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022-03-15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名园易建,古木难求。古树名木承载着悠久历史,历经风雨而不折,作为城乡美景的点缀和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科学、历史、人文与景观价值。

  自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增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建档,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日常巡查、养护、复壮、修复等工作,让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守护绿色乡愁。

  科学有序推进古树名木智能管理

  每当走进公园或乡村,市民不难发现一些树上挂有一块铭牌,标识了不同编号,如同“身份证”一样。同时,在铭牌上,市民还可以看到古树名木的树种、学名、科属等基本信息,并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树木更多的信息和历史渊源。

  增城区在各镇街、各村社林地逐一调查核对古树名木名称、科属、树龄、生长状况、生长环境、人文历史、民间传说等相关内容,健全完善古树名木建档保护和信息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树一档案”“一树一码”等资料档案。

  为实现古树名木管理保护智慧化,增城区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古树信息纳入区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打造“覆盖全过程、全要素,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古树名木保护模式。全区1473名林长、315名护林(绿)员、364名林(绿)管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终端监测古树名木动态并上报,广大群众可通过“林河众采”小程序适时督查督办,绿化主管部门可通过系统及时实施问题整改,建起古树名木资源信息化管理架构。

  凝聚合力精细管理古树名木

  入春以来,荔城街“莲塘春色”乡村生态旅游区内,大片的百年乌榄、荔枝古树群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把这座古村装点得格外耀眼,还增添了几分神秘。“看到古树被保护得这么好,心里真是高兴,我们全村人对这片古树群都有很深的感情。”村民廖伯说,他经常会看见林业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对树枝进行清理,并引导游客爱护好古树和周边生态环境。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林木资源,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了解到,为做好古树名木后续管养工作,增城区统筹451万元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目前已开展现有古树树洞修复、施肥、除虫等450项工作,让古树得到细心照料。

  此外,增城区落实区-镇(街)-村(居、社)分级网格管理,区-镇(街)-村(居、社)逐级签订责任书,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现古树名木巡查管护三级联动保护机制。在与科研院校合作的基础上,增城区组织林业、园林相关专业人才63人,开展常态化古树名木保护跟踪调查375人次,邀请专家现场“会诊”105人次,让古树和后续资源有了专业“医生”。

  宣传发动全民“爱树”“护树”

  发扬爱树植树护树好传统,关键是让“树”入人心。增城区多措并举宣传发动全民“爱树”“护树”,让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牢牢扎根人们心里。

  据了解,为使群众了解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营造自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增城区积极组织护林员在巡查古树过程中向群众派发保护古树名木海报、宣传单等,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共发放海报2万余份、宣传单600张。同时,利用“线上”方式引导全民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围绕古树及其周边环境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如微信转发宣传点赞获礼品、答题满分获奖励等引导广大群众关注保护古树名木。此外,开展古树名木采风活动,选取增城挂绿母树等具有代表性的古树,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传说、红色基因、人文故事,让古树名木的增城故事“活”起来,为古树注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