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广州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0-12-16 来源: 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字号: 分享

    进入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十三五”收官,迈向“十四五”的关键节点。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行重大战略部署。

      对广州而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在“双循环”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大湾区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把广州发展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城市,更是道出广州参与国际竞争的从容和自信。

      曾经,改革开放让广州经济嵌入全球产业大循环当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如今,新发展格局之下,广州又如何育新机、开新局?

      明定位:全省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内外大势、着眼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战略之举而非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服务全国一盘棋的大循环而不是关乎一省一市一县的自我小循环。

      对于城市而言,如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考验着一座城市能否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统筹到扩大内需这个关键点上,推动国内大循环真正转动起来,更考验着一座城市如何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双循环。

      当前,广东提出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强化战略支点的支撑、联通、撬动功能,在大变局中塑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广州,更是着眼于大局所需,立足广州所能,提出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提升广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策源能力。

      广州,目前常住人口超1530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2年稳居全国第三,跨境电商进出口总规模全国第一,消费潜力巨大;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产业综合实力和配套能力居全国前列;拥有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广州南站等世界级基础设施,是国际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起“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角色。

      这样的定位,也见证着广州参与国际竞争的从容和自信。

      对内,以需求牵引供给,聚焦“双区”建设、广深“双城”联动,打造广州都市圈……广州不断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新空间。

      对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对外开放走向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强支撑: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发展早已嵌入全球产业大循环当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过去以低成本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可能出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之痛。对广州而言,这意味着要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的竞争与合作。

      “十三五”期间,广州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城市创新布局看,广州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城”创新主阵地。有汇聚了唯品会总部、阿里巴巴、腾讯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也有集聚中科院“一院五所”创新资源的南沙科学城和上升为中新两国双边合作项目、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的中新广州知识城。

      往东看,在中新广州知识城, 被称为“广州第一芯”的广州粤芯半导体公司的无尘车间中,机器发出节奏密集的“咔咔”声,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的顺利投产,填补了大湾区制造业“缺芯”的空白。50公里之外的广州科学城,已经形成从芯片设计、模块集成、整机组装到行业应用的“北斗”全产业链,从北斗产业示范园区走出的“广州军团”,更是见证了8848.86米珠峰新高程的诞生,也助力广州实现“5G+北斗”产业竞争力国际领先。

      往南看,北斗导航精准定位、无人驾驶充当“搬运工”……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这里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使用人工相较传统码头减少约六成。还有不时能看见的、头顶长着“天线”的自动驾驶车辆,如今对于广州市民而言已不再陌生。从百度阿波罗、小马智行到文远知行,广州正逐渐形成自动驾驶产业集群。而广州正发力建设的数字新基建,将以更快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多的信号源,持续为更“智慧”的城市提供新动能。

      一组组数据更是成为广州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注脚:2019年,广州八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7%,新能源汽车2019年产量6.06万辆;4K超高清视频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新型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永久落户广州。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技术不断突破,努力解决高端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卡脖子”问题,研发全球首个31寸UHD(超高清)顶发射印刷H-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样机、全国首台5G+8K摄录一体机等,海格通信自主研发“海豚”系列芯片为北斗三号提供技术支撑,区块链突破一批底层关键核心技术,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扩内需:激活消费市场,“买买买”也是生产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历史经验表明,大国都是以内循环为主体的,过去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内需与外需发展不平衡。如今,我国要做好内循环,不意味着要降低外循环,其关键在于将产业布局留在国内,提升就业和居民收入,激活消费市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如是说。

      而这样的变化,也考验着广州的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十三五”期间,广州消费加快提档升级。2016-2019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1%,2019年达9551.6亿元,连续32年稳居全国第三,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万元,居国内城市第一。

      地处广州传统中轴线的北京路,曾一度被人们认为已经“老去”,鲜有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购物中心。经过一年的改造提升,千年老街焕发出新活力。新增户外裸眼3D超高清曲面屏,实现5G网络全覆盖、精细修复“橘香斋”“陈李济”等骑楼……北京路随之成为今年国庆假期热门的旅游打卡地,“双节”期间,总人流量超400万人次,营业额超6亿元,同比增长160%。

      数字赋能,线上消费让广州市场释放出更大的潜力。“十三五”期间,广州网络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翻了一番,由2015年6.5%提升至2019年13.9%。广州还在全国率先出台“直播电商16条”、打造全国直播电商之都,启动2020广州直播带货年,举办首届直播节,吸引了带货达人薇娅、奥运冠军邓亚萍、世界冠军谢杏芳纷纷走上广州塔的直播间“带货”。

      这样的市场潜力也让广州品牌看到了新的机遇。在2020年的广州车展上,看展人数再创新高。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车市未来几年还有较大的购车需求将会释放。“要做国内大循环,开发、提振国内消费,开发国内市场,中国品牌有主场优势,对于自主品牌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说。

      话合作:强化城市能级,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还考验着一座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此,广州更要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新空间。

      从11年前签署同城化框架协议的广佛同城,到如今广州、深圳签署七大领域合作协议;广州市抓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纲”,切实贯彻国家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要求,积极主动加强与湾区城市对接合作,形成同频共振、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无论是广深“双城联动”,还是广佛“全域同城化”,都是广州与兄弟城市共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质创新资源的必然选择,既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巩固强化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客观必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

      当前,广州、深圳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省一半,在广东举足轻重。在产业合作方面,广州产业体系完备、发展空间广阔、人才资源丰富,深圳新兴产业突出、研发能力强劲,有互补基础。近年来,广深产业合作越来越紧密,2011年,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龙头产品微信诞生并扎根在广州;2017年,广州白云区和华为签署云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千亿级云计算产业;今年的5月8日,华为与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揭牌。伴随着广深联动的推进,广州、深圳在产业合作上的力度不断强化,特别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深化合作。

      作为国际交通综合枢纽的广州,也正重点推进城市间轨道交通互联,增强城市辐射能力。“十三五”期间,广州建成广清城际一期、广州东环城际、穗莞深城际新塘至洪梅段、广佛肇城际等4条(段)城际铁路,广州地铁集团承接珠三角城际运营工作,首条广深水上高速客运线路——南沙客运港至深圳机场码头航线于今年6月开通,都见证着以广州为中心的湾区“1小时交通圈”“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成为现实。

      促开放:提升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还越开越大。

      这,是中国的回应。

      “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防止与西方的脱钩。国际循环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经济发展,而且具有政治上的战略意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指出。在他看来,广州地处内外循环的连接点,向来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和西方企业打交道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应当继续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开放的大门如何越开越大?

      “十三五”期间,广州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不断在国际交往中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从每年举办许多大型高端会议,到今年成功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新任主席城市,广州参与国际交往的脚步,成为中国城市参与全球城市治理的缩影,既提升了中国城市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当疫情来袭,广交会首次整体开上“云端”, 这场“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盛会如期举行,火爆依旧。但广州并不满足于此。日前,广州提出要加大对广交会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全方位贸易转变”“从出口促进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促进贸易平衡转变”等“四大转变”,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持续增强“中国第一展”的行业影响力和品牌辐射力。

      当然,“双循环”不仅是贸易,更涉及资本、技术和人才“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流动。

      2020年9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0》报告。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前4名。广州在多个维度上排名靠前,其中“智力资本与创新”排名第一。

      正是开放,让全球人才为广州而来;全球资本为广州而来。

      “20多年前,我拉着一个拉杆箱从宁波南下,在广州创业,广州开放包容给了我发展的机会。”2018年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讲述了这段创业故事。2年后,在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上,在广州深耕23年的丁磊继续表达着对广州的信心:“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一股新的东风,网易会乘风而上,继续用创新创意和广州一起创造新的未来。”

      今年8月,总投资额高达4000万美元的渣打银行大湾区中心正式落户广州天河。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表达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看好:“大湾区充满活力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渣打银行已经把粤港澳大湾区列为策略重点的核心区域,并利用我们的人才、科技以及对客户的深入了解,推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支持大湾区的发展。”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广州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7.2%,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309家,投资项目累计达1166个。

      消费单

      广州限额以上企业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2015年的6.5%提升至2019年的13.9%。2020年1月-10月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1%,远高于全国的16%。

      在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中心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国直播电商城市榜单中,广州排名全国第一;在天猫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新国货之城报告》中,广州排名全国第二。

      广州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广州夜间消费地图》,策划推出30个夜间消费聚集区,打造“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品牌。

      2016年-2019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1%,2019年达9551.6亿元,连续32年稳居全国第三,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万元,居国内城市第一。

      贸易投资

      2019年,广州商品进出口值突破1万亿元,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从2015年的43.7%提升到2019年的49%,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由33.6%提升至42.7%,欧盟、东盟超越美国成为广州第一、二大贸易伙伴。

      2019年,广州跨境电商总规模(444.4亿元)居全国第一,其中进口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数量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

      2018年来,广州先后实施营商环境1.0、2.0、3.0改革,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获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至2020年10月,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广州位居全国第四,在2020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中,广州获评市级第一名。

      截至2020年10月,广州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60.6万户,比2015年增加127.6万户。

      朋友圈

      截至2020年12月1日,广州已与全球六大洲59个国家的8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对11个国际友城投资6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4亿美元,对9个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投资18个项目共1.8亿美元,伯明翰大学广州中心等多个友城合作项目相继落户。

      广州的外国驻穗领馆数量增至66家,居中国内地城市第二位。2018年以来,乌拉圭、委内瑞拉、加纳、巴拿马、乌兹别克斯坦共5个国家在广州设立总领事馆。(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