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70075209149/2023-00108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09-29
名称: 情满中秋,礼赞国庆!派潭“村晚”走进社区鼓乐声欢呼声沸腾了整个墟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10-0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情满中秋,礼赞国庆!派潭“村晚”走进社区鼓乐声欢呼声沸腾了整个墟

发布日期:2023-10-08  浏览次数:-

  月圆度中秋,普天庆国庆。今年的中秋国庆相连正是爱家爱国同频、家国情怀共融的好日子,9月28日晚派潭镇“村晚”文化活动在派潭广场举办,恰逢国之双喜派潭人民共庆家家团圆。

  图片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国庆来临之际,派潭“村晚”双节游园会在派潭广场盛大开启,乡亲们有的提着灯笼、穿着汉服,有的手上举着脸上贴着小国旗,带着亲朋好友一起相聚在派潭广场上,共同参与这场双节盛会。小家团圆,大家团聚,时移世易,在新时代的一撇一捺里“团圆”又有了新场景新画面。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文化活动,群众作为主角在“村晚”舞台上尽情表演,展示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呈现乡村文明新风尚,草根性、乡土味、烟火气吸引了十里八乡村民蜂拥而至。据统计,当晚现场观众约15000人,线上围观人数达20多万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的不仅是民俗,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中秋国庆这一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着中华精神之风、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化之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潮当中,派潭镇恰逢其时推出派潭“村晚”系列文化活动,以节为媒、来自乡村、造福乡村,由“村晚”破题,不断拓展乡村文化生活的覆盖面,提高其参与度和影响力,用中秋佳节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奋力唱好乡村文化振兴这台大戏。


双节游园,家国大团圆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迫切要求乡村文化事业扩大创新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体活动需求。任何时候,群众热爱才是持续的动力。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潮流。中秋佳节,派潭“村晚”,以双节游园会为主题,打造接地气、有人气、沉浸式交互体验,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通过一场“村晚”产生了共鸣,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背后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迎合中秋国庆佳节主题,派潭广场上张灯结彩,双节主题门头装饰、灯笼街猜灯谜、团圆打卡墙玩法多种多样。“纵有他乡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临近中秋与国庆,离家的学子们、乡贤们纷纷回到家乡,今年不仅有圆月与团圆,还能和亲朋好友、乡亲邻里同聚派潭“村晚”大团圆,感受家乡的日新月异,感受家乡的蓬勃生机。“听家人说现在派潭很热闹,一直都在手机上刷‘村晚’视频,但是因为在外面忙都没时间回来看看,趁着这次中秋国庆长假赶回来和家人团聚,也来看看家乡的‘村晚’。”在外做汽配生意的张先生特意从外省赶回来参加“村晚”并说到,“很热闹!很好玩!看到家乡越来越好,越来越有人气,感到非常开心非常自豪!”

  图片

  此次“村晚”的奖品抽取除了抽奖券、直播福袋等形式,还采用了视频评论集赞、刮刮乐抽奖、动感摇一摇等新奇有趣的抽奖模式,100%的中奖概率也刷新了游客们的体验感,增强了参与感,实现了高高兴兴游玩来,圆圆满满回家去。

  相传古代有八仙,兴起蓬莱阁,聚餐饮酒好不快活。每位仙人都会准备一盘佳肴前来赴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派潭镇派潭社区和桃源里社区的书记干部们化身为“八仙”,带着派潭的“土特产”前来赴“村晚”盛宴,何仙姑捧着山水豆腐花、吕洞宾提着粽子、嫦娥端着月饼,蓝采和托着派潭盖仔粉......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派潭二中的卜焕荣老师和派潭本土定时针乐队将《我是客家人》歌词进行再创新,融入了派潭的元素,通过客家方言演唱流行歌曲,既保留流行歌曲的“原”味,又融入了客家文化的“土”味。一曲演罢,定时针乐队主唱还邀请了派潭学生冯唯上台,一起演绎《真的爱你》,熟悉的歌曲和旋律,引得台下观众大合唱,互动性氛围拉满。“受邀参加派潭‘村晚’的演出,我们结合想‘村晚’的特色做一些创新带给大家特别的体验,因为派潭是客家方言大镇,生活和居住了很多客家人,所以我们将《我是客家人》这首歌歌词加入了派潭的元素进行改编,希望大家喜欢!”派潭二中的卜焕荣老师提到。以文化创意赋能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多种文化形态,有助于提升大众参与度,增强审美韵味,提升美育素养,也有利于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好戏连台,村晚大舞台

  乡土文化的厚积薄发,厚积的既是乡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历史记忆,也是当下农民在致富路上建立起的文化自信。新时代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也增强了传承发扬乡土文化的责任感。无论是村民登台当主角,还是举全村之力一同筹备的精彩节目,都显示出农村群众愈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蕴含着人们对乡土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期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乡村文化自信与乡村文化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民俗文化表演和非遗展演承载着独具地方特色的情感与记忆,让传统文化在“村晚”舞台上大放异彩、焕发生机,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厚植乡村文化自信。锣鼓声声,色彩鲜艳的貔貅们摇头摆尾,时而高高跃起,时而转身腾跳,或憨态可掬,或勇猛威严。本次“村晚”的舞貔貅节目是由派潭中学学子们精心准备的,他们专门向舞貔貅非遗文化传承人学习,为派潭的文化传承事业增添了新鲜血液,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

  鼓点铿锵,气势磅礴,派潭幼儿园的师生带来鼓舞+舞龙表演,《盛世欢歌》一曲出,台上舞龙忽如驾云飞腾、忽如翻浪斗波,鼓舞与舞龙的结合妙不可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充分展现,成为人们可触可感的文化形态。此次“村晚”舞台上的民俗文化表演和非遗展演都由派潭镇的老师和学子演出,“村晚”大舞台不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来动起来,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散播到更多人的心中,也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培育艺术文化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

  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在中秋抑或是国庆都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和内涵。传统节日,也是文化的纽带,激发人们对团圆、和睦的情感共鸣。由派潭幼儿园和派潭、桃源里两个社区合作演绎的舞台剧《回家》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派潭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王伯的老人,24年前四处漂泊,后来到派潭务工,但与亲朋好友都失去了联系,今年的5月在派潭社区工作人员、派潭派出所和增城区救助管理站的通力协助下成功找到了亲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是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也是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派潭飞出的百灵鸟、著名高音歌手温翠娴老师的《望月》将我们的思绪牵动,余音绕梁,派潭中心幼儿园老师优美灵动得舞姿也诠释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歌舞共祈愿“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传统佳节是快意人生的“小确幸”,也是思接千载的“大叙事”,无论是阖家团圆亦或是望月怀远,都连结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派潭乡贤代表石益坚博士也来到了“村晚”的现场,与派潭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合唱《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故乡的思念,唱出了所有派潭乡贤们的心声,抒发了拳拳的家国之情,牵动起在场所有观众们的心,台上台下一同合唱,将爱家爱国之声响彻长空。

  图片

  当我们为“村晚”舞台上的“歌星”、“舞者”、“笑星”鼓掌欢呼时,一股热望也油然而生:这是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这是一片文化自信的土地,这里生活着充满文化创造力的人民。从观众到演员,群众站到了舞台中央。让文化真正在乡村动起来,要紧盯“以农民为主体”打造乡村文化,更需要一批有热情、有才艺的民间艺术家,派潭镇“村晚”文化系列活动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鼓励群众走上“村晚”舞台、实现自身价值,群众自发性和政府引导性有益补充,增加了文化产品供给,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


  文化赋能,乡村大振兴

  艺术赋能乡村,文化引领发展,“村晚”不仅是一场联欢会,更是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为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派潭镇积极探索,以人民群众为圆心,经济发展为半径,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强化景区带动、节庆拉动、文旅互动,将“村晚”融入休闲娱乐、文化旅游、民俗经济等大文旅范畴,形成村民、企业、消费者互利共赢的闭环,让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让消费者消费场景不断刷新,让当地企业借势不断做大做强,进而让“村晚”活动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打造一个文化产业的同心圆。据了解,派潭各大酒店民宿假期平均预订率已超过50%,其中森林海温泉度假酒店8天假期的预订率已达98%。“村晚”不需要门票,观看也没有门槛,它是“土”味的,打破了传统文化“阳春白雪”的印象,而越是接地气的,越是往人心里钻,像社区广场舞队自编自导自演的广场舞《好日子》这些冒着热气的表演从派潭广场舞到了“村晚”舞台上,呈现的是愈来愈丰富的乡村民众生活,展现的是好客又烟火气的乡村文化。

  图片

  舞台上歌舞升平,舞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有的围观精彩节目挥舞手上的小国旗和闪光棒,有的吃着月饼品着派潭的山水豆腐花,有的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村晚”的精彩一刻。场外,摊位一条街热火朝天,美味的月饼、网红的小食、爆款柠檬茶应有尽有。

  图片

  莹莹之火,皓月之光,温翠娴老师倾情献唱《吾乡派潭》。烟花起,照人间,喜悦无边,庆双节烟火升腾与圆月一同点亮夜空。当地群众“动”起来、文化资源“活”起来、旅游消费“热”起来,从现实中“乡村一隅”走向“社会全域”,从区域“小欢喜”走向全域“大联欢”,派潭镇正在走一条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之路。中天一轮满,双节共团圆,这是家国同庆的盛会;最是良辰美景时,人人共此团圆日,这是人间至味是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