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临近,区市场监管局聚焦节假日消费热点,提早介入,紧密部署,开展中秋节前食品销售环节专项检查,做好监管员、守门员、服务员、宣传员、维护员,切实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全力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安全。
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员。区市场监管局针对节假日消费热点,聚焦辖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景点周边、大型商圈、加油站便利店等人流密集消费重点场所,结合“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工作要求和监管工作要点,重点检查经营资质、经营过程控制,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及台账设置、食品保质期、食品储存环境设备设施等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让群众买得安心、吃得放心。8月下旬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96人次,检查业户261家次,排查化解风险隐患12个。
做好食品质量守门员。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检测手段,根据年度抽检工作计划,有序开展中秋节假日专项抽检工作,强化对月饼、糕点制品、米面粮油、食盐、保健食品等应节热销食品抽检力度,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守稳守好群众食品安全底线。8月下旬以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专项抽检49批次,包括米面粮油加工品7批次、粮食加工品10批次,糕点制品3批次、月饼20批次、保健食品5批次、食盐4批次,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对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开展快速检测1822批次,不合格16批次,合格率99.12%,对不合格产品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做好经营规范服务员。为深化市场监管“大服务”工作理念,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食品经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区市场监管局以送教上门的形式,实地服务指导业户落实做好日常经营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为企业答疑解惑,不断提升企业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制作印发相关指示牌、保健食品专区销售标识、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标识、散装食品标签、台账盒等相关物资,为业户日常规范经营提供便利,引导业户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规范经营行为。
做好食安科普宣传员。区市场监管局多维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结合日常监管工作要点,通过口头宣讲、派发宣传册、张贴宣传单、媒体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多次发布食品消费提示,正确引导经营者诚信规范经营、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同时,发动镇街村居协管力量,利用食品安全“进社区”“进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张贴食安宣传专栏等,将食品安全宣传触角延伸到村居、校园等各个角落,帮助形成良好食品安全习惯,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做好消费权利维护员。区市场监管局落实节假日领导带班值守和24小时应急备勤制度,提前安排工作人员做好食品安全应急值守工作,畅通12345投诉平台,确保节假日消费维权“不打烊”。发布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强化对违法行为的警示震慑作用,鼓励广大群众共同监督、共同治理食品安全,以多元共治、多方合力维护合法权益,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节日消费环境。
中秋食品消费提示:
●“选”:选择正规门店。选购月饼时注意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尽量到资质证照齐全的大型超市、糕点专卖店等正规经营场所购买。
●“看”:查看包装标识。选购月饼时除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外,还要仔细查看信息标识,如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食品生产许可证(SC)编号、配料表、营养标签、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等。谨防购买或食用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掩盖、补印或篡改标识的月饼。同时,还要仔细查看月饼的色泽、形状、配料成分等,不要盲目选择“保健”“无糖”“低脂”“不添加香精”“不使用色素”“不含防腐剂”月饼。
●“储存”:注意储存条件。月饼保质期相对较短,一般在45~60天左右;当气温超过30℃,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天。消费者在购买后要按照包装说明上的贮藏方式进行保存并及时食用,在食用前注意观察外包装是否完好、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异味、霉变等现象。食用时如有不良反应,要停止食用,立刻到医院就医,并尽快找到商家协商处理。
●“留存”:保存消费凭证。消费者在购买月饼时一定要保留好相关的原始票据和有关凭证,网购月饼注意保留截图, 养成留存购物小票凭证的习惯,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若发现购买的月饼存在食品安全等涉嫌违法问题,请及时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