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区大面积早稻正处于黄熟期。受近期频繁强对流天气影响,6月下旬我区早稻开始出现稻飞虱迁入虫源,高空灯晚均诱虫量86头(27日267头)。据最近田间调查,稻飞虱百丛虫口密度在500-1000头,高的达6000头以上,以褐飞虱成虫为主(长短翅比例约1:1),田间表现为外地、本地虫源重叠发生,局部地区虫口密度大。预计早稻后期稻飞虱将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
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6月30日-7月3日,重点防控稻飞虱,兼防纹枯病、稻曲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
2、推荐药方:
(1)稻飞虱:可选用呋虫胺、三氟苯嘧啶、噻嗪酮·异丙威、吡蚜酮等;
(2)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可选用甲基硫菌灵、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
(3)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可选用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噻菌铜、噻霉酮等。
施药期间田间保持浅水层3-4天,以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