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新塘概况

2025-01-24 来源: 新塘镇
【字号:

  新塘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江下游北岸,广州市东部,东邻仙村镇,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靠黄埔区,北接永宁街,地处广州、深圳、东莞等多个城市区间,是广佛都市圈和深莞都市圈的交集区域,被称为广州东部板块的黄金走廊。全镇面积85.09平方公里,辖33个村民委员会,2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总人口约5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0.5万人,外来人口35.5万人。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镇”、“中国十佳和谐小城镇”、“全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最佳乡镇”、“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名镇”、“广东省牛仔纺织服装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平安建设先进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历史文化】

  新塘镇驻地宋代为东江大河湾,后渐成河滩。明代在河滩上垒石围塘,石堤渐为圩集,故名新塘圩。民国27年(1938)增城县治设于此,1950年称新塘镇,1955年改区,1958年成立新塘公社,1979年改镇,1983年又改为区,1984年再建镇,2004年由原新塘、永和、沙埔、仙村、宁西“五镇合一”形成大新塘,2012年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将“五镇合一”的大新塘划分为新塘镇、仙村镇、永宁街,成为现有建制的新塘。

  新塘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并一度有“礼仪乡”之称。出现过南宋名臣、广东第一部地方志《南海志》编撰者陈大震;被赞为“震世名宗”并载入《明史》的陈政;明朝一代大儒、三部尚书湛若水等名人。新塘还与明末清初岭南三大诗人之一的陈恭尹密切相关,陈恭尹在新塘度过了后半生,有诗记曰“借屋增江口,悠悠十八年”。

  【经济状况】

  新塘镇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25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7.71亿元,限上批零销售总额1129.14亿元。全年总税收39.1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399家(其中规上高新科创企业145家),形成了以牛仔服装为主,电子电器机械设备、五金塑料、包装印刷、化工、建材等10多个行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综合经济实力位列2024年全国千强镇第18名。

  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完善、年产量最大、产品系列档次最齐全、出口量最大的牛仔服装集群基地,被誉为“中国牛仔第一城”“中国牛仔服装名镇”、“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牛仔服装产业集群”。镇内现有从事牛仔纺织服装的市场主体6968家(其中工业企业2415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40%。有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各类服装纺织制衣设备10万多台套,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棉纱染色设备、牛仔面料织机以及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最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形成了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洗漂等完善的产业链,每天可加工生产120万件牛仔服装。有康威、广英、创兴等一批省名牌企业,具有“VIGOSS”、 “增致”、“魔斗士”、“笨小孩”等1000多个国内外注册知名品牌,产品销售世界各地。

  【基础设施】

  新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达,高铁+城轨+地铁+高快速路的“3+N”枢纽型交通体系基本成型。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之一的新塘高铁站已通达7省63城;穗莞深城际已建成通车,新白广城际正在加紧建设;广州地铁13号线一期已建成通车,镇内有广深高速、广园东快速、107国道等交通主干线与珠三角骨干交通网相连。近年来,新塘镇持续加大对重要道路的建设投入,广园复合立交、广深高速新塘立交及沙村隧道、温涌东路、临江大道(增城段)、西宁西路(东洲段)、汇太西路等已建成通车,茅山大道、东华大道、凤源路、新何路等道路建设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东部中心核心区路网体系日趋完善。

  民生工程

  新塘镇始终以头号工程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瓜岭村入选广东省首批典型村名单,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建成全区首个立交上盖公园—海贝公园(一期)、四望岗公园、万田生态公园、新塘公园、东区公园、白江荔枝山公园、逸珑湾公园等多个大型市政公园,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建成万达广场、永旺梦乐城、大润发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可满足镇域内56万人商业购物需求。拥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7所,公办学校32所,养老机构2个,床位218张,其中新塘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被广州市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评定为10个“广州市引领性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之一。2024年全镇完成农村集体资产交易219宗,总金额4.8亿元,瓜岭村乡村振兴会客厅获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发展规划】

  目前新塘镇正加快推进“一核四圈”产业空间布局:在广州东部中心核心区打造以总部商务、金融办公为主要业态的“核”;以新塘牛仔城和久裕村、东华村的电商产业为基础,培育发展时尚产业,打造“时尚产业直播电商商圈”;在东北部银沙工业园和周边村级工业园,通过工改工改造升级,打造“先进制造商圈”;利用东部约万亩农用地资源,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商圈”;将西部的环保工业园、太平洋工业园连片升级改造,打造“综合服务智能制造科创商圈”,构建枢纽核心聚集引领,多元产业支点协同发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