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听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它却是“最简单的一件难事”。
在荔城街辖区内,坐落着95个小区,其中非物业小区有38个,物业小区54个及3个单位宿舍。非物业小区租户多、没有垃圾库房、空间少;物业小区虽然有物管公司,但由于部分物管的不作为或不积极,导致垃圾落地、外围商铺卫生状况差、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频频出现。
面对锦绣御景苑、锦绣御景国际、荔城碧桂园三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落后状况,是消极应对,还是迎难而上?荔城街选择了知耻而后勇,化压力为动力,书记带头、班子牵头、全员参与,全面剖析原因,对症施策,全面推进整改落实,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以实际行动改变落后局面。
对症下药根治垃圾分类难题
锦绣御景苑小区现有居民4185户,居民约1.2万人。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存在着分类运输设备不足、投放点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小区垃圾收运模式不合理、站桶督导成效低等问题。
4月9日,记者走进锦绣御景苑一二期,在主干道上,各类微造景的垃圾分类宣传栏、展板有趣可爱,居民在进出小区之间,潜移默化学到垃圾分类知识。
针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存在的问题,锦绣社区党委书记刘怡宇表示,社区联合物业管理公司——广州市群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群力公司)正视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改进。
在记者采访期间,一辆崭新的垃圾封闭收运车正进入小区收运垃圾。荔城街环卫工作组组长张劭桦告诉记者,目前荔城街封闭小区部分实现了“大车不入小区”,专收分类垃圾接驳车专运分类垃圾出小区,到指定垃圾中转站,再在垃圾中转站实行垃圾转运工作模式。针对锦绣御景苑在垃圾转运运输不足、车辆少的情况,区城管执法局联合荔城街向群力公司赠送2辆厨余垃圾收运车和1辆其他垃圾收运车,满足转运需求。
在锦绣御景苑二期19栋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由原来3个分类桶增加至6个,箱体式的投放桶非常方便居民投放生活垃圾,同时也减少垃圾落地的情况。街环卫工作组工作人员介绍,锦绣御景苑原设有43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经过磨合和配合居民的习惯,从4月起将逐步优化减至22个,最终成为7个误时投放点,15个定时投放点。“优化投放桶点,一方面减少站桶督导人员投入,另一方面对投放点保洁、转运效率均有提升。”目前已对拆除投放点摆放花架及投放指引,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复绿。
群力公司作为小区管理服务主体,在垃圾分类工作上需负上主体责任。在此次整改当中,荔城街要求群力公司强化管理,成立垃圾分类工作巡查组,加强督导巡查。3月下旬以来,群力公司另外聘请7人成立垃圾分类工作巡查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督查落实整改措施,其中包括清运次数由每天两次增加到三次,杜绝垃圾落地和满溢现象。同时,加强垃圾分类站桶人员培训和监督。
接下来,社区还将联合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入户宣传,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加强对沿街商铺垃圾收运管理工作,提升锦绣御景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质量。
不按规定投放垃圾个人将被曝光
锦绣御景国际小区位于金竹二路31号,占地面积约0.6平方公里,分四期。小区含有商业街商铺494间、别墅304栋、高层80幢、会所1个、公寓1栋。现居住6500户居民,约23000人。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着垃圾落地问题频发、外围商铺垃圾未能有效清运、定误投放未落实等问题。
金竹社区党委书记顾赵骅表示,该小区垃圾落地问题存在两方面:一是小区内部垃圾收运效率过低,导致投放点垃圾满溢;二是小区外围商铺垃圾量大,收运机制存在缺陷。针对垃圾落地问题,社区联合街道从3月以来约谈敏捷集团增城项目经理和小区物业经理,要求物业公司增编增员,从小区原来每日收运两次增加三次,预计4月完成清运公司招标。针对目前的招标空档期,金竹社区聘请了5名兼职环卫工人成立“突击队”,在每天晚上6时至10时,对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和外围商铺的垃圾进行彻底清运,改善垃圾落地现象。
“我们经过前期摸底后,将小区划分为3个网格,由社区2名干部联合物业项目经理实行网格化管理,每日一巡、每日一整改、每日一报,发现问题马上反馈,立即整改。”顾赵骅说,针对部分投放点不合理问题,根据实际户数情况和居民投放习惯进行了适当调整。从3月以来,该社区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了社区党建和社区重要工作议程,发动50名在职党员开展入户宣传,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和定、误时投放时间的认识度和知晓率。
记者在锦绣御景国际第四期走访看到,不少定时投放点旁堆放着少量垃圾。顾赵骅表示,由于居民上下班时间不一,容易错过投放时间,又或者懒得跑腿,有极少部分居民将垃圾直接放在已撤桶的定时投放点上,造成了垃圾落地现象。针对极少部分居民不按规定投放的问题,目前已安排巡查队加强巡查清运,同时加强联合执法,对不规范分类投放商家及个人进行处罚,已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个人处罚8宗。“下一步,我们将联合街道给小区第四期定时投放点安装视频监控,作为试点,对不按规定投放的个人进行曝光,希望借助这项举措督促居民多走两步,按规定投放垃圾,助力推进培养居民分类投放习惯。”顾赵骅对记者说。
将三股力量拧成一股劲
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如果说,荔城街碧桂园的垃圾分类工作在2019年以前是“攻坚战”,那么,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就进入了“持久战”, 尤其是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企业退场后,凸显出物业公司工作开展缓慢、投放点分布不合理、居民配合度低、垃圾桶集中存放难等问题。
据介绍,在诸多问题当中,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在“邻避效应”尤为明显。“这个选点为什么要选在我家旁边?”居民的意见让前期碧桂园小区在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尤为被动,因此部分投放点设置空间小,仅能存放两个分类桶。从3月以来,荔星社区联合物业管理公司,根据居民投放习惯和居住人数,对一些密集投放点进行优化,拟计划拆除11个投放点(7个定时,4个误时);扩宽增容原来4个,即由原来两个桶或三个桶增加至四个或六个桶,减少垃圾满溢现象。同时针对智能垃圾分类箱维护成本高问题,将更换成普通投放箱,降低维护成本。
加强沟通,社区持续督导物业管理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尽快完善与第三方公司清运合同,优化清运时间,做到日产日清,加强投放点管养力度,做好站桶督导。
长效机制是确保“持久战”取得胜利的法宝,而党建引领则是其中关键。荔星社区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社区97名党员纳入社区垃圾分类的带头示范行动中,成立“同心”党员志愿服务队,将社区工作人员、在职党员、物业公司三股力量拧成一股劲,在垃圾分类的站桶督导、宣传、监督等环节上,齐努力共行动,发挥党员群体在社区中的先锋带头作用,动员更多的身边人参与进来,通过组织力量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往纵深发展。
在宣传方面,社区将利用“电梯一分钟”对居民进行精准宣讲,加强小区保洁员培训,发挥保洁员在日常工作的劝导作用;无论是“反复说、时时盯”,还是持续蹲守、上门劝导,荔星社区誓要推动垃圾分类理念入耳、入脑、入心,促进居民们的垃圾分类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垃圾分类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可以反映出城区的文明素养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是改善营商服务环境的整体要求。“垃圾分类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老城区人口居住集中,需要防止随时间推移而出现动摇和反弹。在这种情况下,荔城街呼吁区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区域党建单位等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各方力量,让社区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站在全局的高度,“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一起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