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扎实推行林长制驱动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扎实推行林长制,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驱动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自我区被选定为全省4个林长制试点区(县)之一以来,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勠力同心,紧紧围绕试点工作方案的整体部署,大力促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力为社会经济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林长制的制度优势正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现代化林业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全方位、多方面的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精心组织部署,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成立区、镇(街)、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和林长制工作办公室,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其工作职责,研究起草配套制度,层层抓制度落实。全区13个镇(街),284个行政村,共设置1224名林长,265名护林员和203名林管员,1692名“一长两员”已登记造册,真正落实“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工作职责;同时强化工作经费保障,落实经费1900万元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业务培训、会议和专项宣传工作的开展。在协同努力之下,森林资源增长成效明显,据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涉林案件81宗,同比下降35.2%;截至11月20日,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防治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分别为14.7万亩和1.3万亩,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省下达的防治工作指标4‰以下。2020年违法图斑25宗(面积20.8公顷),数量同比减少53.7%,面积同比减少39.4%,已完成整改24宗,其中已立案查处15宗,调非5宗,收回复绿4宗;同时,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各级林长大力推动不合理人工纯林的改造工程,2020年完成森林碳汇工程30000亩(包括更新改造22500亩、封山育林7500亩)打穴备耕工作,待明年开春后再有序开展造林工作;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233.03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提高。可见森林资源保护屏障日益牢固,林长制为山清水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是深入学习调研,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多次召开林长例会,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积极向上级林业部门汇报工作、邀请指导,同时组织业务人员到各试点交流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开展“一长两员”业务知识培训,全区已完成培训共1692人,完成率为100%。及时到各镇街了解林长制推进情况,总结典型好做法,对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在借鉴各试点单位推动林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有效做法后,我区全力促进生态产业多样化发展,打造一批森林康养企业。其中增城派潭香江森林康养基地、广州水润山森林康养基地已认定为2020年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在全省10个试点单位中,我区占有2个,充分表明了我区在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上的提升、发展绿色经济的极大潜力;今年1至10月份,新签订林地流转合同108份,新增流转林地0.7万亩。责任区林长积极配合开展林地调查上图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高精度GPS、无人机航拍,结合地形图信息,在分类经营理念框架下,优先开展37块200亩以上连片商品流转林地的野外调查摸底工作,面积共1.3万亩(其中已造林0.6万亩,未造林0.7万亩),基本摸清连片商品流转林地的林地现状、道路交通、海拔、坡度等,切实推动林业产业工作。区林业和园林局会同相关责任区林长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先后与广药集团、百年同康药业集团、省中药研究所、七彩澳园、省林科院等企业单位开展产业和项目建设洽谈,组织召开林业产业发展研讨会议10多场次,以“南药”和林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多方面沟通联系,共同探索流转林地的经营思路,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挖掘林地经营的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是强化研发创新,以创新驱动林长治。充分利用“云巡护”和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智慧巡林和管林,有效监督一长两员的履职情况。“云巡护”累计实现巡护63949人次、115608公里、13960小时;实行林长制、河长制工作联动,构建“林河众采”共享信息平台,巡林、巡河人员互通信息并快捷处理。“林河众采”上线人数共522人,提交有效案件信息113宗,其中103宗已及时销案,有效做到齐抓共管;在派潭镇创新性推行“产业林长”机制,让经营林地面积超过50亩的承包户担任“产业林长”。派潭镇现共有产业林长126人,涉及林地总面积约4.6万亩,占全镇经济林面积的38%,既充分发挥其对涉林产业熟悉的优势保护好森林资源,更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同时,创新抛荒地利用模式,由责任区林长牵头摸排整治抛荒地,全面盘活林地资源。目前共摸排出抛荒地127宗4042.03亩,已完成整治126宗4024.03亩,整治率达99.2%。今年2月,区林业和园林局利用林长制契机引进两家企业对荔湖旁100亩抛荒地开展整治工作,进行查花园项目和停车场项目建设,目前共种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茶花新品种近20个,引进国内外各类茶花原种及品种近200个,合计约4万株,并提供125个停车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荔湖周边停车压力。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千万元以上,惠及民生、生态和经济多个方面。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大力促进兴林富民。区林长办投入60 万元宣传经费,举办 “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日2次。开展下乡入户宣传活动出动工作人员1036人次,设立宣传栏251处、宣传标语280条,派宣传册子、倡议书、森林保护法律法规20万余份,招募护林志愿者2282人;同时发动广东视窗、羊城晚报等多个新闻媒体对林长制试点工作进行报道,在网络媒体如学习强国、魅力增城等宣传林长制做法和成效,让民众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为林长制建言献策。在多种途径推送“万人巡林、巡河”志愿活动信息,鼓励动员各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于每月通报各镇街万人巡林活动情况排名。截至11月20日,“万人巡林”志愿者活动开展58次,共5239人参与。鼓励“产业林长”、林农自主经营,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促进兴林富民;现种植荔枝约20万亩,荔枝品种70多种,其中以增城挂绿和仙进奉为代表,年产荔枝10万余吨,各级林长牵头在荔枝成熟时节举办荔枝文化节,吸引游客前来品尝,综合提高林业经济收入。同时,加快发展和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消耗资源的林产品、林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从而拉动全区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