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区2022年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区域绩效自评报告

2023-04-21 来源: 增城区财政局
【字号: 分享

  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组织实施整体情况

  为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我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领导机制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工作部署,及时提请区政府成立区涉农整合领导小组,领导我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解决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促进涉农资金使用由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到高效转变,更好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了《广州市增城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部门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统筹优化整合项目管理职责,确保涉农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同时,统筹规划,做实做细项目库,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促进涉农资金使用由分散到集中,从低到高效转变。二是制定了符合农村特点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主要有:《广州市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口项目)资金使用指引的通知》、《广州市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口项目)资金使用指引的补充通知》、《广州市增城区高标准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试行)的通知》、《增城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增城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增城区培育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办法》和《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三)做好项目遴选和资金分配

  2021年8月,结合我区2022年涉农领域年度重点工作情况,我局牵头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开展我区2022年省级涉农项目入库储备工作。按照“三突出、一确保”(即突出重点项目、硬任务、成熟度,确保项目在2022年形成支出,项目建成后可发挥良好效益)的要求,我区申报2022年省级涉农补助项目共13个,通过省级遴选项目12个。

  结合广州市2022年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的考核工作任务清单和2022年涉农资金大事要事保障清单等,区涉农办多次召集相关涉农单位讨论研究涉农资金分配计划,从已入库的12个涉农项目库中遴选出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森林碳汇工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下达后,定期通报资金支出进度和项目实施等总体情况,确保省级资金涉农项目资金执行率达到100%。

  二、涉农资金预算及区域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2022年省级共下达我区涉农统筹整合资金1754万元(无省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考核工作任务目标19项,其中:2021年11月30日收到省级涉农资金1483万元;2022年4月8日收到省级涉农资金271万元。

  收到省级资金后,2021年12月10日,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区的资金分配方案(即拟实施项目明细)、区域绩效目标进行审议并原则通过,按照审议结果,区涉农办于2021年12月28日向市级报送了资金分配方案(即拟实施项目明细)和区域绩效目标。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2022年,我区共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80,363.53万元支持144个涉农资金项目,其中:省级涉农资金1,754万元,与省级涉农资金共同投入到同一项目或政策的市级资金19,170.08万元,区级资金55.89万元,其他资金24,787.27万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各级涉农资金共支出78,340.76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7.48%,其中:中央资金4580.23万元,执行率85.29%,省级涉农资金1754万元,执行率100%,市级资金28,188.01万元,执行率97.12%,区级资金17,471.87万元,执行率97.77%,其他资金26,346.65万元,执行率100.00%。

  未能100%形成实际支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部分采购项目的最终报价低于年初预算金额,出现资金结余。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没有提前谋划工作,工程未能按时开工。三是项目结算资料未完善,结算暂未完成,需待结算完成后才能支付结算金。四是部分项目省根据每年物价水平等因素制定每亩补贴标准,晚于每年资金下拨的时间,导致提前下达的资金略大于实际发放的金额。五是部分上级资金项目属于跨年项目,因为奖励资金是根据生产基地实际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流通量进行计算的,2022年的11-12月的平台流通量要到2023年才能统计列支。

  (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2022年度,我区共实施涉农资金项目144个,区涉农办分别组织和指导同级主管部门,对照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开展了项目绩效自评。根据项目绩效自评结果,144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各类一级项目中:

  1.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1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1个。实施项目中,1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强化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了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强了农村公共设施管养、推动了革命老区村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

  2.农田建设及管护。共实施3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3个。实施项目中,3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按照预定进度完成区级86个监测点的采样分析、补助发放工作;对样品及耕种记录本分析准确合理,编制的年度检测报告质量较高;监测点补助款能及时准确发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评价考核、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中对应指标任务。

  3.农产品质量安全。共实施3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3个。实施项目中,3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完成了

农业农村部、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任务以及配合有关上级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共抽检农产品样品1175批次,合格率99.74%。

  4.畜牧业转型升级。共实施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3个,建设(实施)中项目1个。实施项目中,4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有效防止病害猪及其产品流入市场或者违规私自填埋处理病害猪情况,保证上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保障市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我区良好生态环境。

  5.动植物疫病防控。共实施9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8个,建设(实施)中项目1个。实施项目中,9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完成了2022年免疫家禽909.0902万只(羽),家畜21.6898万头(其中农村犬22535只),免疫覆盖率达100%,抽样检测样品9807份,免疫合格率达91.95%。

  6.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共实施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2个,建设(实施)中项目2个。实施项目中,4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补助增城区4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生产经营主体,进一步培育和壮大绿色食品规模,促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创建1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和建设3个长期稳定的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的工作任务。

  7.种业翻身仗。共实施1个项目,建设(实施)中项目1个。实施项目中,1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2022年已开展增城区农作物种子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已完成监督抽查农作物种子27份;未完成6份,计划延迟到2023年3月完成。

  8.政策性农业保险省级财政保费补贴。共实施3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3个。实施项目中,3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提升农业抵御风险和自救发展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我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发展。

  9.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共实施7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4个,建设(实施)中项目3个。实施项目中,7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聚焦打造了蔬菜、水果、畜禽等7大产业推动涉农区形成2-3个特色产业集群,统筹了我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完成了广州市增城区时光穗道美丽产业经济带建设设计(增城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建设设计项目),开展了省级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编制,举办了农业科技成果科企对接会、农业科技项目路演活动各1场,建立了丝苗米、荔枝、迟菜心全产业链监测机制和信息采集规范。

  10.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共实施11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7个,建设(实施)中项目4个。实施项目中,11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开展了省级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编制,举办农业科技成果科企对接会、农业科技项目路演活动各1场,建立丝苗米、荔枝、迟菜心全产业链监测机制和信息采集规范。

  11.其他农业农村项目。共实施1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13个。实施项目中,14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完成了一年度省市区各级乡村振兴考核、省市区各级领导调研及相关重点项目督导和人居环境检查专职安全员队伍稳定,安全员正常履职;指导各镇街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员,开展辖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2022年累计检查全年共为符合发放条件402名离岗老兽医发放生活补助338.62万元,均及时发放到位,妥善解决老兽医生活困难问题。

  12.农村集中供水。共实施1个项目,当年度该项目需要实施27个子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子项目27个。当年度新增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人口数量6.89万人,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解决农村供水用水入户问题,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农村饮水质量安全达标。

  13.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共实施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4个。中新镇南池村福田移民社文化室建设工程已结算,永宁街公安村移民篮球场建设工程已验收待结算,永宁街公安村枫木元社移民公园建设工程、小楼镇正隆村联一社、联二社移民村鱼塘挡墙升级改造工程已完工。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资金支付率达100%总体上,通过完成项目建设,改善了水库移民生活环境、生产条件,移民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满意度较高。

  14.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共实施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3个,建设(实施)中项目1个。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通过开展防治,对枯死松树进行清除、消毒等处理,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态势,减少生态和经济损失,保护森林景观与生态环境安全。

  15.造林及抚育。共实施7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7个。实施项目中,7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对增城区林分进行改造,优先选择吸收、储存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适合当地生长的阔叶树种,改造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提高我区森林质量。

  16.四好农村路建设。共实施62个项目,其中已完工项目62个。实施项目中,2022年完成建设项目11个,建设里程19.89公里,奖补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2021年建设项目51个,所有项目均已完工并通过验收,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进一步补齐了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升农村公路出行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17.四好农村路养护。共实施6个项目,其中已完成项目6个。实施项目中,6个项目基本完成了项目年度绩效目标。总体上,列养率达到100%,实现了“有路必养”。

  (三)考核工作及大事要事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区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在派潭镇实施,建设规模3800亩,项目于2022年8月完成竣工验收,11月底转入管护阶段。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共计4个,均在朱村街实施,总的建设规模3368亩,所有项目于2022年12月中旬完工,2023年2月10号完成区级初步验收,目前正在推进结算工作。项目建成均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耕地“零弃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狠抓丢荒耕地复耕复种,具备种植水稻条件的要千方百计种植水稻,不具备种植水稻条件的要优先种植玉米、薯类等旱粮作物,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2022年完成2021年省下发的384个图斑进行“回头看”,配合市完成省撂荒耕地整治验收工作;跟踪督办复耕284亩,并全部完成整改。

  2.村内道路建设。2022年共计安排北部山区乡村发展补助资金967万,在4个镇街设立7个村内道路建设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加上相关村社自筹资金完成建设的村内道路,至2022年12月底,我区完成了31.857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底化任务。

  3.全面推行林长制。共实施7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7个。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省级下达任务完成新造林抚育4万亩和市级下达任务完成造林0.88万亩(人工造林0.03万亩,退化林修复0.8万亩,封山育林0.05万亩)。

  4.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共实施4个项目,其中已完工(完成)项目3个,建设(实施)中项目1个。已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14.4253万亩,薇甘菊防治1.95万亩,松材线虫病压减发生面积2万亩。

  5.农村公路养护。2022年增城区农村公路总里程1729.769公里,养护里程1729.769公里,列养率达到100%,做到有路必养。

  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开展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任务,到2022年底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自然村累计达到3014个。当年度相关项目计划投资10,000万元。2022年实际落实并完成投资9726.79万元,主要用于支付查漏补缺工程完工结算,8个提升项目均已完成,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设施有效运行率和村民满意率为目标,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提升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和水平。

  7.农村集中供水提档升级。计划实施项目99个,计划新增农村供水改造行政村157个,计划完成项目27个,到2022年底完成农村供水改造的行政村累计达到118个,当年度相关项目计划投资28,165万元。2022年实际落实并完成投资43,008.16万元,完成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提质增效工程27宗,新增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人口数量6.89万人。

  8.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022年增城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计划建设里程7.2公里,实际完成建设里程8公里,超额完成绩效目标。

  9.小水电清理整改。计划实施项目1个,到2022年底完成退出小水电宗数累计达到5宗。当年度相关项目计划投资60万元,计划安排区级财政补助资金60万元。2022年实际落实并完成投资31.85万元。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部门未能对照中央和省政策文件,结合我区产业发展短板、乡村建设弱项,提前储备一批符合政策发展方向的项目,项目储备准备不够充分、成熟。二是部分项目储备阶段未考虑周全,导致资金批复下达后遇到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等问题,导致项目支出进度慢。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坚持共同主导,健全项目储备机制。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持续完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项目储备机制,促进各级财政和业务部门依托“同一系统、同一标准”科学规范开展涉农项目谋划储备,实现涉农资金管理“一盘棋”。高质量建设涉农项目库,确保将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算等较为成熟的项目纳入储备。区委农办加大对“小”“散”“乱”项目的整合力度,结合项目实施内容、选址等,分类分级、分片分区域对不同部门的建设项目进行适当整合、打捆上报。

  2.协调各涉农部门联动配合。各涉农部门受部门权益制约,站在部门权益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大农业、大财政、大预算”的理念,在统筹整合过程中将会遭遇到各种阻力,不利于开展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区委农办作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主体,要加强对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整合的统一部署,协调各方涉农部门,使得各方涉农部门统一思想,相互配合,联动协作,明确各涉农部门的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增城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

  3.健全奖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后,资金规模更大、涉及部门越少,如果缺乏对整合工作的监督检查,风险损失将会增大。因此,必须对涉农项目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运行监控和评价。采用多种监管方式了解项目的申请、资金的分配、资金的使用等环节,对该项资金的各个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建立全过程、全链条的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监控绩效考核。在开展监督管理活动时,采用专项检查、抽查等方式推进监督管理的时候,还可以由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等开展检查活动,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监督活动,建立多元监督体系,以使整合后的财政涉农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五、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根据粤涉农办〔2023〕1号第四点要求,我区拟4月上旬将绩效自评报告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公开情况和公开路径于公开后10个工作日内反馈市涉农办。


  附件:

  1.增城区2022年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区域绩效自评报告.doc

  2.增城区2022年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区域绩效自评表.xls

  3.增城区2022年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的考核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表.xls

  4.增城区2022年涉农资金大事要事完成情况表.xls

  5.增城区2022年涉农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总体情况表.xls

  6.增城区2022年涉农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明细情况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