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一夜鱼龙舞,千人共祈福!派潭“村晚”走进双合寮村

2024-02-20 来源: 派潭镇
【字号: 分享

  大年初十的双合寮村一派热闹景象,游人如织齐聚双合寮,鱼跃龙游处处灯火,烟花盛开福耀派潭。派潭“村晚”至今已举办了第十六场了,而双合寮村这一场却是推陈出新,依旧是文化之盛事、依旧是一场一特色、依旧是立足村镇传承非遗文化,新的是古老的渔灯一跃成为“村晚”的主角、新的是将一村传统变为千人共祈福、新的是将非遗文化作为游客沉浸式体验。

  图片

  盛事齐聚,阑珊火树,情满双合寮

  派潭“村晚”与双合寮村“初十舞渔灯”两大盛事齐聚一堂,村民与乡贤纷纷呼朋唤友齐聚双合寮村,全村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其乐融融,不仅是双合寮村民们满怀期待,还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朋友。双合寮村广场舞队用《喜乐年华》热闹开场,红色主题的服饰红红火火,灵动欢腾的舞蹈喜气洋洋,让在场的观众们都能感受到派潭双合寮村村民和美乡村生活的和和美美、蒸蒸日上!

 图片

  游客陈先生带着家人和孩子来看表演,一边鼓掌叫好,一边举着手机记录表演的精彩瞬间。陈先生说道:“我们是冲着今晚大型舞渔灯巡游过来的,500条渔灯在夜晚亮灯,场面很震撼,现场非常热闹,年味很浓,氛围特别热烈!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开开心心,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合寮村村民们的热情在“村晚”喜庆热闹的节目里,在满村红红火火的新年布置里,还有台前幕后目之所不能及的细微之处中,这一场特别的“村晚”十余个双合寮村的老一辈村民自发组织起制作渔灯的队伍,大家一针一线、竹扎纸糊,在初十之前赶制了500个渔灯参与巡游,每一个渔灯都饱含着村民们对亲朋好友、八方来客的邀请与祝愿。不仅如此,双合寮村的村民们和乡贤们还一同筹集了4万余元的资金助力这场渔灯巡游活动,众志成城、一呼百应,造就了百灯同巡游、千人共祈福的“村晚”。为老百姓办事,得老百姓支持,这也是派潭“村晚”之所以广受群众欢迎的核心密码!

  民间舞蹈,美好祈愿,渔灯传百年

  舞渔灯(又称渔灯舞),清朝乾隆年间便已在民间出现,其原是古代沿海渔民为拜祖祭神,祈求神灵保佑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而模仿鱼的习性编成的一种情节性民间舞蹈。而传承到现代,渔灯演变成为了吉祥美满的象征,渔灯舞也成为了非遗民俗的重要表演之一。表演渔灯舞时,表演者会以“渔灯”为道具,配上音乐、锣鼓,时而盘旋起舞,时而腾挪跳远,其舞姿优美,曲调悠扬悦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每逢重大的演出或节日,人们便会制作起各式各样的渔灯,跳起热闹喜庆的渔灯舞。

  图片

  而舞渔灯的传统在派潭镇双合寮村的肖氏宗族也有300年的历史了,相传,迁居至派潭镇的肖氏村庄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旱灾,造成瘟疫流行、作物失收,村民们生命垂危。

  当时的族长三叔公在正月初三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说抓十条鱼到龙王庙祭拜后放生,这些鱼就会去给龙王爷报信求雨。为祈求龙王降雨解救,村民们便照三叔公的梦中所说拿着鱼到当地的龙王庙祭拜,后正月初十龙王显灵、天降大雨,瘟疫解除、村民得救。自此之后,为感谢龙王降雨的救命之恩,每年年初十,肖姓村民都会以竹篾扎骨架,以彩色纸包装制作成渔灯,敲锣打鼓到龙王庙巡游祭拜、到村内各处巡游以营造欢乐喜庆的氛围,祈求消灾避难保平安,期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生活幸福。肖氏宗族从梅州市平远县迁入派潭镇双合寮村乌石冚、马口圳社,其族人继承了祖先流传的民间技艺“舞渔灯”的习俗,将“舞渔灯”带入了派潭镇成为了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的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情感寄托,传达着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而渔灯,是派潭镇双合寮村的村民们心中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在春节这个喜庆祥和的节日里,村民们用舞渔灯的方式祈愿新的一年富足有余,幸福美满。

  本土歌手张少旻演唱起派潭“村晚”主题曲《吾乡派潭》配合着派潭民间舞蹈团由传统渔灯改编而成的渔灯舞蹈,悠扬的歌声与灵动的渔灯舞相得益彰,正如歌词中的“渔灯撑起的梦想五彩斑斓”。

  图片

  独特的亮灯仪式是派潭“村晚”献给大家新年的浪漫,人群中渔灯逐一亮起,目之所及舞渔灯的队伍慢慢壮大,从开始的几人、到十几人、再到几十人,最后扩充到近五百人,浮现出一条大鱼的图案,“千灯启明,星汉灿烂”在此时具象化了。随着锣鼓声响起,以两只凤鸡为首,村民们手持渔灯舞动起来,鱼群摇曳、浪卷云舒,队伍缓缓前进、渔灯栩栩如生。

  图片

  这场盛大的渔灯巡游一共经过了七个祠堂、一条河流以及双合寮村委,每经过一个点位队伍便会稍作停留进行传统的祭拜与祈愿,每一处的烟花盛放都在为这场声势浩大的渔灯盛宴添光增彩。在祠堂前大家舞动着手中的渔灯、说着对来年的祝福,在经过河流的庙吓桥上用渔灯舞祭拜河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浩浩荡荡的百人渔灯队伍穿梭在古老的村落中,双合寮村的村民们用传统的方式在表达着对新一年的期盼。辛弃疾词中所描绘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景能通过派潭“村晚”在双合寮村化成了眼见所得的实景展现在大众面前,真可谓是非遗所至之处尽显东方美学。四季田园度假村总经理何志威带着40名客人参与了渔灯巡游活动。据了解,四季田园度假村从去年起便把舞渔灯作为一项必备的文化活动,每周末都会组织住客舞渔灯,本次双合寮村的渔灯巡游活动成为其招揽客人的重要法宝。

  图片

  传承人之一的肖永富,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伯父肖李水手中接过村中渔灯队负责人的担子后,就一直负责每年的舞渔灯活动。20多年来,从安排编织道具、编排节目到各地表演,肖永富为该技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看着这史上最大的渔灯巡游队伍,他也是感慨万千:“这真是史上最大型的一次舞渔灯活动!我负责舞渔灯活动都二十多年了,这场最大最热闹,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我们村舞渔灯这个非遗活动能走出村,走出镇,走到外面的世界去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活动,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场巡游让我看到了希望。”

  图片

  近年来,在派潭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舞渔灯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2023年舞渔灯不仅到广州青宫“橱窗剧场”表演,还参加了广东省非遗巡游,在派潭吉祥物优优的微信表情包里也可以见到渔灯的元素。而且参加过派潭“村晚”的朋友们都知道,每场村晚的舞台上都能看到舞渔灯表演,晚会结尾放烟花时都有渔灯巡游。很多群众通过村晚的舞台了解到舞渔灯的习俗。“我们将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紧密连接起来,通过‘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实现文化为旅游赋能。”派潭镇文化站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