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访谈活动】增城区政协2021年“有事好商量” 聚焦“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服务”

    2021-08-05 来源: 增城日报
    【字号: 分享

    154.png

    协商座谈会现场

    147.png

    区政协委员单伟深

    148.png

    区政协委员、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华明

    149.png

    应届毕业生代表莫辉燕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就业,经济发展才有底气;保住“饭碗”,老百姓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去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更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为更深入了解和反映重点群体的就业期望,助力全区扎实做好就业工作,2021年增城区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行动聚焦“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服务”这一主题,将应届毕业生、企业代表请上协商平台,与政协委员、政府部门负责人一起协商如何更好地提升重点群体的就业率。

      焦点一:缺乏实践经验成大学生就业主要困扰

      搭建大学生实习平台靠前引导

      2021年,广东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4.2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和外省来粤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求职规模预计超过85万人。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体制不断变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莫辉燕是广州华商学院一名应届毕业生,目前正在华商教育集团实习。她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不少同学由于对自身择业方向不清、定位不明,感到非常焦虑;也有工作后,发现和自己心理预期落差太大,频繁辞职跳槽。找不到工作着急,找到了想辞职,求职路上的应届毕业生似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

      此外,多数企业在招聘时一般会更倾向于具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对于较少参与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而言,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也成了毕业求职时的困扰之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莫辉燕希望由政府部门主导搭建一个大学生见习、实习平台,将就业帮扶前置到大学生实习之时,给予更多的就业指导,让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岗位对口的实践经历,为应届毕业生成功求职增加砝码。

      焦点二:现有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多而不精”

      建立区级统一就业信息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成为就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由各部门、镇街各自主导的服务平台降低了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有效性,增加了待就业群体获取信息的困难度。此外,我区每年都举办多场次招聘会,但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或镇街自行组织,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镇街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对此,政协委员单伟深建议,政府要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此外,政府部门和属地镇街要加强协同配合,将推进就业与镇街“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构筑及时、贴心的服务平台,创新选择周边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专场招聘,促进重点群体就近就业。

      焦点三:就业培训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

      将促就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虽然当前省、市、区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不少就业培训补贴政策,但实施现状却是企业不热、生源不足、培训机构不积极。这其中既有求职者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培训机构课程与产业契合度不高的问题。

      对此,有政协委员建议,一是就业培训要与地区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相契合,可把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依托优质农业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吸纳未就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既保就业、又促振兴。二是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心理的指导和帮扶,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调动他们参加各项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做好顺利就业重点群体的回访工作,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实现长期、稳定就业。

      焦点四:政府公益性岗位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强化公益性岗位日常管理

      公益性岗位,是政府专门针对就业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措施。政协委员单伟深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增城尚未建立起区一级公益性岗位库,对现有的岗位资源难以做到统筹规划和统一监管。同时,政府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后续帮扶工作存在短板,未能及时引导从业人员认识到现有岗位临时性、阶段性的特征,缺乏“帮一把、扶一程”的具体工作措施。

      对此,单伟深建议,有关部门要对就业帮扶性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梳理和统筹,通过就业将“扶助”与“扶志”相结合。此外,要强化公益性岗位日常管理,坚持属地管理与行业监督相结合,规范签订劳务协议,严格考勤、动态监管,在岗领补、有序退岗,防止公益岗位福利化。

      焦点五:企业用人需求与劳务市场供给之间有矛盾

      政府牵头走进高校靶向引才

      根据区人社局关于我区重点群体就业情况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与之匹配的就业人才开始出现缺口。“招工难”“求职难”问题长期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在调研中,大部分企业认为“应聘者缺乏相应职业技能,无法匹配岗位要求”。

      区政协委员、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华明向记者介绍,企业目前出现专业技术人才、一线普工两端招聘困难,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在企业招聘中,符合岗位要求的求职者少之又少,希望政府能够牵头组织企业走进高校,有针对性地招聘专业对口的人才。”朱华明还提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企业招聘一线普工的资金补助力度,减轻企业压力。

      焦点六:吸引劳动者就业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优化就业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区入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加重了企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对招商引资工作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朱华明表示,由于公司到地铁站的距离太远,公交班次较少,无论是求职者前来面试,还是员工日常上下班,交通都十分不便。他希望,政府可以增加公交车线路或频次,满足企业员工的出行需求。

      公共交通不够便利,企业员工开车上班的意愿明显变强,驾驶私家车上班的员工越来越多,企业及周边原有的停车场所已远远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对此,朱华明希望,政府能够在企业集聚的园区内规划建设更多的公共停车场,或免费开放附近空置的停车资源,以解决企业员工上班“停车难”问题。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