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2月28日在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提名人选 何永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严格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镇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聚焦稳定经济“基本盘”,经济保持总体平稳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01亿元,总量排名全区第3,其中工业投资29.35亿元,同比增长93.21%;社会投资9.59亿元,同比增长13.72%。注册地总专包企业总产值18.93亿元,同比增长44.55%;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30.2%;限上餐饮业营业额579万元,同比增长8.63%。2024年度完成预算收入超5.6亿元,完成率134.69%,完成进度全区排名第一。
二是平台建设蹄疾步稳。持续发力推进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1588亩主体地块已完成清表交地和房屋拆迁工作,房屋拆迁面积4.59万平方米,平台主体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2024年完成征地面积2199亩,目前公铁联运片区已完成征地累计超1.1万亩。希音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东部枢纽冷链子项目、电商转运中心一期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获批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增城西站国际班列通达16国31城,开行国际班列466列,增长14.46%;发运量占全市51%、全省42%,初步形成“交通+物流+产业”运产贸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是发展空间扩容提质。大力推进项目升级改造,南华润186亩、新星实业79.26亩、万辉扩建28.4亩等“工改工”项目动工建设,存量工业用地效益持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土地出让成效显著,全年出让土地12宗,出让面积643亩,出让收入6.31亿元。
四是招商引资精准发力。举办招商推介活动2次,全年完成新洽谈项目46个,新注册项目20个,完成计划投资2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0%。
(二)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典型镇村加快建设。围绕典型镇“1+4+7+9+N”建设要求,编制指导性规划文件,完成“六乱”整治四项攻坚任务20027宗、7671处;全力开展横跨主街“三线”整治,完成下地改造17公里。提质升级“七个一”建设项目,持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着力培育7条典型村,按照典型村标准同步推进心岭村、池岭村建设。
二是现代农业提质提档。累计认定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创建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认定3个省级龙头企业、认定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新增2家省级标杆家庭农场。
三是强农富民兴村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乡村CEO”赋能平台作用,强村公司和强镇平台互联互动持续推进,在研学文旅、就业转移、联农带农等方面精准发力,7条典型村均已达到集体经济收入“3050”目标,特色产业基础扎实。科学规划景区发展建设蓝图,濠迳村公共设施综合提升和全面改造工作初见成效,濠迳亲子地质公园成功获批国家3A旅游景区;池岭村3200亩油茶产业园已种植1100亩油茶,三星村稻田公园建设加速推进,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四是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总面积5500亩,乡村绿化植树9000株。推进“四沿”区域农房风貌整治,完成拆除破旧附属设施、乱搭乱建、违法建筑427宗,面积20.3万平方米,完成率102.9%。南池村、联安村上榜2023年度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心岭村荣获2023年度广州市“美丽乡村”称号。
(三)躬身为民谋福祉,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6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197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按期完成。积极打造“1+38+N”(即1个未保站、38个护苗加油站、N种精准及关爱服务)全域全天候“衷心护苗工程”,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建设成效明显,被广州市政府列入“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建设成效明显的镇”,评为2024年度增城区民生微实事优秀项目,是全市获此殊荣的3个镇街之一。
二是教育医疗事业加快发展。37个村(社区)颐康服务站挂牌;2个羊城家政基层二级服务站、1个就业驿站、1个村居“增城妈妈”家政品牌服务站建成;华汇高级中学如期动工,福和希望小学继枚分教点校园完成升级改造;中新镇中心卫生院评定为二级综合医院,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广汕南路、福宁大道先行段等道路建成通车,坑贝水中新科技园区段河道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措并举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38天,达95.2%;创建“无废细胞”示范点,希美克(广州)实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无废工厂”。
(四)着力推进平安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是社会治理举措有力。深化“枫桥经验”实践,加快构建多元调解纠纷机制,形成源头维稳、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坚持建立“一查二调三促四确”调解工作步骤,高效解决矛盾纠纷。全年受理交办基层矛盾纠纷1087宗,化解1087宗,化解率100%;已交办涉稳预警信息304条,把各类型涉稳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不出镇村。
二是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督导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564家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检查企业1826家次;部门检查和企业自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3个,均已完成闭环整改。
三是打击违建常抓不懈。坚持“严控新增、消化存量”的工作原则,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精细化巡查,发现一宗、拆除一宗,严厉打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治理违法建设427宗,面积超20万平方米,任务完成率102.9%。
(五)不断强化自我革命,激发政府服务新效能
一是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常设议题。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会议34次,学习议题59个。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等16期,覆盖4364人次;镇班子成员深入一线督导党纪学习教育163次。
二是政府效能显著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服务专窗,充分发挥镇、村两级业务办理平台效能,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发布信息769条,受理办结信息公开申请60宗。
三是法治政府持续深化。全年共办理合同合法性审查1100件次,处理法院协助函、调查函和司法建议等法律事务40件次。对1250份交易平台合同、446件信访回复函开展合法性审查。
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武装、退役军人事务、打私打假、侨联侨务、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档案保密、地方志、工青妇、残疾人等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全镇人民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带领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成果,是镇人大代表监督支持的成果,是全镇人民和社会各界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成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中新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中新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制约要素有待突破,现代产业集群规模不大,产业龙头项目数量偏少,新兴产业体量较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任重道远;二是民生服务保障水平仍需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与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三是城乡面貌还需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有待改善,尤其是中新村更新改造项目停滞,严重影响圩镇整体风貌品质。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一年,也是开启“十五五”规划奠基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事关全局、影响长远。今年中新镇政府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区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腾空间、引产业、去库存、提品质、保安全、谋发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更好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更好统筹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更好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更好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更好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双轮驱动”发展机遇,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标准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全年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力争进入全国千强镇前300名。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同比略有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工业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51.7%。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大做强重大平台
依托公铁联运、中新科技园等载体,发展壮大平台经济。加快增城西站配套建设。加快西站站前路、福宁大道涉铁段建设,为西站开通高铁快运和普速客运功能提供保障,加快枢纽功能区域建设,力争全年国际班列开行数量增加至500列。
提升公铁联运枢纽能级。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国际班列业务,开设多条国际运输通道,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及中欧、东盟等国际班列物流,强化与黄埔港、白云机场等周边海港、空港协同联动,规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创建“枢纽+通道+网络”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区、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
谋划布局低空经济。加快推进增城跑道型通用机场前期规划、用地等工作,为推动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项目做好保障。承接低空经济项目,招引一批低空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全国标杆意义的低空经济和枢纽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推动经济指标企稳向好
升规纳统壮大规模。加快推动小升规纳统,加大对润城、中南高科等园区新引入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上规纳统,积极为园区企业链接更为丰富的招商资源,助力园区内企业实现良好经营与发展。同时引导企业迁移到中新辖区注册成立独立法人公司,进一步壮大规上企业规模,为辖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狠抓枢纽片区产业招商。大力推动公铁联运上下游配套产业延伸,加快建设希音供应链总部、平川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现一站式物流供应链服务的高效运行,打造“一带一路”现代供应链国际陆运港枢纽。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产研融合平台。承接中新广州知识城外溢产业服务,对接汽车零部件近地化配套、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推动本地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与中南高科、润城产业园等招商中介和平台公司的合作,招引以智能终端、5G通信、信创、新型显示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入园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昌运、中新生命健康科技园、广汕南路加油站、东部外贸产业园、129亩商住用地等项目加快动工;加快味谷、酒仙、恒富等项目建设进度。
(三)全力以赴做好要素保障
做好用地保障文章。突出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重点平台、重点项目土地收储。加快推动南华润、寰通实业、福田化工等“工改工”项目建设,做好储备地、留用地招商引资以及297亩地块报批。加快留用地招商洽谈进度,主动对接欣竹不干胶、艾玛压缩机等项目,督促项目方尽快开展前期工作。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优先保障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用地需求,采用“土地流转+土地整治+产业导入”灵活组合模式,解决土地资源瓶颈、优化用地结构,实现土地综合整治效益最大化。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枢纽集疏运系统,加快南香路西延线道路开工,连通S118线与黄埔区九龙大道,实现与中新知识城路网互联互通,畅通双区合作经济廊道,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城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提升外联内畅水平。加强产业载体与基础设施衔接,完善排水、电气、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领导班子挂点走访机制,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为企业解决困难,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促贡献,构建更加紧密的政商关系,助企惠企见行见效。
(四)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高标准推进中心镇建设。推动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双提升,打造产城融合品质新城。牢牢把握“1+4+7+9+N”建设要求,通过大力推动镇墟城市更新,进一步补足城镇建设短板,建设“产业强、服务优、承载高”支撑节点型中心镇。
全域培育创建典型村。实施“标杆示范、达标提速、消薄补强”三大行动,深度总结挖掘我镇典型村推进建设经验,突显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全域行政村分类有序培育创建典型村,推动全域行政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高质量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样板。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大力推进莲花出水农科小镇建设,支持绿天然等农业龙头企业提质增效。高品质建设规模化花卉产业基地,绽放“鲜花经济”,有效壮大油茶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探索美丽经济新路径,用心打造荔枝、丝苗米等本地特色产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推进强镇富村“乡村CEO”赋能平台建设,深化10村试点“乡村CEO”经营管理模式,以点带面,逐步在全镇推开,探索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径。
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山水、田园等生态资源和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推动濠迳亲子地质公园3A景区提质升级,方舟探秘乐园、百立生文化旅游等项目尽快落地;建成多条研学旅行路线,培育都市农文旅商融合新业态,打造增城北部最具魅力的亲子研学文旅目的地。
推动乡村美丽蜕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精心营造美丽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序推进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行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以慈岭村为试点,探索打造农房建设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一体化示范样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高效全面推进2025年民生实事,持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中新镇第一中学新建、中新中学扩建、华汇高级中学等学校工程建设;顺利实现新城大道,中新科技园规划二横路、乌石路,恒大山水城周边规划路等建成通车;推动龙城国际康复医疗健康中心投入运营。
务实兜底民生保障。关心关爱“一老一小”,落实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争创国家级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优化颐康中心(站)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中新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新旧模式转换,督促开展安置区动工建设,实现村民早日回迁安置,妥善化解村民纠纷。
(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统筹抓好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各项工作,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加强灾害事故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坚决守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聚焦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黄赌毒”“食药环”及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在矛盾纠纷摸排调处、分析研判上下功夫,持续推进社会矛盾纠纷专项治理,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预案,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路虽远,行则将至;愿虽艰,做则必成。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群众,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开拓进取,为实现“枢纽新城,绿美福都”目标,推动中新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