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广州新“东进”,再造动力源

    2024-03-20 来源: 增城日报、广州增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字号: 分享

      近期,广州很多人都在热议东部中心,广州向东,可以有什么想象?

      年初公布的《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广州2049》)提出了“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的空间发展方针,明确广州“三核”: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

      这是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一次“空间地图”更新,预示着新的施政空间思路由此落子。

    1.jpg

      《广州2049》以“湾区—流域”更广阔的视野,拥“珠江—东江”强化新“东进”战略,是实现“现代活力核”功能提升的新举措。

      从过去2200多年的历史来看,向东,是广州城市诞生与发展的脉络。蜿蜒穿城的珠江,见证了广州一路向东、奔赴山海的激荡与城脉延绵、文脉深厚、商脉兴盛的大城格局。

      于今天而言,向东,是广州谋划构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主阵地,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主引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广州“东进”的历史进程

      沿珠江向东发展,一直是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脉络之一。

      1000多年前,海丝绵延,悠悠客来,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沿着珠江扬帆“海丝之路”。

      100多年前,为适应出口加工商业与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孙中山在今黄埔港附近规划“南方大港”,长堤、大沙头改造、东山模范小区、近代中轴线等见证了广州向东入海的城市牵引。

      40多年前,改革开放巨幕拉开,1984年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旧城-天河-黄埔”三个组团建设的规划思路,确定了城市沿珠江向东推进的总体思路。“六运会”让天河一跃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带动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广州科学城(1998)相继成立,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奠定了东部地区发展的坚实基础。

      2000年、2009年两版战略规划也均将“东进”作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重要空间方略之一。珠江两岸在“东进”战略的引领下每一步都烙刻着“东进”印记:九运会、亚运会推动城市中心向东移动,珠江新城、新城市中轴线等城市新空间依次建设;当时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带动了产业重心进一步往东迁移,各类企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金融城、琶洲、鱼珠三大核心发展板块的发展,广州滨水而立、向海而生的世界城市风范更具魅力。

      四个跨越,读懂“两江东进”空间方略

      2000年广州首次提出“东进”战略,广氮地区、科学城、天河软件园等东部组团逐步孕育广州产业核心集聚地。随着“东进”战略深入,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助力广州经济总量排名和区域税收收入显著的提升。

      2024年,《广州2049》提出“两江东进”战略,广州城从黄埔往东继续挺进增城,并承担起驱动“双循环”和穗莞惠合作的时代使命。

      未来,广州东部将进行四个跨越,实现从“大广州”向“强广州”的跃升。

      壹 战略谋局,从珠江航道到大东江。

      初春远眺,两江奔腾入海,货轮穿梭如潮。

      2000年以来沿珠江航道的东进,广州逐步壮大了中心城区,是城市功能进一步内聚的过程。“东进”使天河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区,黄埔成为城市科创功能增长极,并带动了增城的发展,实现了从“小广州”到“大广州”的结构性拓展。

    1.jpg

      面向2049大东江的“两江东进”,是广州融江入海、通达亚欧,畅通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华南地区重要供应链中心的关键所在。

      2023年,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增城西站)开行中欧班列408列,累计运输货物39950标箱,货值13.84亿美元,联通西欧、东欧、西亚、中亚、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城市,为超过3000家外贸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通道,形成汇聚全球资源进入湾区、湾区资源通达全球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

      依托东部中心广州将加快融入国家沿海大通道建设战略,建设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畅衔长三角城市群、海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我国沿海经济最发达区域,并链接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打造“一带一路”现代供应链枢纽,成为广州全面拓展双循环战略格局空间纵深的重要一环。

      面向2049大东江的“两江东进”,是构建广州大都市区多中心网络城市,实现区域协同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东江、增江流域沿线通达穗、莞、惠三市,是珠三角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转运地,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而东部中心正是“缝合”区域的关键所在。穗莞惠交界的“四石”地区已呈跨行政区界限连绵成片发展态势,东部中心的研发、智能制造功能可与之形成互补,共同促进三地协同发展,构筑广州大都市区多中心网络结构。

      贰 转型升级,从产业园区到东部中心。

      二十余载,产业园区蓬勃发展,东部中心日新月异。

    1.jpg

    增芯项目效果图

      广州开发区发展重心为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是2000年以来广州东进战略的桥头堡、前沿地。历经20余年,广州东部区域成为当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发展区域,集聚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广州科学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发展平台,形成了以增芯、超视堺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型显示、半导体、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广州经济增长极和广深科创走廊的重要极点。

      东部中心将在产业园区单一生产功能基础上,营造产城融合的生产生活新空间,实现“现代活力核”功能提升。东部中心将发挥黄埔、增城产业基础扎实和空间广阔的比较优势,延续广州城市沿江生长势能与空间基因,促进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增城开发区产业创新联动。面向深莞惠辐射区域,打造挺起城市发展的产业创新脊梁,聚焦门户枢纽、产业集聚、智慧宜居三大功能,持续低成本供给生产生活空间,高品质配备教育医疗设施,引聚人才落户、优化人口结构,完善公服配套、绿美生态空间,高水平规划建设现代活力核。

      叁 老城焕新,从“老广州”到“新广州”。

      两江东进,老广州熠熠生辉,新广州未来已来。

      “老广州”以主城区为载体,以“老城提质”进一步提升空间品质与文化活力,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与更新焕新。

      老城区新活力,“活”是结果,也是方法手段。“老广州”更要平衡好历史文脉传承和经济活力,以传统城市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为重点承载区,着力提升世界城市核心功能与国际化服务水平,建设充分彰显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央活力区。

      “新广州”将以广州东部中心为核心,拥东江建设中央创新区和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实现新广州激发新活力。

      东部中心是广州“一带一轴”(珠江高质量发展带与活力创新轴)交汇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北顶点,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现代活力核”的全新定位,也决定了“新广州”的发展并非只是增城、黄埔两区之事,而更应将视野扩大至大湾区全局高度来考量。

      广州要以东部中心为突破点,立足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广州所能,促进珠江口东岸地区产业实力和创新活力的协同并进,共同构建凝聚企业家精神和立于时代潮头的创新热土。以东部中心为核心的“新广州”,将成为世界级新城标杆与国家高质量发展典范,成为肩负国家时代使命和湾区发展重责的关键地区。

      肆 城脉生长,从传统“依山傍水”到新“通江达洋”。

      山海之城,云山气势绵延,珠水碧波万里。

      传统“云山珠水”青山入城、六脉通海,出现依山傍水之柔。广州城北靠白云山而南望珠江,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羊城八景中“云山珠水”一直是广州人不变的自然山水记忆,彰显广州千年城脉气质与生态底色。

      新“山水之城”三山贯城、九脉通海,呈现通江达洋之势。随着“东进”战略实施,城市的背山从白云山沿九连山脉延展到增城南香山,城市的望水也从旧六脉渠拓展到乌涌等新水脉,传统“云山珠水”伴随广州成长而成为新的山水大格局。新“山水之城”格局将珠江30公里贯通拓展至珠江-东江80公里贯通,广佛莞三市将携手共建世界级滨水长廊,并通过传承山脉、水脉交织氤氲特色的方式,将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域打造为彰显岭南风格、展现中国气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典范,塑造健康、持续、智慧、宜居的山水新城。

      三大禀赋,环顾东部中心建设优势

      壹 筑路铺轨,周行八方。

      东部中心多种交通方式汇聚于此,具有建立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门户的区位优势。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铁运——东部中心枢纽密度高,依托黄埔站、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形成“三客一货”的铁路枢纽集群,预计年总到发量超1亿人次,向内快速对接珠三角、长三角、海西、长江中游、京津冀等城市群,向外链接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航运——新塘-黄埔-南沙-蛇口是大湾区组合港的重要航线之一,充分利用枢纽港航线资源优势和支线港堆场、货源地优势,推动湾区港口资源互补和要素合理分配;空运——东部中心30分钟连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两大国际空港,是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全航线最高可达节点。

      贰 制高瞻远,创业垂统。

      东部中心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具有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的产业优势。

      制造立市,创新兴城。东部中心拥有广州开发区和增城开发区两大国家级经开区,汇聚了全市约1/4的高新企业,包括乐金显示、广汽本田等多家大型龙头企业,亩均税收基本不低于50万元/亩。2023年,东部中心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40%。同时,东部中心可利用空间广阔,增量空间约120km2,存量低效用地约80km2,有条件布局成片连片的大产业、大项目。

      叁 青峦悠悠,山水相依。

      东部中心山脉、水脉交织,具有广州打开水城共融格局、建立中国式现代化岭南风韵样本的生态优势。

      三山青、九水绿。南香山、马头山、龙头山三座帽峰山余脉构成生态屏障,乌涌、南岗河、温涌、白江涌、永和河、雅瑶河、西福河、增江、里波水九条水脉形成宜人空间,珠江-东江奔流入海。通山、达海、贯城、融湾,这是孕育世界级城市中心的天然禀赋。

      四项策略,谋划广州“现代活力核”

      壹 谋“功能提升”,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空间。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是各领域最“出圈”的热词之一。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如何在东部进一步汇聚新质生产力,从产业集聚到功能提升?

      一是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广州东部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技转化平台建设,沿海丝城科技长滩布局面向未来的新经济形态,依托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建设区域共享的大科学装置集聚区。

      二是聚焦工业大区、重点平台。空间上形成“双城、三片、多组团”的产业布局,形成270平方公里的连片大产业、大平台。聚焦“芯显车药”,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先进制造业规模化、连片化发展,加速成形起势。


    1.jpg

    超视界8K项目现场(毛纬经/摄)

      三是引导规模化制造业用地集聚。用好增量空间和存量低效用地,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推进市自主实施、市委托区、市区合作以及区级产业用地储备,通过提前用地储备,推动重点地区成片产业空间供给,支撑落实全市战略方向和产业空间格局。

      贰 谋“区域协同”,开拓穗莞惠区域合作新局面。

      一直以来,相较广佛,广州与东部诸城的联系尚不够紧密,穗、莞、惠三地缺少全面合作契机。

      如何进一步聚势多中心联络,从极化发展到区域协同?

      一是跨界融合,合作共赢。借鉴全球城市以关键节点地区带动全域发展的经验,可自西向东依次谋划四大穗莞惠合作新平台,带动广州东进战略向区域东进更稳更实:以黄埔海丝城为依托构建黄埔中央创新区(CIZ),发挥科技创新与综合服务双优势,面向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优势领域打造世界级创新城区;推动广州开发区西区和麻涌地区联动,重点采取更新转型、岸线腾退,面向未来科技产业变革与大事件需求储备战略资源,展现世界一流滨水环境;依托新塘枢纽加快构建东部中心核心区,重点引入智造企业总部、科技公司总部等,形成创新总部集群,构建面向湾区东岸的区域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中心;推动荔城-“四石”地区建设穗莞惠跨界融合发展先导区,提供高品质服务,打造东江流域服务核心。

      二是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在当前科技脱钩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关键变量。东部中心要依托“广州科学城-广州东部中心-东莞中心城区-东莞松山湖”科技创新走廊基础,整合穗莞惠科创要素,充分联动湾区东岸创新资源。分工协作上,将创新人才、金融资本进一步集聚,形成更加高密度的综合服务区与智能制造新高地;东莞实现生产空间标准化和生产环节分散发展,培育更多的专业化城镇;惠州重点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

      三是和谐共生,绿美共荣。要共同构建穗莞东江生态廊道,打造珠江口片区生态廊道体系,对海域、红树林岸线、湿地进行严格保护与控制,保持维护国家公园的生态基底与生境质量。要推动广惠两市共建滨水公共空间,形成区域碧道、绿道一体串联;可依托罗浮山、南昆山自然资源,共同推动生态旅游合作。

      四是以人为本,幸福宜居。选择到东部中心生活的“湾区人”,不仅有好的工作机会,还有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与优质的生活配套与环境。东部中心要创造“高性价比”特质,以最实惠的租赁、购房成本、最优美的山水生态环境、最优质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吸引最优秀的外地人才入驻与落户就业,保持人口结构年轻化、人口素质高端化。这样,东部中心就能成为新时代新青年们心之所向的梦想之城。

      叁 谋“开放高效”,实现高端资源汇聚“新通道”。

      东部中心的核心优势是枢纽集群,转枢纽交通优势为发展势能和牵引动力,是东部中心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部署。

      如何进一步加密区域交通流,从内部连接到开放高效?

      一是建设更全面的“12358”势能圈。以新塘站为核心,实现1小时可到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2小时左右可到达粤东和闽西革命老区,3小时左右可到达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5小时左右可到达长三角城市群,8小时可到达京津冀城市群。

      二是建设更联通的广深两大都市圈。依托5条国铁、4条城际、19条地铁联通广深两大都市圈,全面促进广深都市圈人流、物流、创新流、产业流的高效对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

      三是建设更快捷的湾区东岸联系通道。依托广中珠澳高铁、佛穗莞城际、增佛高速、增莞番高速等区域轨道与通道建设,面向穗莞惠合作沿东江建设一批跨江通道。

      肆 谋“绿美繁荣”,擘画贯江融城、可读可感的山水新城。

      建设“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山水城区,是东部中心建设的目标。

      如何进一步描绘山水格局,从依山望水到绿美新城?

      一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珠江-东江滨水区。贯通80公里珠江-东江滨江岸线,腾退低效产业用地,推动东江两岸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将昔日的“工业锈带”逐步蝶变为水清岸美、融入艺术元素和现代创意元素的“生活秀带”,为东部中心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要塑造可品读的活力城脉,延续垂江中轴营城秩序,提升开放性与公共性,以5-10公里为间隔,营造从都市绿心至滨水岸线的活力城脉公共空间,两侧公共界面比例达到70%。在传承提升传统城市轴线、新城市轴线活力城脉基础上,重点营建火炉山活力城脉、暹岗大山活力城脉、香雪活力城脉、南香山活力城脉、荔湖活力城脉等,贯通山水通廊,串联沿线活力节点,植入文化要素与交流场所,形成丰富变化的空间序列。

      三是要激活可漫步的休闲水脉,延续“六脉皆通海”的水脉形制,重新诠释“青山半入城”的新格局,重点依托乌涌、南岗河、永和河塑造可阅读、可慢行、可感知的休闲水脉,以此连接南香山、马头山、龙头山三条帽峰山余脉与东江-珠江,打造城绿相融、和谐共生的山水格局。

      四是要营造东部独有的美丽山水画卷。建设好东江美丽乡村带、增江画廊、西福河观光带三条特色观光带,让田头地里、坑尾溪边,都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既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清平乐居生活,亦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风华气韵。

      东部中心,面向世界,阔步而来,广州有空间、有能力打好这张牌,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