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8MB2C96203M/2023-00011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3-03-13
名称: 2022年区消委会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分析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1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22年区消委会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3-03-14  浏览次数:-

  (通讯员 田婧)2022年,区消委会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提升投诉举报处理效能和提升群众满意率“双提升”为目标,强化程序规范,提高工作质量,健全完善消费维权网络和消费维权机制,打造消费维权协同共治格局,努力为增城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一、总体情况

  2022年,区消委会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受理工单36604件,较去年同期增长43.38%,工单类型分别为咨询1273件、投诉23619件、举报11306件,其他类型406件,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14.94万元。

图片1.png


图一▲   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对比图

  二、投诉情况分析

  2022年,区消委会与区市场监管局共受理投诉23619件,同比上升41.57%,从数据来源看,广州12345热线接收13381件,占比56.65%;全国12315平台接收9534件,占比40.37%;监管人员录入(来电、来函、上级部门交办、其他部门转办等)704件,占比2.98%。

  (一)投诉性质分析

  按照投诉性质分析,居于前五位的分别是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合同问题、广告问题、不正当竞争问题。

图片2.png

图二▲   投诉问题性质比例图

  (二)商品和服务类别分析

  在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16711件,占总投诉量的70.75%,服务类投诉为6908件,占总投诉量的29.25%。

  根据2022年商品大类投诉数据,食品类、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子电器类和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

图片3.png


图三▲   商品大类投诉数量

根据2022年服务大类投诉数据,生活、社会服务类、销售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投诉量居前五位。


图片4.png

 图四▲   服务大类投诉数量

  三、ODR企业情况分析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适应“互联网+”消费维权新要求,开辟线上快速解决消费投诉渠道,重点培育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较强、自觉履行消费维权主体责任的企业建立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机制,2022年新发展2家ODR企业,截至目前,增城区共有5家ODR企业。2022年增城区ODR企业在线处理消费纠纷2232件,其中ODR渠道直接接收消费者投诉523件,占ODR企业投诉总量的23.43%,ODR单位平均处理时长6.94天,和解成功率达79.46%,在广州市各区中排名第一,消费者对ODR单位评价得分全市排名第二,充分说明我区ODR企业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至此,我区已构建“消委会-21个市场监管所-56家消费维权服务站-5家ODR企业”多元维权网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消费维权协同共治工作格局。

  四、投诉举报热点分析

  (一)投诉热点分析

  “吃”仍是投诉的最大问题。2022年涉及食品以及餐饮服务的投诉共5168件,同比增长46.73%,占总投诉量的21.88%,其中食品投诉4177件、餐饮类投诉991件。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涉及食品夹杂异物、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计量不准、食品包装标识以及广告宣传等多个方面。餐饮服务团购券限制使用或加价消费、结账时“反向抹零”、外卖食品配送等事项也是投诉的热点问题。

  服装鞋帽类投诉问题多发2022年共收到服装鞋帽类投诉2936件,同比增长59.65%,占总投诉量的12.43%,其中网购类投诉占比91.60%,说明网购已成为消费者购买服装鞋帽类商品的主要方式。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商品质量问题,如服装鞋帽类商品清洗后严重褪色、缩水等;二是售后服务问题,如发货不及时、虚假发货,不履行7日无理由退货承诺等;三是虚假宣传问题,如商家对商品成分、尺码等虚假标示、标示不明确或使用绝对化用语等。

  生活、社会服务类占比较高2022年受理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3054件,同比增长45.98%,占总投诉量的12.93%,位居服务类投诉第一位。美容美发、保健养生服务是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重灾区”。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如推销、使用的产品为三无产品,实际服务质量及体验与宣传不相符等;二是价格问题,如服务价格不对外公示,报价不一、收费混乱等情况;三是合同问题,如合同签订时使用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办卡后承诺的折扣不兑现、会员卡和代金券使用限制多等问题。

  家居用品类投诉成为新的投诉热点。2022年受理家居用品类投诉1376件,同比增长57.80%,占总投诉量的5.82%。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定金问题,商家收取定金后产品缺货不退款,消费者因个人原因希望退回定金等;二是合同问题,商品交付后颜色、尺寸、材料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等;三是质量和售后问题,商品甲醛超标、气味刺鼻,安装、维修过程中损坏地板、墙面等。

  防疫物资相关投诉快速增长。受疫情影响,2022年关于医药用品尤其是口罩、退烧药等防疫物资的消费投诉较多。2022年收到关于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共计462件,占总投诉举报量的1.96%,同比增长114.88%。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哄抬物价问题,由于防疫用品供不应求,部分不良商家借机短时间内多次涨价,扰乱市场秩序;二是发货问题,部分商家延长预售时间,导致发货缓慢,还有商家存在恶意砍单情形;三是虚假宣传问题,商家以防疫为噱头,将普通口罩宣传成医用口罩吸引消费者下单。

  (二)举报热点分析

  广告问题居于首位。2022年共接收广告违法行为举报2595件,同比增长60.19%,占举报总量的22.95%。问题主要集中在:网购平台电商销售商品时网页宣传不规范、使用极限词等违法违规广告用语;商家发布与商品或服务真实情况不符的广告,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等,尤其在保健食品、美容服务等领域较为明显。

  质量问题不容忽视。2022年共接收质量类举报1506件,同比增长19.81%,占举报总量的13.32%,从涉及领域看,主要分布在以住宿餐饮、服装鞋帽、日用商品、房屋建材等为主的吃、穿、用、住四大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需求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对质量问题尤其是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举报快速增长。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举报1207件,同比增长67.41%,占举报总量的10.68%。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涉及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消费者的维权要求、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等问题。消费者反映商家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态度不佳的举报日益增加,这类举报的快速增长表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的体验感和心理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