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习俗——“做景”
增城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叫“做景”或者“做会”。在增城,几乎每条村都有“做景”这一风俗,“做景”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新年过后,正月初到三月里,有些就更迟。客家人比较早,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三到正月末,而本地人则在正月初七到三月,“做景”一词是从增城本地话中音译出来,在现在的字典里是找不到的,大概除了增城的人都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做景”,就是各个村子会选定一个日期,这个日期是各村不同的,在那天,住在村里的主人家就会大排席,邀请亲朋好友全都过来吃饭。平时我们去拜访亲友都会带点礼物,但是“做景”那天,去主人家的亲朋好友都不用带礼物,人到情面到,而且越多人去,主人家越有面子。因此,普通一家人“做景”摆七八桌酒席也是常见的。而且“做景”那天,不仅主人家,村里也热闹非凡,各种小商贩也会在那天来到村里摆摊,个别村庄还会邀请舞狮队表演,或者举行村际篮球赛,热闹程度堪比北方的庙会,盛况不亚于农历新年。
其实,“做景”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其意义不仅是请亲友们吃饭,还包含着浓浓的温情。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童年里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农村也在渐渐远去。增城也不例外,现在的农村剩下的大多是再加务农的老人,中青年都到城镇里生活工作。而“做景”为平时寂寥的农村带来了生气,让一些在外工作的人带着孩子们回到村里与父母相聚,平时寂寞的父母看着自己的儿孙,也能共享天伦之乐;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农村,长期在高压力节奏下生活的人们可以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一直在城镇长大的孩子也可以回到养育自己父母的农村,感受这片土地的淳朴自然气息。“做景”作为一种存活超过三百年的蕴含了浓厚乡土人情的传统习俗,值得我们每一个增城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