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广泛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8-05-08 来源: 区农业局
【字号:

  农业病虫害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环保、综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使用杀虫灯、粘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技术,适时、科学、合理地开展化学防治,扩大生物农药使用比例,严禁使用高毒违禁农药,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控效果,保障农产品安全的目的。

  一、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生产应重点做好“两虫一病”(即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为主的病虫害防控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农业防控措施、生物防控措施和化学防控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熟期,统一耕作措施、统一施药防控,有效减少病虫为害损失率,达到减少化学农药施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种植高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品种可选择粤禾丝苗、黄广油占、华航31号、美香占、粤农丝苗等优质品种,既保证对稻瘟病等病害的抗性,又保证品质和产量。

  (二)采用科学的耕作措施。广泛应用机械收割和稻草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施用控释肥技术,既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又不会施用过量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科学肥水管理,合理密植,健身壮苗,从而提高作物抗性,减少病虫害。

  (三)保护和利用天敌。在移栽前喷施送嫁药,推迟大田用药时间,前期不施用农药或选用对天敌低毒安全的生物药剂,创造天敌有利繁衍环境,利用蜘蛛、寄生蜂等天敌控制害虫。

  (四)加强水稻病虫害调查。注重对病虫害发生、发展和为害的调查监测,重点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为主的病虫害发生动态,为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五)使用杀虫灯技术。连片种植区可安装杀虫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能大大降低虫口基数,减轻为害。

  (六)科学用药。掌握病虫在主为害世代和关键时期施用,通过准确预测预报防控适期,对症下药,提高施药成效,达到减少施药次数的目的。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BT、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井岗霉素、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在病虫较重时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甲基硫菌灵等高效、低毒的农药,科学制订用药方案,交替轮换使用农药,延缓病虫害产生抗性,提高施药效果。

  (七)大力推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鼓励和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控组织,种植户可委托植保专业防控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控,实现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技术水平和防控效果。

  二、蔬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一)农业防治措施。通过栽培、管理措施,优化蔬菜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提高蔬菜抗逆性。恶化病虫害繁殖、传播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孳生、扩散蔓延。

  一是轮作。通过不同作物轮作,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破坏有害生物与蔬菜的伴生关系,阻断土壤、病残体中残留的有害生物的循环侵染。如水稻与菜的水旱轮作,瓜类、茄果类蔬菜与芹菜、甘蓝等轮作,可减轻枯萎、青枯、疫病等病害通过土传病害,减少虫害发生。

  二是及时清洁田园。及时清理蔬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改善田园生态环境。种植前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败叶及田埂、沟渠、地边杂草、病虫寄主,改善田园生态环境。

  三是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生产中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性地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充分应用蔬菜自身良好的抗病性、抗逆性抑制病虫为害。

  四是调节播期。通过提早或延后播种期,使蔬菜易受病虫为害的时期避开病虫繁殖、扩散高峰期,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为害。如蕃茄、辣椒等秋冬种植可减轻枯萎病;秋白菜适当晚播,可防止软腐病和病毒病发生;马铃薯适当推迟播种,使结薯期避过高温期,可减轻疫病发生。

  五是科学肥水管理。根据蔬菜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肥料效应,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时期、数量、方法,平衡供应大、中、微量元素。重施有机肥、轻施化肥。追肥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严禁大水漫灌,实施沟灌、膜下滴灌、微喷灌等栽培灌溉技术,雨后及时排水降渍,实现健身壮苗,提高作物抗性。

  (二)物理防治措施 

  一是使用杀虫灯技术。菜田广泛安装杀虫灯,并要持续使用,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虫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积极的作用。杀虫灯能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等多种害虫。

  二是使用有色粘板防虫技术。利用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为害。黄色粘板能诱杀有翅蚜、烟粉虱、黄曲条跳甲等害虫,蓝色粘板能诱杀蓟马等害虫,粘蝇板能粘杀果蝇、斑潜蝇、桔小实蝇等害虫。

  三是使用防虫网等技术。塑料薄膜、防虫网是以人工建筑的屏障,将害虫拒之于外,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通过扩大大棚生产面积,广泛采用塑料薄膜、防虫网,能减少害虫发生,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三)化学防控措施 

  一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在药剂防治中,优先选用对人低毒或无毒的生物农药,如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可选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等,既可提高防控效果,又能确保农产品安全。

  二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菊酯类、多菌灵、百菌清等,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虫害应在低龄幼虫期施药,病害应以预防性为主,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农药,延长害虫抗药性,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和采收间隔期。

  三是适法使用农药。要根据病虫为害部位及特点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和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如地下害虫采用拌种、土壤处理、灌根、投放毒饵等方法防治;种子传病害采用药剂拌种、温汤浸种等方法防治;白粉虱、红蜘蛛栖息在叶片背面,药液应重点喷在叶片背面;霜霉病等喷药时应着重喷叶片背面;炭疽、轮纹、叶枯病、白粉病等药液应着重喷在叶片表面上;豆螟等应在早上太阳未出豆螟未进入豆荚时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