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广州市增城区司法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5-01-15 来源: 广州市增城区司法局
    【字号: 分享

      2024年,增城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目标,以“六法融合”为创新实践指导,为高质量发展东部中心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落实“第一议题”制度,2024年召开党组会议18次、党组专题会议13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增城区司法局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党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领导。统筹研究制定《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提请增城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增城区委常委会会议、增城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创新法治建设。加强镇街司法所前沿阵地建设,增江司法所成功创建为“广州市示范司法所”。深入参与区矛调中心建设,发挥好基层调解杠杆作用。建立全市首家“穗心矫”社区矫正心理健康增城服务站,创建全市首批“智慧矫正中心”示范点——增城区“智慧矫正中心”。联合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区税务局等部门推动广州首个税收服务“百千万工程”驿站落地正果镇。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提档升级。成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增城工作站,超87%的行政争议在复议环节实现“案结事了”。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商事调解组织,组建企业调解组织,创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个人调解室合计40个。新塘商会民商事调解委员会在2024年全国工商联组织的“商会调解基层落实年”活动中获评工作突出商会调解组织。设立区司法局维护安全稳定工作专班,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区司法行政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三)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区政府法治参谋角色。保障政府依法科学决策。指导出具各类法制审查意见1340件。审查区政府及其他部门重大政府合同270件,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45件,推动全区15份行政规范性文件出台。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统筹开展全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编制,1项事项纳入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管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推动《增城区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办法》落地。推动《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落地见效。牵头起草《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的通告》《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行使部分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的公告》。
           (四)创新执法监督,严格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法治监督机制。启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公章,增设行政执法协调监督部门。制定《增城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等制度方案。深入推进涉企包容审慎监管。在全市区级层面率先推行行政执法监督“观察期”,构建“执法+”立体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选任特邀执法监督员11人,确定首批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2家,为企业发声提供平台。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工作指引,粤执法办案平台镇街推广使用率100%。各职能局组织开展执法协调200余次,书面回复镇街来函咨询11次。

      (五)坚持复议为民,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建立制发行政复议调解建议函、行政复议纠错风险提示函等相关制度。2024年全区受理行政复议申请930宗,同比增长55%,审结476宗,其中调解、和解105宗,调解率为22.1%。健全行政应诉体制机制。建立行政案件应诉“报备+提醒+反馈+补救+通报”全流程督促机制,全区开庭行政诉讼案483件,全年未出现“四不”问题。

      (六)突出问题导向,以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开展涉企乱罚款问题专项整治,全区累计依法处理经营主体投诉30次,推行更大范围涉企“综合查一次”。开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立案绿色通道,实现涉企案件快速受理。加大涉企行政处罚类案件调解力度,听取民营企业意见67次,开展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听证7场。

      (七)践行以民为本,全面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法治乡村工作室、法律服务团队、“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全区建成372个法治乡村(社区)工作室;深化“一镇街一法律服务团队”服务模式,2024年以来,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总数7021(件/次)。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1487名,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乡村法治保障。发挥法律援助暖民便民作用。2024年,增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54件,涉及人数1479人次。创建增城区南部公共法律服务集聚区成立广州增城商事调解中心,引入广州市仲裁委员会进驻合作,为优化增城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法治GDP保障。

      (八)促进全民守法,拓展普法工作广度深度。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举办“法律进乡村”普法教育宣传活动167场,推出“法的隐秘角落”“看法说法”等普法视频品牌,创建荔亮灯塔法治教育基地。邀请63家企业参加“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法律风险管理”法治论坛。

            二、存在问题

      (一)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有待提高。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有待完善,制度指引方面有待加强,监督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程度有待提升,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执法协同性不足,对包容审慎执法原则落实不到位,柔性执法环境打造力度不足。

      (二)公共法律服务效能与群众期盼存在差距。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数量不足,调解组织覆盖面不足以应对实际需求,在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领域纠纷化解方面缺失专职调解员,不能满足涉企领域专业性调解工作需要。南部公共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存在宣传力度不足,量小力微等问题。

      (三)行政争议调解力度有待加强。行政争议化解调解机制应用还不够广泛,多部门联动力度不足,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和解力度有待加强,推动行政争议调解工作有待提升。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健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加强行政执法改革的法治协调和管理,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在增城落地见效,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

      (二)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争取省、市支持,开通“粤执法”权限,推行“亮码入企”执法试点工作,开展电子行政执法证亮证执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成立增城区人民调解工作协会,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构建人民调解大格局,使人民调解网络体系更完善、为民解纷止争更高效、服务平安增城建设效能更凸显。

      (四)推进南部公共法律服务集聚区阵地建设。着力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引入更多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持续推动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村居,推进公证便民提速增效。

      (五)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发挥行政复议效能,制定全区行政调解工作实施细则,完善“复议监督+反馈+整改”机制,对行政机关“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情况,坚决予以纠正,实现应调尽调、过罚相当。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