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广州市增城区道路养护中心申请,我局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发改重点〔2012〕1095号)的要求,委托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增城区陈家林路北延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现就项目主要内容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主要内容予以评估前公示,以达到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的目的。在公示期间,欢迎各界人士以电话、邮件等方式反映有关项目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建设单位:广州市增城区道路养护中心。
(三)工程概况与技术标准:增城区陈家林路北延位于增城区与黄埔区交界处,是连接增城与黄埔的一条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线位呈南北走向,南起增城区陈家林路与宁埔大道平交口,北接黄埔区新元路,路线全长约3.822km,其中增城区段2.427km,黄埔区段1.395km。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功能,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km/h。本项目为增城区段,路线长约2.427km,其中隧道段长约441m,桥梁段长约255m,路基段长约1731m,路基段道路红线宽40m。
(四)项目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为67626.04万元。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项目建设计划:项目规划总建设期为36个月。
(七)项目征地拆迁情况:项目占用各类用地面积约228.1亩。
(八)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陈家林片区。
(一)项目立项、审批的合法合规性。
(二)立项过程中公众参与。
(三)被征地农民就业及生活。
(四)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标准。
(五)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程序和方案。
(六)绿化迁移。
(七)拆除过程。
(八)对当地的其他补偿。
(九)工程方案。
(十)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可能引起地面沉降的影响。
(十一)资金筹措和保障。
(十二)大气污染物排放。
(十三)噪声影响与振动影响。
(十四)水体污染物排放。
(十五)固体废弃物及其二次污染。
(十六)水土流失。
(十七)施工方案。
(十八)文明施工和工程质量管理。
(十九)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体系。
(二十)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二十一)施工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
(二十二)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二十三)媒体舆论导向及其影响。
三、项目拟采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一)落实项目用地预审、规划选线、环境评估及施工许可等报审工作,保障项目开工建设依法合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避免任何逾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行为。
(二)加强民意正面引导,运用各种平台开展法律法规、征地拆迁政策、安置方案等宣传。
(三)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广州市有关法律法规对被搬迁人进行补偿和安置,及时补偿足额支付,并对沿线居民提出的合理要求予以满足,确保沿线居民的社会环境安定。
(四)相关部门做好服务保障和指导监督工作,依法合理确定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五)按照国家和当地法规规定的程序开展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工作,补偿方案征求公众意见。
(六)拆除工作依法合规,临时安置补助费经济补偿落实到位,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方式做好临时安置工作。
(七)绿化迁移前做好相关基础资料普查,制定详细的绿化迁移方案,且只有在向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过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机构鉴定、专家论证、征求公众意见,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开始实施绿化迁移方案。
(八)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文明施工和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建设,需对因项目建设损害的村道、排灌设施进行修复。
(九)加强对施工图设计阶段深度要求;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建立专门的沟通小组,及时了解利益群众的需求,对利益群众的提出的要求分类整理,采纳合理建议,及时沟通,提早完善对应工程方案细节
(十)隧道施工积极推行标准化及信息化,实行围岩与支护结构监控量测信息化、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信息化、施工质量管理信息化,及时有效指导和控制施工,建立隐蔽工程施工过程照片、影像记录资料库,确保施工过程可溯、可查
(十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强化全过程监管,控制资金风险。
(十二)严格执行施工期间的各项环保措施,并建立环保监理机制;强化营运管理,严格按制定的各项营运期环保和安全监督机制来运行,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强风险预警。
(十三)合理按照施工工序和施工时间,做好项目施工措施与相邻项目建设时序的衔接,实施过程考虑与敏感时点的关系,施工周期安排避免干扰周边居民生活。
(十四)选择具有资质等级、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勘察、设计、施工、货物供应、监理等单位,与之签订合同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双方的质量责任。
(十五)项目单位成立社会稳定风险管理小组,加强与增城区政府的沟通,建立完善的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十六)施工期间制定详尽的交通组织方案,施工期间做好项目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宣传工作,减少对周边群众日常生活设施的影响。
(十七)将清洁生产纳入到施工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好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鼓励在施工过程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施工技术。确保污染控制设施的完好运行。
(十八)加强宣传教育、排查不稳定因素、保障集体和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
(十九)加强国家的政策法规宣传,宣传项目的合法和合理性,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十)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实行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加强建设资金监管,实行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规范工程款支付和结算行为。
(二十一)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计划,合理控制工期、合理管控资金计划。
(二十二)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落实内部责任体系,建立内部应急处置响应机制。
(二十三)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每日排查。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治安防范和环境保护措施。
(二十四)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加强源头监管,强化路面管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日常安全教育培训。
四、征求公众意见范围及主要事项
(一)征求公众意见范围:公示对象为受项目建设影响的居民群众、社会团体与企事业单位。
(二)主要事项:征求公示对象对项目建设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三)公示期:2023年12月13日到2023年12月19日(共5个工作日)。
(四)征求公众意见具体形式:公示期内,受项目建设实施影响的居民群众、社会团体与企事业单位,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信函等方式向第三方机构反馈意见与建议(为保障各方意见的有效性,请如实提供真实完整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及住址),我局将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充分研究听取相关各方意见。
五、评估主体指定方及评估主体联系方式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指定方:广州市增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人:萧主任 联系电话:020-82730630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惠民路1号区行政中心4号楼
邮箱:zcfgjtzk@gz.gov.cn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杨工 联系电话:020-83180883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68号9楼
传真:020-83183022
邮箱:3593644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