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革命老区村红色资源 促进乡村振兴
增城红色资源丰富,全区共有革命老区村174个,大多集中在正果、派潭等北部山区。增城一直存在北部山区和南部工商业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北部山区由于交通不便,远离都市,经济相对落后,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成为目前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区政协委员邱晓清认为,探讨革命老区村的振兴策略和途径,对我区破解乡村振兴难点,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
“革命老区村增江街大埔围村从2013年起,以建设‘美丽乡村’试点为契机,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引进文旅等产业,实现了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初步目标。目前,该村引进大小项目10多个,村民每年仅是土地流转的收益就达到人均2000元。该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实现就地就业。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邱晓清表示,在当前“红色旅游热”的趋势下,以红色为先导,整合生态等优势资源,引进文旅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发展旅游、康养、研学以及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不失为一个以产业振兴,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破解我区乡村振兴难题的有效途径。
他建议,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史办、民政、文联等部门,可对我区革命老区村的红色资源以及可以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其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整理汇编成册,进行宣传推广,招商引资;根据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出台针对在革命老区村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创业的个人和企业的扶助政策和奖励措施;政府加大对革命老区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打造好招商引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