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文化经济共繁荣,和美乡村新画卷。派潭“村晚”“百千万工程”专场走进森林海点亮白水仙瀑

2023-12-20 来源: 派潭镇
【字号: 分享

  12月16日,派潭“村晚”“百千万工程”专场在森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举办,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盛会,广州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参会人员到场观看。派潭“村晚”已经举办了第11场,次次有主题,场场有特色。这一场不仅是阶段性总结,还是取精用宏,用强有力的声音向外界展示派潭“村晚”既充满乡土文化特有的“乡土味”让人感受到亲切与随和,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精气神,叫人由衷感动和振奋,派潭“村晚”和“吾乡派潭”文旅品牌正以充沛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行着既属于派潭人民又惠泽全体的文化创造。

  图片

  破石开路,还得看“头号工程”。今年广东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抓县域发展、抓城镇提能、抓乡村振兴、抓城乡融合,以头号力度,展现头号担当。

  乡镇强,则纽带强。千镇共兴,乡镇是“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节点,发挥着联城带村的关键作用。广东一批批美丽圩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焕发生机。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是增城北部最大的山区镇,今年按照省、市、区工作要求,以“头号力度”抓“头号工程”,派潭镇也“镇”在崛起,背靠珠三角都市圈,积极发挥生态和区位优势,在“小而美”“小而精”的文化旅游类特色镇上寻求突破,力争成为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或者“隐形冠军”。坚持“变废为宝、点绿成金”,发展文旅产业,既留住了美丽风貌,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美丽新生活。派潭镇党委负责人说:“派潭要对标浙江乌镇,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文旅名镇、岭南休闲慢城。”

  百舸竞发引领万舟竞渡,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百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成就万千美丽风景,也让乡土文化得到传承与振兴。今年8月中旬,为了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打造“吾乡派潭、广东乌镇”特色文旅品牌,盘活派潭文旅存量带动增量,派潭镇正式启动“我要上村晚,我爱我派潭”系列文化活动,以主办村“一村一品”为亮点,将特色乡土元素通过歌舞表演、创意小品、游戏互动等多元方式融合“村晚”主题,点亮文化之光,让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无人机灯光秀限时返场,以灵山秀水作舞台上演《仙瀑闪耀》展现科技与艺术的交融,继派潭“村晚”上九陂村专场后白水仙瀑再次被点亮,被灯光点亮的白水仙瀑呈现出唯美的造型,远处望去,仿佛仙女的丝带悬挂在夜空之上。伴随着观众们的阵阵惊呼赞叹,500架无人机齐齐变换,“广州·增城”、“吾乡派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字样出现在夜空当中,当象征着派潭文旅名牌的白水寨&白水仙瀑、森林海&嬉水乐园的画面出现的那一霎那,全场观众惊叹不已,纷纷为这震撼的表演欢呼鼓掌。

  图片

  派潭坚持绿色发展,点绿成金的故事在派潭这个古镇上不断上演。曾经的白水寨山下到处都是采石场和水泥厂,目之所及是灰尘滚滚与破旧的瓦房。痛定思痛,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派潭镇关停了30多家采石场和水泥厂,按照增城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工业发展,开始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至今,派潭镇森林面积约3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67%。派潭镇是“两山理论”的坚定践行者也是绿美生态建设的持续奋斗者,这不仅是派潭点绿成金的一个缩影,也是造福一方,带动增城全面发展旅游的一件大实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派潭人将山水林田河湖草等生态资源保护利用起来,变成了致富的宝藏。如今派潭文旅实力雄厚,依托瀑布、温泉、森林自然景观等资源,形成了集白水仙瀑国家4A级景区、森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7家星级标准温泉酒店、130多家乡村酒店、众多水果采摘农场等为一体的高端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游人如织徜徉山水之间,品味小镇新风貌,当美丽经济的红利逐渐显现,当地群众也看到了生活新希望。以“美丽乡村”点亮“美丽经济”。

  “村晚”系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本镇各村文化资源、特色农产品、亮点产业,如派潭烧鸡、派潭凉粉草、密石红柿、拖罗村水晶粉葛、玉枕村的课桌椅产业等特色村级产业,将“一村一品”逐一搬上“村晚”舞台,发掘好推广好,激发村级产业活力,唱响“乡字号”“土字号”品牌。

  图片

  派潭“村晚”不仅是表演的舞台,更是为地方产业站台、本土农特产品代言的舞台。由派潭二中学生们演出的课桌椅舞蹈《派潭欢迎您》,以课桌为琴,奏一曲飞扬的乐章,每个少年都像那初升的朝阳天天向上,正如派潭镇课桌椅产业欣欣向荣一般。据了解,派潭课桌椅产业已有50年历史,年产量超100万套,远销海内外。玉枕家具厂负责人郭武帮说:“村晚专门为我们课桌椅代言,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投资,为地方多作贡献。”

  图片

  派潭“村晚”见证了派潭人民的美好生活,也是全镇儿女情系桑梓的纽带,线上线下浏览量超1亿人次,带来游客量达150万人次,为拉动本地产业、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今年以来全镇接待游客超55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亿元,派潭“村晚”已经成为派潭文旅产业的重要标签。派潭人民“动”起来、文旅资源“活”起来、旅游消费“热”起来,有力撬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让“大流量”和“正能量”互相支撑、“富脑袋”和“富口袋”齐头并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持久的动力,成为了派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随着派潭“村晚”文化系列活动举办如火如荼,文化供给日益丰富、文化交流的频繁活跃,群众有了更多样的文化选择,在省委“百千万工程”的战略指引下,派潭文化融合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客家传统舞貔貅与潮流街舞跨界融合,传统与新潮碰撞出新的火花;“老板娘舞团”再次来袭,白天做生意,晚上跳广场舞,民宿老板娘们和农家乐老板娘将充满乡土味的广场舞搬上“村晚”舞台,并力邀汉湖、拖罗、双合寮、密石村支书带着番石榴、火龙果、粉葛上台吆喝,热情开心的欢笑,活力四射的舞蹈,俨然就是现代农村生活的生动写照。

  图片

  还有派潭飞出的百灵鸟温翠娴老师与广州幼专学校的舞团一同带来少数民族互动歌舞《美丽中国》,各色的民族服装,婀娜多姿的舞蹈,空灵悦耳的歌声,在“村晚”舞台上绘出了美丽中国新画卷。上九陂村民说:“我们对‘村晚’的期待就像是追电视连续剧一样,每一场都给我们惊喜。”

  图片

  把乡村历史文化有机融入“百千万工程”,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也是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需要。在迭代升级、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推动乡村历史文化持续地融合与转化,既能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精神动力、增强人文底蕴、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也能赓续历史文脉,助力文化传承。描画乡村新生活,展现乡村新面貌不仅是致力于改变外界对乡村的“刻板印象”,更是吹响“集结号”,以派潭“村晚”系列文化活动为引,增强优秀企业、优秀人才的吸附力,吸引企业在派潭落地生根,激励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图片

  走过四季,又逢岁晚,烟火盛处,人间盛事,正如派潭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红红火火。增城本土人气歌手刘俊宇倾情献唱主题曲《吾乡派潭》,伴着五彩斑斓的渔灯巡游,“村晚”迈入尾声,而派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步履不停。

  图片

  以文旅塑“圈”的派潭,期待更多文旅资源转变为文旅发展优势,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创品牌、民俗品牌、非遗品牌,更多特色村落成为靓丽的文旅名片,更多“一村一品”成为地域的“农”字号品牌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