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非遗|篆刻

    2022-03-28 来源: 区文化馆
    【字号: 分享

      篆刻艺术,是书法,更是国粹。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图片


      作品风格是每个艺术家的永恒追求,亦是创作思路的引领方向。篆刻创作可能是基于对心仪词句的动力展开构思、也可能是对经典章法的憧憬而选择合适的词句创作。艺术工作者致敬经典的心情是一样的,创作思路或各不相同。——洪四海随笔于牧心印社。


    非遗传承人简介

    图片


      祖籍安徽寿县,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系统学习书法篆刻,后师承吴明南研习多种篆刻技法。其篆刻作品,章艺精湛,艺术感强,线条流畅,刀法娴熟、金石味浓,魏晋遗风,师承祖法。他经历院派学习和众多名家导师工作室不断积淀篆刻领域知识架构,系统地掌握秦汉以来及明清流派篆刻风格的演绎和知识背景,对每个风格都有丰富的技法表现和理论支撑,近年篆刻逐步形成个人艺术语言,白文线条厚重且灵活,吴让之劈削刀法完成,追求刀痕和纯正的金石味,朱文风格擅长黏连边框的封泥效果。其创立的牧心印社,近年来积极收徒传艺,致力于金石篆刻在增城地区的传承与推广。


      对篆刻技艺的保护:

      在篆刻技艺风格保护上,每个社员都承担一个以上篆刻风格保护,比如有专门研习齐白石单刀风格的社员张炳平,有专门研习汉玉印风格的社员徐俊豪,有专门研习难度较高的九叠篆风格的社员古玉炜,有专门研习冷门的战国鸟虫篆风格的社员李桂培,此外还有秦印,汉将军印,满白,细朱文,铁线篆,古玺,流派印等各种风格,都有相应的社员进行保护,所以牧心印社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完整保护各个篆刻风格的印社之一。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可以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在2009年,我国的篆刻与书法一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由于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中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因为中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