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7007520615B/2022-00074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2-04-19
名称: 坚持保护与传承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4-1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坚持保护与传承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发布日期:2022-04-19  浏览次数:-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广州增城,千年古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曾涌现出湛若水、崔与之等历史文化名人;革命战争年代,更是有无数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留下一段段保家卫国、感人至深的故事。

  挖掘、保护、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先烈的精神代代传承,让古今文化和谐交融,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应有之义。

  自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党史研究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以“三个转变”推动实现“七项成果”,结合自身业务专长,扎实做好历史文化、古树名木、红色资源等保护挖掘传承等各项整改工作,为我区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护自然遗产 讲好古树名木故事  

  3个采编小组历经近4个月的走访探寻与编撰修改,足迹踏遍增城各镇街的山野乡村,今年3月,由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区文联、区作协共同编撰的《增城人文历史与自然遗产丛书》之《增城古树名木》一书的采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出版。

  这是首本系统介绍增城古树名木基本情况的出版刊物,也是《增城人文历史与自然遗产丛书》之一,从古树名木这种“活的文物”角度展现增城人文历史的丰厚与自然遗产的丰富。

  “我们旨在通过编撰《增城古树名木》,进一步助力我区摸清古树资源现状,加强古树管理,挖掘保护古树文化资源与历史价值,推动建设绿色增城、美丽增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办)副主任陈桂莲表示。

  有“东南亚白花鱼藤之冠”之称的小楼镇千年仙藤、荔城街挂绿广场的“挂绿母树”、派潭镇樟洞坑村大围细叶榕、正果镇湖心岛景区的古乌榄群和古荔枝群……翻阅《增城古树名木》样书,全书收录了辖区内156棵(树群)代表性的古树名木。每株古树的书写都以树种、科属、树龄、保护等级、树高、冠幅、胸围、经纬度、位置等介绍开头,并采用大量图片展现部分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同时,书中还制作了精确的古树分布图,方便读者寻踪。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研究当地历史、地理变迁、古今气候的宝贵资料,是国之瑰宝、活的文物、历史的见证。保护这些历经悠久岁月遗留下来的古树名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陈桂莲向记者介绍道,《增城古树名木》一书的编撰以2018年全区古树名木调查资料为依托,突出挖掘增城古树的文化层面,大量搜集、整理古树的人文轶事和文化传说,将古树与历史、社会以及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给读者,是一本兼具科普性与可读性的人文书籍。

匠心打造区地方志馆 重现城市“前世今生”

  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设计风格、图文并茂的内容展示......2021年12月30日,定位为“地情文献收藏中心”“区情展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增城地方志馆(区情馆)在增城城市馆一楼正式揭牌开馆。

  该馆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以纵述历史、横分门类的框架体例,从“山川灵淑、望地增城”“千年古邑、大事钩沉”“文明印记、足音跫然”“耕读传家、村落文脉”“多元文化、相融相通”“务本兴商,航运便利”“硕儒崛起、化育风尚”“民俗文化、源远流长”“钟灵毓秀、风物惠和”“沧海桑田、古邑巨变”十个方面,全面扫描增城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多层次揭示增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增城人民的精神追求及其独特的人文精神。

  区地方志馆自开馆运营以来,不时有市民携老扶幼前来参观。“区地方志馆的建设,能进一步让市民尤其是青年人近距离感受增城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和地方特色,激发对城市和历史的认同感与热爱之情。”市民廖先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不断丰富区地方志馆的特色和内涵,真正把该馆打造成教化育人的重要基地,目前,区委党史研究室还与区委宣传部联合,致力通过导入“VR全景展示”技术,打造线上展馆,让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或固定客户端随时在网上观展,推动红色文化和地情知识的宣传展示和线上推广。

发挥专业优势 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保护、管理、运用好增城辖区内各类红色资源,区委党史研究室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开展红色遗址大普查、指导开发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组织编写《增城红色口述史》等举措,聚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遗址大普查方面,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全区共确定重要的革命遗址共40处,其中重要的红色遗址30处,10处为其他遗址。

  同时,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区文广旅体局精心梳理,将我区重要的红色旧址串联成线,设计出南部“增江街大埔围-仙村阮海天故居和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红色线路和北部“正果中共增城县委旧址和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派潭中共增龙县委旧址”红色线路。

  此外,区委党史研究室还积极组织开展抢救式红色历史保护行动,组织开展《增城红色口述史》一书的编写工作,通过采访革命战争年代的亲历者、见证者,聆听他们的感人事迹加工整理后编辑成书,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目前,该书已完成对26位历史亲历者的采访,整理成口述史资料8篇,文字资料4万字;整理老同志回忆文章6篇,约3万字。(来源:增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