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增江街聚焦山水资源、市容秩序、环境整治、风貌管控等方面,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品质,优化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显著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
聚焦山水资源,建设“绿美”增江
增江街依托“一山一水护一城”天然优势,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多方力量,着力抽疏增绿,共建绿美增江。
近年来,增江街有序推进城乡融合示范区增江东岸专项试验区建设,先后打造了鹤之洲湿地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太子森林公园、东湖公园、创鲜农业公园、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增江碧道、大埔围美丽乡村景区、陆村公园、初溪码头公园、白湖竹海飞榕户外生态公园等一系列绿美生态亮点工程,提升了增江街人居环境,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观光、休闲、娱乐的“网红”好去处。
同时,增江街还持续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参与乡村绿化,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54场、种植树木8075株,进一步推动了绿美增江的建设。
聚焦市容秩序,建设“绣美”增江
增江街以“绣花”功夫推动城乡精细化管理,以东湖社区为试点并推广全域服务治理“增江模式”。通过引入优质国企合作共建,增江街开展了静态交通管理,使东湖社区巷道变得宽敞整洁,车辆有序停放。
同时,增江街还盘活了闲置资源,逐步推进西山仓综合改造项目、东湖印象夜经济项目等项目建设,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在加强市容秩序管理方面,增江街持续开展“六乱”整治,开展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通过划线管理、建设停车场等手段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发动全街力量持续加强交通治理,优化辖区交通环境。针对莱茵花园、东门桥路段等区域的占道经营现象,增江街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既加强了夜间经营秩序的执法监管力度,又为流动摊贩合理规划了东区市场、凤塔社区创业广场等近3000平方米的疏导点,实现了夜间经济与市容秩序的和谐共生。
聚焦环境整治,建设“洁美”增江
增江街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化环卫保洁力度,开展爱国卫生统一行动,全面维护市容市貌干净整洁,并通过健全“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垃圾处理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重点培育了五星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典型村。
同时,增江街还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城乡公厕49个,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持续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基本完成城乡污水纳管处理。
在城乡“三线”整治方面,增江街重点推进了联益村等典型村的通信线整治工作。
此外,增江街还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妥善解决木材厂、化肥厂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盘活进度,推动狮岭社区东桥东路40号微改造项目动工建设,完成村道巷道硬底化、供水管网改造、停车场、篮球场等民生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通过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升行动,增江街还与9家建筑业企业开展结对帮扶,谋划开展了3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00万元,目前已完成西山涌路灯、光辉涌水环境治理等18个项目建设。
聚焦风貌管控,建设“和美”增江
增江街高质量建设提升了“增江画廊鱼米之乡”“花果飘香红色之旅”“竹海飞榕增江湾”3条新乡村示范带,并成功创建了6个市级美丽乡村,全街11个行政村均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4个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其中,大埔围村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绿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在风貌管控方面,增江街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大埔围村“美丽庭院”获省级认证;规范新建农房管理,严格落实带图审批、按图验收制度。同时,增江街还结合典型村建设,推进“四沿”区域“裸房”整治工作。以白湖村为例,增江街将其新增的21亩土地宅基地作为集中规划建房试点,围绕“建设新村、整治旧村、全村提升”整体目标,创新“宅基地票”制度,因地制宜探索宅基地整合、腾退、分配、风貌提升以及历史建筑处置路径,扎实有效推动农村建房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努力为全区提供农村建房管理“白湖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