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文学 | 朱佩坚:增城年果大全

    2024-02-09 来源: 区文化馆
    【字号: 分享


      图片



      以前增城人过年,都会做各种各样的年果,打米饼、夹糖环、打米残、炸煎堆、印寿桃、炸油角……一年到头辛苦忙碌,图个丰盛,图个意头。

      最辛苦最忙碌的当是妇女,挨年近晚筹备各种各样的食材。

      最高兴的是孩子,守候在油锅边,等待着母亲用笊篱捞起炸至金黄的年果,不顾热辣第一时间吃个满足。

      那时过年,特别有味道。

      世易时移,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做艾糍、户户打米饼的乡村景象,渐渐的远离我们的生活。现在的物质非常丰富,什么都可以市场买到,却少了以前那份特别的年味。

      老年的朋友,中年的朋友,你还怀念以前的味道吗?年轻的朋友,你是否也在追寻一种纯朴的乡土味道呢?

      不管怎样,过年啦,都来尝尝这些地道的增城年果吧!


      炒米饼

      

      炒米饼,作为每个家庭必做的食品,而且要做很多,放进大肚窄口的瓦缸保存,一直吃到来年的四五月。

      打米饼是一件苦差,也是一件乐事,打米饼一般都在晚上,轮到某家,周围的大人孩子都要去帮忙,大人和粉,小孩打印。叮叮当当的锤声,构成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


      糖环

      

      用糯米粉和水搓成粉团,再搓成长条,巧手的妇女将粉条夹成六孔的花朵,放进油锅炸至金黄。糖环脆而偏硬,吃糖环需要一定的齿力,但咬起来又脆又香。


      黐米

      

      黐米又叫米残,是客家人过年的主要食品,广府人与客家人做朋友,最高兴的莫过于收获客家人送的黐米。

      做米残很考功夫,首先要将米煮成饭粒,晒干,再到河里淘些干净的沙粒,将米和沙粒混合在大锅里炒,再筛走沙粒。

      将糖浆溶入米粒压成块,是最考人的功夫,很容易失手,有些调皮的孩子会在旁边唱:打米残,打唔成,打米残,打唔成。如果令主人心浮气躁而失手,这人一定会追出去把小孩狠揍一顿。


      火廉

      

      火廉又叫脚底皮,是客家人的第二大年品,用炒米粉加糖浆制成,切割成长方砖性,吃起来粗糙粘口,甜甜韧韧的,容易填饱肚,本地人都喜欢得到该礼物。


      油角

      

      本地人客家人都喜欢做这种年品,用面粉加猪油搓皮,用花生白糖做馅,像做饺子一样包好,炸至金黄。油角松脆甜韧,一口一只,大人小孩都喜欢。可惜现在做的家庭很少了。



      图片


      

      油寿桃

      

      油寿桃是拜神必须的用品,所以过年家家都要做。做油寿桃不复杂,糯米粉团加入花生糖,印成寿桃样,油炸即成。油寿桃特别可口,大人小孩都会中意。此外寿桃还有甜寿桃和咸寿桃,不用油炸,用大锅蒸熟。


      

      芋果

      

      增城本地人叫芋果,客家人叫木柴头,是最可口最快吃完的年果。做芋果很费功夫,首先磨碎芋头,与米粉搓成团,研成一块块薄片,晒干,油炸之后迅速粘上糖浆,再撒上炒米粉。

      芋果工艺很讲究,各环节完成得好,吃起来绵脆粘韧,并带芋香。弄不好,则会有“骨”,咬不烂。


      炸萝卜角

      

      糯米粉做皮,萝卜丝加花生做馅,炸出来金黄色,糯糯的,热的时候最好吃,凉了也颇有风味。


      油糍

      

      油糍的制作相对简单,将糯米粉加些糖搓粉,研成一个个圆饼,炸的时候中间自然会空心浮起,捞起不再加入其他东西。油糍刚炸好时很松软,凉后则比较硬,但很香且有嚼劲。

      油糍是嫁女回礼给客人必须的礼品。


      艾团

      

      有些地方叫艾糍,一般是最会做景时做,有些人过年也会做一点。艾团是增城最有特色的食品,据美食家们介绍,最好吃的在朱村街的横塱村、南岗村。


      虾堆

      

      虾堆并没有虾,用糯米粉、萝卜丝、花生和豌豆等原料,放在一个上宽下窄的笊篱里,炸出来变成一个圆堆。据闻最好吃的虾堆在小楼镇腊圃村,现在增城市区及北部几个镇人旺的地方,都有人架起锅头现炸现卖,吸引市民观看和购买。


      蛋散

      

      用面粉压薄,扭曲,油炸捞起迅速粘上糖浆,金黄透明,吃起来又粘又甜又香,非常可口,看起来一大块,几口即吃完。不过现在已很少有家庭做,基本变成专业的作坊生产。



      图片


      花生糖

      

      如今的花生糖,基本上进入专业化生产。


      笑口枣

      

      用面粉加些芝麻,捏成一个个小圆粒,炸的时候会爆裂,感觉开口笑的样子。一口一个,挺有情趣。


      扭耳朵

      

      也有人叫牛耳王,用米粉搓开后,压成很大一块饼,涂上一层南乳,然后反复折叠挤压,再用利刀切成小块薄片,油炸后一层白一层红,吃起来很是爽脆。


      蒸果

      

      将糯米粉团搓成长条,捏成一段段,油炸后撒上糖粉,吃起来甜甜韧韧的。


      扭纹柴

      

      同做蛋散原理差不多,面粉加南乳搓匀,压扁切成长方小块,中间用刀切个口,翻转一拉。油炸后不加糖,有股淡淡的南乳味。


      松糕

      

      又叫升高,寓意步步高升,过年拜神要用,小孩生日也会做。用未晒干的米粉,在正四方的木框里铺一层,撒一层花生糖,再铺上一层米粉,蒸熟,切成小块,用筷子头点上花红粉,好看又好吃。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