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中夯实为民情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派潭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厚植为民情怀,做实点滴小事,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加强服务保障 做到老有所“乐”
养老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的养老生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自2020年以来,派潭镇政府总共投资300多万元用于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该项目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置有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医疗护理站、评估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党建会议室、亲子游乐室、老人游戏室、日托照料区和长者饭堂等,让辖区内的老年居民能就近享受到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还提供精细的护理服务。中心实行公建民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第三方运营机构开展运营,探索推进“互联网+养老”模式。截至目前,派潭镇“家政+养老”服务村(居)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享受该服务的人数已达到315人,提供的服务内容包含助洁服务、洗涤服务、陪伴就医、陪同外出、上门做餐等,充分满足老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老人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服务中心还推出“家政+养老”和助餐配餐服务,当前派潭镇共建立了8个长者饭堂,其中采取自建厨房模式的长者饭堂1个。截至目前,派潭镇60周岁以上享受助餐配餐服务的长者人数为264人,老人不离村就能享受到餐饮、文化娱乐等照料服务,让养老服务更暖心、更贴心。
落实民生工作 保障老有所“依”
城乡养老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养老保险为老人的晚年提供可靠的经济来源,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是政府致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从3月起,派潭镇通过为群众送宣传、送政策、办好事实事等方式,多举措宣传推进社保趸缴业务有序开展,引导符合条件尚未办理趸缴业务的参保人(2012年8月政策实施时超了45周岁的人群)及时前往所属村居办理社保趸缴业务,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民生工程制度保障水平,切实把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
据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即将调整,调整后拟不再保留“参保人在参保期间可趸缴从2012年8月至其领取养老金年龄不足15年所差年限的养老保险费”的条款。派潭镇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通过现场实地宣传与运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社区平台等新媒介宣传相结合,线上线下齐发力,热心、耐心、细心解答和回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到政策人人知,福利人人晓的宣传效果,积极引导未办理趸缴业务的参保人参保缴费。自3月起,派潭镇已为2600余名群众办理趸交养老保险业务。
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派潭镇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构建旅游发展空间新格局。随着一批精品民宿、星级酒店等企业的落户,派潭镇积极推进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联动,拓展旅游产业就业面,充分调动了旅游产业吸纳就业和劳动者参与就业的积极性,这也成为吸纳人才就业的重要渠道和新增长点。
派潭镇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发展全域旅游、以发展休闲旅游为定位,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带动村民共同富裕。随着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派潭镇大力引导和扶持促进村民转移就业,带动本地村民和流动人口就业,形成了以新型职业农民为引领、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的良好发展局面。截至目前,派潭镇已建成62家农家乐,打造134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带动周边收入约1亿元,民宿就业1000余人;镇内大型酒店就业人数约有5000人,其中为本地30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工作内容主要是打扫卫生、泊车、后勤服务、治理等。“发展特色农家乐,带动群众多渠道就业,每月的收入增加了,还能够照应全家老少。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环境好,游客才多,收入才会随之增加。村变美了,村民也富了!”村民温阿姨说道。
据了解,派潭镇相关酒店、民宿等也会不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旅游人才,统一帮助村民开展餐饮和客房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经营管理、接待礼仪、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培训,为提升派潭镇旅游服务品质、带动更多群众依靠发展旅游实现高质量就业有了更稳定的技术支持。
派潭镇将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夯实为民情怀,在为民排忧解难中深化对党的宗旨认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系列活动,不断完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体系,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让群众切实感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