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派潭镇鹅兜村举办“鹅爱你”游园活动,打造“鹅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2023-02-27 来源: 派潭镇
【字号: 分享

派潭镇鹅兜村以“鹅”为名


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东风
积极探索打造“一村一品
通过“以鹅传鹅”大胆创新
办全鹅宴、跳鹅形舞、赏鹅花灯


全力讲好“鹅”故事,做足“鹅”文章

  2月24日晚,派潭镇鹅兜村举办第一届“鹅爱你”游园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吸引了周边村民、游客上千人参加。本次游园活动以“鹅”为主题,融合民俗玩法、传统文化、趣味游戏于一体,寓教于乐,把派潭的民间烟火与潮玩视觉充分结合,创造性地设计寻根溯源、趣味活动、激情表演、“鹅”的味道等活动环节,让村民、游客在喜庆的舞蹈、特色美食和游戏互动中感受派潭“一村一品”的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寻根溯源,唤醒文化基因



激情锣鼓,热闹非凡
绝赞的开场,迎来了观众的一阵叫好
村名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是乡村文化的基因
观众慕“鹅兜”之名而来
在主持人“鹅鹅”和“兜兜”的娓娓道来下
终于揭晓


图片



   相传五百年前,鹅兜村先祖从何仙姑故里迁徙到此地,取名观音车(即现在的新车社);又过了大约五十年,潘姓先祖从韶关新丰路过此地,看到这个“兜”形地貌形成了一个天然湖泊,绿水环绕,许多白天鹅途经此地,总会停留休息、觅食,土壤肥沃,宜居宜业,便在此开基(即现在的潘屋社);再过五十年,莲塘面先祖从万能上陈社环游到鹅兜,看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然后花大价钱向观音车兄弟购买田地安居乐业,取名莲塘面(即现在的陈屋社);后因潘姓族人繁衍开枝散叶,原有居住面积受限,便开荒定居到留冚(即现在的留冚社);莲塘面部分族人也迁移到江京冚居住(即现在的江京冚社)。后来,三族统一,团结和睦。

  一日清晨,太阳初升的时候,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兜”形湖面上,仿佛何仙姑手持彩练当空起舞,瞬时,湖面上犹如仙女下凡般聚集了一大群白天鹅,也随着金光闪闪翩翩起舞,鹅兜先祖见此神景,便将此地取名为“鹅兜”。

  自开居以来,鹅商贩顺着派潭河上下游奔走贩鹅,因为鹅兜的地理位置好、水土肥沃,鹅商贩喜欢在此处停歇交易,互相交流对比鹅的品质,每一批品质上乘的鹅,鹅兜先祖们就优先留下来做鹅种,因此鹅兜村养殖的灰鹅深受大家喜爱。鹅兜村民长年加工烹饪灰鹅,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全鹅宴,宴请亲朋好友,寓意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如意吉祥!

趣味活动,打造“”的盛典


活动现场


鹅灯起舞、“鹅”的舞蹈、天鹅湖舞
轮番上演,精彩连连



图片



图片

图片


趣味十足的灯谜,让小朋友的脑洞狂飙


幸运“鹅”的套圈,惊喜又刺激



图片



最后,幸运时刻降临
一起来参与抽奖
玩得开心,也要满载而归


图片


▲一等奖得主合影留念


图片


▲二等奖得主合影留念


图片


▲三等奖得主合影留念



全鹅盛宴,刷新味蕾体验



鹅兜村

绿水环绕、地沃物丰、民风淳朴

受派潭河水的日浸月润

孕育了唯美诗意的田园风光

造就了丰富美味的特色农产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鹅兜村土生土长的灰鹅


图片



全鹅宴,你试过没有?


图片


  活动现场,美食摊位上柠檬鹅、酸梅鹅、鹅肝、鹅掌翅、焗鹅肠、鹅汤糍、烧鹅、鹅红、咸鹅、豆豉鹅……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蠢蠢欲动。村民、游客瞬间将美食团团围住,逐一品尝“鹅”的饕餮盛宴。


图片


  酸梅遇上鹅,一下解除了鹅肉的老韧,酸梅汁充分渗透进鹅肉里,与秘制酱汁配合得天衣无缝,360°无死角的清新口感!


图片


  客家特色美食鹅汤糍,糯米粉做成小个的长糍粑,鹅熬的汤底,搭档咸鹅肉、鹅血,配上芹菜蒜苗,咸香粉糯,吃起来让人倍感温暖。


图片


  肉质紧实的鹅肉,用海粗盐腌制后隔水蒸熟,咸香入味,鹅肉的紧实感与鲜美,瞬间在味蕾绽放,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图片


  油光锃亮的脆皮烧鹅,轻薄的脆皮之下,附着通透的脂肪,入口便随着口腔热度化开,随之而来的是脂肪的甘甜……


图片


  人生百般味,越卤越销魂。鹅掌、鹅翅是最经典的CP,卤水汁完全渗透,连骨头都很入味,鹅掌吃着爽弹,鹅翅吃着咸香!厚切的鹅肝有卤水汁的加持,那种一咬下去就能感受到粉糯的愉悦。

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月色渐浓

在欢声笑语中,游园活动落下帷幕
从观看到参与,从体验到表达
让更多村民和游客感受到派潭文化的智慧和结晶


图片


  派潭镇文化底蕴深厚,农村群众文化热闹红火,佳松岭村的舞貔貅、双合寮村的舞渔灯……形成了众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下一步,派潭镇将围绕“一村一品”目标,深挖各村历史文化、特色美食、优质农产品,创新文化体验方式,持续向派潭人民和广大游客输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推介特色传统美食,用文化点亮乡村振兴“田园梦想”,让群众守得住“根”,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