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19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工作部署,一手抓机构改革,一手抓市场监管,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工作规定》及《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强依法行政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扎实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局形成了依法决策、依法执法和依法监督的良好风气,现将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促进30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落地,实现“照后减证”。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全覆盖,实施个体工商户微信办照,“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智能化”办理商事登记。推行商事登记与“四品一械”(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证照联办,实现“一套表格、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证照同发”。同时简化企业注销登记程序,有效解决市场主体退出难题。
二是深入提高审批服务效能。推行外商投资商事服务“跨境通”,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2.5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工商登记审批2个小时内完成,对重点项目实现当场审批。制定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个转企”。我局125项行政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区新政务服务中心,实现“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设立“一站式企业开办专窗”,实现开办企业的“照”、“章”、“户”、“税”四个商事登记环节全过程“0”材料提交、“2”小时内即可领取结果、“0”费用开办。便利化的准入环境促使我区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新发展市场主体28877户,同比增长6.93%。现有各类商事主体16.62万户,同比增长13.17%。
三是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增城优质生活圈”的城市定位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产业发展目标,将“质量强区战略”纳入《广州市增城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意见》,将“质量提升行动、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努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等工作和事项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部署项目,编制《增城区质量状况白皮书》,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体质量提升提供决策依据。做好区长质量奖评选前期准备工作,凸显区委、区政府推动质量品牌的政策导向。
四是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建成全国首家洗衣洗涤行业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树立了我国洗衣行业标杆。增城荔枝成为广东唯一入围2019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产品,助推增城荔枝走向国际市场。发布2项国家标准、5项团体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2家企业获标准化项目资助11.3万元。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公示工作获得较大进展,共149家企业上报613项标准,涵盖1565种产品,企业数增长98.7%、标准数增长131.5%、产品数增长143.7%。
二、加强民营企业经营法治化保障
一是大力打击反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行为。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查办一批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案件,树立执法公信力,保护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2019年,立案查处反不正当竞争类案件3宗,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93宗。
二是完善执法程序。行政处罚案件适用“查审分离”制度。办案机构办案,政策法规科严格把关,对案件全面审查。案件办理过程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和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保证被处罚企业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和复议、诉讼权利。
三是完善行政执法内部制约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履职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等,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保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畅通申诉举报渠道,企业可通过多途径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三、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市场主体双随机抽查。全面落实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市场监管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涉及21个检查项目、48个检查子项。完善“双随机”人员名录库,牵头拟定我区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已完成市局下达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57户、企业2166户抽查任务,协调与烟草专卖局增城分局、区林业园林局完成区跨部门联合抽查100户任务。
二是加强信用监管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对连续两年未报送年度报告、连续两年未报税以及实地查无的957家企业予以立案吊销营业执照。今年共69719户市场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中未按规定公示或报送年度报告66595户,未在核准登记经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列入3104户,公示信息存在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列入20户,通过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向公众提示交易风险,强化对违规企业的信用约束和信用惩戒;同时有9282户市场主体主动改正违法行为补报年报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对失信情况进行了修复。同时,积极做好迎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城市评测复核工作,实地核查市信用办下发的我区315户“在运营主体黑名单”企业,对其中252户“失联”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配合督促63户在运营企业作出失信修复承诺、开展信用修复培训、提交信用报告等工作。
三是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和“诚信增城”系列活动,推荐一批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加“守重企业”公示活动和“诚信企业”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我区474家企业(个体工商户)通过评审认定,被公示为2018年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同比增长27.1%;同时,评选出2018年度增城区“诚信企业”288家,通过树立企业品牌,推动各行各业走诚信发展之路。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体系。按照国家、省、市通知要求,在我区创新驱动“1+4”系列政策的基础上,优化知识产权专利发展资金资助政策,并于1月份印发《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增城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增府办规[2019]1号),完善与上级部门相适应的专利扶持配套政策,大力鼓励发明专利产业化,研究制定对专利服务机构的激励机制。通过政策指导和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在专利创造、专利转化、专利应用等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我区专利创造持续增长和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
二是开展专利扶持申报工作。积极开展2019年增城区专利扶持申报工作,根据《广州市增城区2019年度知识产权专利发展资金申报指南》(增市监〔2019〕91号)的文件要求,于2019年7月1日-8月15日开展了2019年度知识产权专利发展资金申报工作,累计接收300多份企业材料和17份个人材料,预计共需发放奖励资金近三千万元,有效引导知识产权质量提升,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三是推进知识产权创造数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全区商标申请量12228件,注册量10053件,全区累计商标注册总量37066件;2019年,我区专利申请量7464件,同比增长40.2%,其中发明778件,发明占比为10.4%,同比增长-15.4%;专利授权量4100件,同比增长36.3%,其中发明为174件,发明占比为4.2%,同比增长43.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
五、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根据区司法局的工作安排,对《增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解决生产经营场所场地证明问题引导无照经营业务办理证照的意见》及《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增城区区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两份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统一修改。
二是开展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基层市场监管方式改革,出台《增城区进一步强化基层市场监管责任实行市场监督管理所双重管理工作方案》,对镇街市场监管所实行双重管理模式,基层监管所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调度以镇街为主,干部职工的组织关系、人事任命、业务指导由区局负责,进一步增强压实镇街的属地管理责任,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打通市场监管“最后一公里”。
三是完善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了《案件审批工作制度(试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法制员制度(试行)》等,明确规定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包括的范围、法制审核的主体、法制审核的程序等内容。建立了《案件审批工作制度(试行)》,设立案件审理委员会,主要领导为案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委员,局相关科室为案审委员会委员,集体审议重大行政执法案件。
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面向全局开展宪法和法律法规学习。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宣传宪法及与我局执法职能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制讲座、网络大学堂、学法考试等形式着力提高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素质。同时,坚持推行说理式的处罚决定书,使每一份处罚决定书都成为一堂法治宣传教育课。
二是面向社会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除在日常巡查走访过程中进行普法宣传以外,还创新宣传模式,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电视专栏、报纸专刊、公交站亭的宣传、户外LED显示屏的宣传、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增城广播电台等宣传阵地,全面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实现市场监管宣传工作覆盖广大群众、覆盖社区农村、覆盖行业企业。同时,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特殊纪念日和单项法律颁布实施周年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设置咨询台、悬挂横幅、派发资料等形式开展现场法治宣传。
广州市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