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纪委监委机关 > 廉政教育
以报为枪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1-05 09:26 
【字号: 小】
 

  江苏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发展抗战文化”展示区,记录着一段《江淮日报》创办的故事。

  《江淮日报》于1940年12月在盐城创刊,是华中根据地的第一张党报,它的前身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抗敌报(江北版)》。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后,《江淮日报》又成为华中局的机关报,由刘少奇兼任社长,王阑西任副社长兼总编辑。

  194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要求军队政治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宣传、出版、教育事业。刘少奇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工作,从《江淮日报》筹备之日起,他便倾注了极大精力。他写的《论抗日民主政权》一文,就发表在《江淮日报》创刊号上。创刊后,刘少奇在向中共中央汇报苏北地区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时说:“中原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已于12月1日在盐城出版,订购者甚多。”

  《江淮日报》最初为铅印四开二版,后改为四开四版。从发行4000余份,后增至1.5万份。报纸除发行到华中、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外,还通过各种渠道被传送到上海、南京等沦陷区城市和大后方重庆等地。

  《江淮日报》定位十分明确,主要是传达中共中央对抗日战争的主张和政策,宣传华中局、新四军对抗敌斗争的主张,揭露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报道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群众工作开展等情况。

  刘少奇要求,要使报纸直接成为对“敌、伪、顽”斗争的武器,要与“敌、伪、顽”的反动言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江淮日报》具有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为了使报纸办得有生气,刘少奇指示,除每天刊登3000字的延安电讯外,多刊登群众爱看的新闻报道,也要注意解决党内的思想问题。为此,报纸专门辟有《抗敌文艺》《抗剧》等副刊,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既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也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文化工作的发展。此外,刘少奇对报纸的出版工作也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凡重要稿件,他都要亲自审定修改,常常改稿到深夜。他还经常深入报社基层检查工作,与记者、编辑、排字工、印刷工等亲切交谈,鼓励大家艰苦奋斗,认真办好报纸。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爆发后,《江淮日报》发表社论,揭露真相,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刘少奇在分析形势后,从抗战大局出发,于1941年1月15日致电党中央,提出“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这一重要建议很快为中央采纳,并成为后来中央制定的新的斗争策略。此后,《江淮日报》先后发表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的真相》《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等文章,揭露了蒋介石破坏抗战制造分裂的阴谋,宣传了中共中央对事变采取的正确政策和方针。

  1941年7月,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对盐阜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报社在盐城一带经历了几次辗转搬迁。为使敌人分辨不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去向,最终报纸于7月22日停刊。

  《江淮日报》虽然出版的时间不长,但对于推动华中地区抗日战争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作为《江淮日报》的延续,《新华报》于1942年7月创刊,陈毅兼任社长。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