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镇镇域面积约232平方公里,下辖35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常住人口12.68万人,户籍人口10.41万人,流动人口2.27万人,是国家卫生镇、省中心镇、市示范镇。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498名,进位197名,并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一、区位交通
中新镇地处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科教城和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三城两区”核心地带。具备“三横四纵”的立体交通体系,广州地铁21号线(中新站、坑贝站)、广河高速、北三环高速、国道广汕公路、省道118线及完善的镇村道路网络;货运枢纽东北客货运外绕线增城区站、增城西站均设在辖区。
二、自然资源
中新镇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以丘陵为主,中部为相对低平的河谷冲积平原。林地面积约126.4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54.48%;水域面积为6.1平方公里,较大的河流有西福河、金坑河、坑贝水。境内联安水库为增城区库容最大的水库,容量约2931万立方米;白洞水库为增城第四大水库,容量约1002万立方米。
三、经济产业
中新镇发挥辖区交通、区位、土地资源等优势,加大“三引”工作力度,搭建高质量招商平台;依托增城西站,高起点推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中新科技园等发展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我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01亿元,完成固投总量排名全区第3。规上工业企业产值61.12亿元;完成工业投资29.35亿元,同比增长93.21%。2024年,我镇完成预算收入 56,072.38 万元,完成率134.69%,完成进度全区排第一名。
农业: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为主导,立足“一村一品”发展,基本形成“多节点”都市农业空间布局、“1+4”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拥有绿天然、德权渔业、一衣口田等省级龙头企业3家,三星丝苗米、农科小镇黑米、荔枝、蓝莓等优势农业品牌,加快推动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着力推进4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
工业:目前在库规上工业企业51家,主要包括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精密五金、化工、建材等产业,亿元企业有中新公司、希美克、标榜汽车、万辉等。2024年,全镇重点项目共有118个(总投资约142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项目31个,基础设施项目41个,房地产项目16个,其他类项目18个。
商贸业:近年来,已开发十多个高端大型房地产项目,包括碧桂园、侨建等知名房企,以侨建城市综合体、恒大酒店、景新国际名城等大型商住项目为核心,打造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金融服务、酒店住宿等于一体的高端商业中心。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9个,其中在建房地产项目9个,在售项目10个。
四、教育医疗
中新镇现有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1所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所公办中学(福和中学:初中;中新中学:初高中)、21所公办小学(含分教点)、22所公民办幼儿园、1所民办12年制学校(广州理工实验学校)、1所民办高中(广州市华汇高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约4.3万人(大专生约2万人、高中生1762人、初中生4047人、小学生11529人、幼儿园学生5935人)。有在职在编教师672人(幼儿园10人、小学382人、中新中学162人、福和中学116人)。
中新镇现有2家公立综合性医院、35个村级卫生站所,其中中新镇中心卫生院编制床位200个,2024年接诊28.6万人,现有编制162个,实际在编人员153人,非在编人员32人。福和卫生院现有床位60个,2024年接诊14.8万人,现有编制116个,实际在编人员100人,非在编人员23人。目前已建成颐康服务站37个,龙城国际医疗康复中心准备试运营,广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星安居)等正加快建设,全力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缓解老龄化问题。
五、文化底蕴
中新镇自古为军事交通重地和历史文化溯源之地,藏龙卧虎、储秀纳珍,可谓人杰地灵。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名人志士230余人、200年以上较为完好的历史建筑和古迹60多处,为史载粤籍两大丞相之一的南宋清献公、右丞相崔与之,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郭继枚的家乡。中新镇将持续强化历史人文资源活化利用,推动“广州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建设,打响崔与之廉政文化品牌;推动濠迳村科普小镇建设,打造集标本修复、博物展示、互动研学为一体的综合科普基地,该馆先后荣获“广东省科普基地”、“广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被评为广州市第二批港澳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入选首批“广州市康养学游基地”。
六、组织情况
镇党委下辖基层党组织151个,其中下属二级党委2个,党总支部28个,党支部121个,共有党员3155名。镇领导班子硕士以上学位8人,80后8人。全镇公务员、事业编干部157人,其中男性112人,女性54人;大学学历9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7人。村(社区)“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244人,占比98%;平均年龄43.6岁。全面组建551个网格党支部、586个网格党小组,划定3121个党员责任区,推动3853名党员下沉居住地常态化发挥作用。
七、奖励情况
先后荣获“全国卫生乡镇”“广东省乡镇人大工作示范点”“广东省森林小镇”“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广州市示范镇”等称号。全镇37个村(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制治(社区)”;29个行政村为市区级美丽乡村,一衣口田、绿天然、德权渔业被评定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三星村(三星丝苗米)、南池村(南池杨桃)、茅田村(茅田杨桃)、五联村(蔬菜)、官塘村(芦荟)入选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