遗”巡演和广州青宫“橱窗剧场”,文旅产业辨识度有效提升。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成功创建森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开业宿山房等乡村酒店民宿6家,打造镇域IP形象“优优”“好哥”,创作潮服、微信表情包等文创产品,制作《派潭旅游文化画册》《派潭智慧旅游地图》,亲子游、研学游、团建游、康养游等旅游业态多元发展。
(三)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学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精准谋划重点任务25项,量化实化目标举措128个,制定“一村一策”,形成“1+3+7+38”实施体系,推动“百千万工程”顺利开局起步。乡村产业持续壮大。围绕5条精品旅游路线整合资源,培育宣传推介“一村一品”,佳松岭村盆景等农特产品成功进入文旅市场,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改造和新建农村公路5.47公里,省定美丽宜居村实现全覆盖。上九陂村荣获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佳松岭村、上九陂村、密石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乡村治理日益完善。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将38个村(社区)划分为78个网格,网格员定期走访入户,让矛盾纠纷不出“格”。全域推广“粤治美”村级政务平台,上九陂等村成立“乡贤工作室”,凝聚乡贤力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四)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美派潭绘就新图景。绿美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大力植绿护绿补绿,全年义务植树超5万株,提升森林质量3019.7亩,建设碧道7公里,打造口袋公园2个,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生态价值持续转化。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和森林康养产业,支持课桌椅绿色制造业规模化发展,玉枕家具现代化智能制造工厂动工建设;引进大田围奇楠沉香等林下产业项目,香江康养基地入选第三批省级康养基地,绿美经济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新建星级垃圾分类投放点1个,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89.8%;派潭河基本维持II类水质,空气质量达标天数95%,综合指数全区第一;创建“无废细胞”11个,“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不断巩固。
(五)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提升。民生实事有序兑现。健全人大监督民生实事制度,圩镇燃气主管、农村供水管网实现全覆盖。创建派潭镇“增城妈妈”服务站,开展技能培训2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50人,落实就业各类补贴共857.71万元。教育医疗有效提升。建立镇村校家四级护学机制,完善奖学奖教措施,表彰奖励优秀教师148人、考学优秀典型342人,发动爱心企业、乡贤捐资捐物170多万元。设立高滩片区医疗服务点,文旅场所配备AED心脏除颤仪16台,创建健康村(社区)8个,“一元钱”看病制度为村民减负超68万元,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入户评残及免费适配辅具工作。民生底线有力兜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站,服务未成年人、困境儿童3000多人次;全覆盖建成村级颐康服务站,构建“敬老院+护理院+颐康中心”联动的医养结合体,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打造“一粥一乐”公益品牌,定期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爱心服务,筹得善款超210万元,营造尊老爱幼氛围。
(六)牢固树立安全底线红线,平安派潭建设再上新台阶。应急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健全网格化巡查、信息化监测预警等机制,有效应对龙舟水和“苏拉”台风等强降雨天气,连续5年实现森林零火情,森林防灭火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并在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大讲堂”第一讲分享推广。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抓实。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力度,排查用气餐饮场所、公共服务场所274家,全面整改燃气安全隐患;打击非法烟花爆竹储存窝点9个,全年未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加强辖区重点人员管控帮扶,加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力度。枫桥式警务室示范点接处矛盾纠纷44宗,信访件、12345热线工单、非警务矛盾纠纷按时办结率100%,社会面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19.8%。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作风提效能取得新成效。政治建设不断强化。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工作室”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定期开展法治讲座,创新“法治体检”,为企业发展赋能。建立健全执法联审机制,成立综合行政执法案件会审工作组,着力提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水平。行政效能稳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通过政府门户网、政务新媒体公开信息579条次,回复依申请公开7宗、网民留言25宗。政务大厅服务窗口累计办理事项18088件,办结率100%。作风建设持续改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四风”、树新风、严作风,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同时,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武装、双拥双建、侨联侨务、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文史、档案、地方志、保密、工青妇、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和区委“十大攻坚行动”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百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为增城打造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作出派潭贡献。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和规上住宿业营业实现同比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做好“六个接续奋斗”。
(一)在拼经济促发展上接续奋斗。积极融入服务广州东部中心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抓项目、强招商、优服务,进一步完善文旅产业链条,打造全国文旅名镇。
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深挖和开发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加强与从化、龙门等周边区域的协同联动、互联互通,完善道路、停车场等旅游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推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以文旅体融合为重点,拓展开发运动健康、康养养生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多种需求;推动派潭“村晚”走出去、实体化,延伸“村晚”文创产业链条,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通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挖潜更多消费群体,积极培育发展夜间经济、低空经济、绿色经济,推进派潭生命健康小镇建设、森林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狠抓项目落地筹建。落实项目筹建“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森林海三期等23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筹利用320多亩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及牛牯嶂、凤凰山、派潭老街等优质资源,力争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5个,推动全镇精品旅游路线提质升级。
规范乡村民宿发展。进一步完善民宿规划、消防、食品安全、服务管理等规范,推动乡村民宿向乡村酒店升级,打造高端精品民宿聚集区。继续盘活利用全镇约1500亩空心村,招商引进非供地类民宿项目,推动無外秘境、雅山房等精品民宿新开业。鼓励民宿打造主题客房等特色化产品,结合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业态,推动民宿差异化发展,持续擦亮乡村民宿示范镇招牌。
(二)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上接续奋斗。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补齐“三农”短板,重塑乡村价值,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提升农业发展能级。深入实施“田长制”,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围绕“一村一品”,深耕荔枝、盆景、水晶粉葛、凉粉草、毛茶、白茶等优势农产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本地特色自媒体平台,大力发展专业村电商活动等新型营销模式,助力农产品打开销路、打响品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打造美丽圩镇样板。抓好抓实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创建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标准,规划建设派潭乡村振兴馆,加快派潭老街微改造,打造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舒适的生活圈。打造一批示范引领型旅游公路、四好农村路,强化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着力建设和美乡村。高标准培育上九陂村、佳松岭村、密石村典型村,推进樟洞坑村等5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上九陂村、密石村创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取打造1-2条广州市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统筹运用好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和农转用报批工作成果,加强乡村规划,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行动,引导群众有序推进农村建房。广泛发动群策群力,用好企业结对帮扶等机制,多措并举争取撬动市场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爱我派潭”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在绿美生态建设上接续奋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派潭好山好水、秀美风光的资源禀赋,将“绿色颜值”持续转化为“金色价值”,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标杆。
深入开展乡村绿化。坚持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树立宣扬爱绿、植绿、护绿的新风尚,积极发动和引导党员干部、社会团体、乡贤、企业和协会通过捐资捐物、认种认养等形式植树,力争全年完成不少于8260棵,各村完成不少于100棵。推进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建设,持续提升“四旁”“五边”绿化美化品质。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深挖佳松岭村盆景、课桌椅、家具厂等绿色产业的潜力,推动花卉林果等林业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创新发展林下经济。巩固提升香江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成果,引进高端医疗康养企业,丰富派潭生命健康小镇业态。开拓丛林探秘、户外越野等生态旅游产品,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推器”,打造绿美经济示范区。
构建全域绿美格局。强化大封门林场、牛牯嶂、凤凰山等生态绿核保护,以及石马龙湿地公园、派潭污水厂小微湿地等湿地保护,推进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多彩林建设等项目,提升森林质量8000多亩、景观林1000多亩,新增造林绿化800多亩,建设森林步道20公里、古树公园1个;创建美丽幸福河湖,加快推进河湖连通工程,创新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利用,发展滨水休闲、水上运动等滨水业态,形成新的旅游网红打卡点,打造林城相融、林水相映、林路相依的生态画卷。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力开展大气、水环境、固废垃圾等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高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水平。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危险废物、生活、农业等方面减污降碳,让派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接续奋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更多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基础设施提能级、民生服务提质量,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债等各类资金支持,完善城乡道路、供水、燃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封门水库扩容、派潭河(镇墟段)防洪排涝整治、白水寨自来水厂升级改造等民生工程,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推动派潭二中、三中和一小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快派潭三中改扩建项目和高滩小学扩建工程,优化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健全教育帮扶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重点学生的关心关爱,着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升教育质量。巩固深化综合医改成效,指导镇中心卫生院申请评定二级综合医院,提升村级卫生站、高滩片区医疗点建设水平;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帮扶协作,持续落实“一元钱”看病制度,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用“增城妈妈”服务站加大家政类就业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整合发挥社工站、康疗站、未保站、颐康服务站等作用,加大困境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提高社区婴幼儿托管设施配置,推进儿童友好示范镇建设;持续擦亮“一粥一乐”公益活动品牌,为广大群众筑起温情港湾。同时,继续做好武装、侨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地方志、工会、妇联、残疾人、关心下一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
(五)在抓安全保稳定上接续奋斗。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深入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提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共享、应急救援等机制,规范村(社区)应急管理站和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加强应急值守、预案演练和物资储备,强化网格化管理,扎实开展山区林地、水库堤坝等巡查,切实做好森林防火、三防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突出抓好旅游燃气、消防、道路交通、电动车充电、建筑工地、自建房等安全治理,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常态化排查整治气站、油站、餐饮服务企业、木材厂、家具厂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加大违法建设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未批先建、抢建加建等行为,做到发现一宗整治一宗,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提升平安派潭建设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枫桥式警务室”、矛调中心的作用,组建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全镇1606支前端视频监控摄像枪的维修维护,确保在线完好率达95%以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禁毒等工作。深入实施来穗人员融合行动,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电信诈骗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巩固提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成效。创新法治宣传,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以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六)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接续奋斗。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干事创业,全力建设法治高效廉洁政府,不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推进巡视巡察和“百千万工程”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在派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面规范行政决策机制,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依法依规、科学论证、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法治乡村工作室、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等作用,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行政复议、政务公开、“放管服”改革。加强财会监督,规范财经秩序,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提高群众守法意识,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深化政府作风建设。严格执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重拳纠治“四风”顽疾。做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观测点工作。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任务,推动政府系统干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营商环境大提升。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严格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新增支出,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